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唯一以农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创建于1938年,始为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1958年独立建成昆明农林学院,1971年与云南农业劳动大学合并成立云南农大。校园坐落于春城昆明,与风景名胜区黑龙潭毗邻。其办学特色即利用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针对多民族特点办学,为边疆建设培养人才。被国家列为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该校依托云南资源优势,开展的农业生物资源的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积累了大量农业动植物资源材料和丰富研究经验,获得了一系列特色研究成果:2000年,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在《Nature》杂志发表,被列为“2000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首,得到国内外科学界高度评价;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选育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最先育成我国第一个粳型水稻不育系,育成18个滇型杂交水稻组合品种;率先建立国内最大甘蔗野生种质资源圃;率先攻克困扰世界多年的“稻瘟病”;在猪的蛋白质营养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先采用回-直肠吻合技术,测定橡胶籽粕、蚕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构建了氨基酸消化率数据库;选育出云南大河猪、滇南小耳猪、撒坝猪、武定乌骨鸡品系;建立了热带亚热带畜禽疾病、跨境动物疫病检疫、监测、防制体系。
[联接]校园占地141.3公顷。图书馆藏书73万余册。
设农学与生物技术、动物科学技术、园林园艺、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烟草、食品科学技术、水利水电与建筑、工程技术、基础与信息工程、经济贸易、人文社会科学、外语、体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等16个学院。有40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23个硕士点,2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博士点(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有“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植物病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作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病理学等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研究所(中心)30个,及正在建设由国家计委批准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在职教职工1280人,其中教授85人,副高职287人;硕士生导师228人,博士生导师15人。在校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9000余人,留学生21人。
云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其前身是西南联大的师范学院;1946年联大复员北返,师院留昆独立建校,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解放后定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云南师大;1999年并入云南教育学院、云南体育进修学院,规模更大、实力更强。该校继承、发扬西南联大“刚毅坚卓”校训和“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形成了“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新校风,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近些年该校推出“创新学分”,较有反响。该校科研上在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和晶体硅太阳电池规模化生产技术、分子基材料配合物高能发射、亚纯函数唯一性的五小函数问题、语言学分支学科艺术语言学的开拓等领域有重要突破。
[联接]占地2696亩。图书馆藏书213万册。
设文学与新闻传播、经济政法、历史与行政、外语、教育科学与管理、艺术、体育、商学、金融财政、生命科学、旅游与地理科学、社会发展、数学、物理与电子信息、文理、化学化工、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国际语言文化、东南亚国际、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2个学院,35个科研机构。有本科专业49个,硕士点41个。有1个教育部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检中心,1个省级农村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