书城教材教辅谁是你心中的唯一
28709600000036

第36章 分中南地区[63](4)

武汉科技大学: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上溯到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1995年由武汉钢铁学院等3所学校合并组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9年更名武汉科技大学。以“厚德博学,崇实去浮”为校训,本人极为欣赏。该校有一座气势雄伟的21层教学主楼,在武汉三镇众高校间堪称首屈一指,在全国普通院校中也是不多见的。没有大师也得有大楼嘛!材料学、爆破技术、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工程技术等专业有一定影响。

[联接]占地面积60公顷。藏书180多万册。

设15个学院(文法与经济、理学、化工与资源环境、材料与冶金、机械自动化、信息科学与工程、城市建设、医学、管理等);有41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点(材料学),16个硕士学位点。有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武汉科技大学爆破技术研究所,1个武汉市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职职工2300多人,其中“双院院士”2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600余人。各类在校学生29000余人。

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原武汉工业大学与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3高校合并组成,其学术总体力量迅速崛起,如今在武汉三镇诸名校间排名已飙升至第3名,仅次于武大、华工;而在全国高校之林中也突然“爬”到了30名上下,可算近两年中国大学之林间的又一著名“暴发户”。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武昌区,环境优美。该校有一座高达20层的教学主楼、一座高达17层的IT大楼、一座高达15层的教学四楼,三座高楼相互呼应,雄伟夺目。以工科为背景,以行业为特色。以光纤传感器、高速船舶、电动汽车以及新材料、港口机械、软件开发等为代表的校办高科技产业正健康稳步发展。材料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轮机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有领先地位。

[联接]占地面积3000亩。藏书300万册。

设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学院、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航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经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化学工程系、体育部等教学单位。有本科专业75个,硕士点7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博士点44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

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1个(资源与环境工程、土木工程与建筑学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2个(光纤传感技术),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0个。

在职教职工5700人,其中专任教师25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近2000人;院士4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75人,教授350多人,副教授900多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8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000余人。

湖北大学:江流浩瀚,涵养出湖北大学“唯楚有才”的文化底蕴;湖波浩淼,孕育出湖北大学崇德重才的儒雅之风。其历史可追溯到1930年的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嗣后又经历了湖北师专、武汉师专、武汉师院等历史时期。学校坐落于华中重镇武汉市武昌沙湖之滨,东接十里武钢,西望黄鹤琼楼,南瞰浩淼东湖,北临滔滔长江,毗临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工业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校园内湖光辉映,四季常青,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处所。

该校在新材料、生物技术、基础数学、精细化工、生态学水稻育种、中药现代化技术等学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列宁思想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武汉晚报》资深记者、我国唯一去过南极采访的女记者范春歌就是毕业于该校。我国杰出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高薪聘为其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其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2%左右。

[联接]占地1000多亩。藏书156万册。

设文学、历史文化、商学、法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物理学与电子技术、化学与材料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教育、体育、外国语、成人教育等13个学院和1个直属哲学系,并与外校联合创办职业技术学院、人民武装学院、知行学院。有48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点,3个博士点。

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学2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有1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文学史、有机化学、生态学、中国古代文学、生物化学与生物分子学、基础数学、高分子材料、世界经济、马克思理论与政治思想教育、材料物理与化学、应用数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遗传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伦理学),15个校级重点学科。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3个,中英联合英语培训中心、省古籍整理中心等研究院(所)、研究中心24个。另有22个全国性或省级学会(研究会)挂靠该校。

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83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双聘),教授141人,副教授281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2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2人,硕士学位的375人;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工程”,22人被授予国家或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47人享受国务院或省市政府津贴。全日制本科生1.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750余人。

湖北民族学院:其前身是1938年建立的湖北省联中乡村师范分校;后改为恩施七师;1949年解放后更名湖北省恩施师范学校;1977改名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1978年更名恩施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筹建鄂西大学;1989年正式命名湖北民族学院;1998年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该校坐落在湖北、湖南、重庆交界的鄂西山区恩施市龙洞河畔,虽“天高皇帝远”,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依山傍水,丛林掩映,环境幽静,气候温暖,倒是淡薄名利、严实求学的理想场所。校园的建筑格调、学生的服饰习俗,也很有地方与民族风情。该校的土家族研究是其拳头产品,已走在全国先进行列。文艺学、民族学有较强力量。被誉为“武陵山区的人才摇篮”、“武陵山区的一颗璀灿明珠”。我个人希望它恢复鄂西大学之名或改名武陵大学。

[联接]占地面积1000余亩。藏书51万余册。

有文学、理学、信息工程、化学与环境工程、医学、财经政法、生物科学与技术、成人暨职业技术教育8个二级学院,艺术、外语、体育3个系,大学外语、大学预科2个教学部,及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还有1所拥有300张病床的二级甲等附属医院。有28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12个联合招生硕士点。

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有省级和院级学术研究机构4个,研究所20余个。

在职教职工1226人,专任教师57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300余人;博士(含在读)13人,硕士100余人;享受国务院津贴者4人,享受省政府津贴者8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3人;此外还有客座教授60余人。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全日制学生8000余人。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创建于1972年,由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基地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参与投资并管理。坐落在汉水之滨、武当山与神龙架下的著名“汽车城”十堰市。其山水风景自然绝美。该校是中国最具汽车学科特色的高等学府。有车辆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省级重点学科。毕业生具有大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等优点,连续多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2%以上,且是少数有进京入沪到深就业资格的高校之一。

[联接]占地面积510余亩。藏书60余万册。

设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工程、汽车工程、管理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外语系,科技、高等职业技术、成人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商务英语等23个本专科专业。

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16个基础专业实验室,20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

有教职工68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专职教师369人,教授51人,副教授113人,博士30人,硕士110人。在校学生6600人。

湖南省[14]

长沙理工大学:于2003年由长沙交通学院(其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长沙航务工程学校,嗣后不断更名湖南省航务学校、湖南交通学院,并合并湖南省公路学校)和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西邻湘江,北望桔洲,校园芳草菁菁,秀木葱葱,理风文乐,激浊扬清。该校有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结构工程、汽车与机电工程、河海工程、管理工程、计算机工程等著名学科。其公路路面直道实验中心为亚洲一流;港航实验中心规模为中南地区最大;结构实验中心为华南地区最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8年都在98%以上,居全国高校前列。

[联接]占地总面积1440亩。藏书160余万册。

有51个本科专业,28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主要院系与专业有:道路与交通工程、桥梁与结构工程、汽车与机电工程、河海工程、管理工程、计算机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工商管理、建筑、外语、社会科学、体育、继续教育;电力工程、动力工程、财经、数学与计算机、物理与信息工程、化学、中文、政法、水利水电、科技等。

有1个交通部重点学科,1个交通部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有专任教师近20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0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6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部级优秀中青年专家4人,省部级重点学科带头人3人,博士生导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56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近3万人。

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是由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南工业大学(组建于1952年,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原名中南矿冶学院,因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故有色金属勘探与冶炼是其特色与优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也挂靠此校;后来又合并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实力更强大;是“211工程”院校)、卫生部直属高校湖南医科大学(其前身为湘雅医学院、湘雅医科大学,创建于1914年,我国创办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之一,是“211工程”院校)、铁道部直属高校长沙铁道学院(其前身是1953年院系调整时组建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全国四大铁道学院之一)合并组建而成。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小郊,依巍巍岳麓,临滔滔湘水,山水交映,花木繁茂,校园幽雅,风景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最佳园地。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985工程”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其总体规模、综合实力居国内大学前列:总排名在前20位之内;其中工学靠近前15位、医学前5位左右、管理学前20位内。另外,其国家重点级学科、重点(专业)实验室、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数量,博士点、硕士点数量,正、副教授人数,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人数,在校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人数,图书馆藏书、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硬指标,也都在中国高校之林间位列前15强。15年前我第一次去该校,那时它还是中南工大时期,还没有合并任何学校,别说在全国,就是在湖南、在长沙,都有几所高校(湖大、国防科大、湘大)的名气超过它,走进学校,破烂、陈旧、冷清,哪里能想到它会有今天?

中南大学的全国一流学科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遗传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有色金属冶金、桥梁与隧道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外科学、药理学等,尤其有色金属冶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耳鼻咽喉科学在全国首屈一指。其附属湘雅医院曾以“南湘雅、北协和”享誉中外。最近两年因创作小说《沧浪之水》而名噪一时的作家阎真也是该校一普通教师。

[联接]占地面积247万平方米。总藏书310多万册。

设29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66个,覆盖全部10大学科群;成立了研究生院,硕士点198个,博士点119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

有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或部级培训(研究)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课程教学基地5个(物理、化学、医学等),国家级“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8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湖南省重点学科22个。另有3家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个出版社。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12人,博士导师354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007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2152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万多名,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902名、本科生32306名、留学生75名。

中南林学院:该校源于1953年的长沙林校、1954年的湖南林业学校、1958年的湖南林学院,1963年迁往广州与华南农学院林学系合并成立中南林学院(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亲自选择校址并题写校名),1970年中南林学院与华南农学院合并成立广东农林学院,1974年搬迁回湖南溆浦并更名湖南林学院,1978年恢复中南林学院校名并迁往株洲新建校舍,2000年主校区迁往长沙原湖南林学院校址。

[联接]占地面积1676亩。图书馆藏书198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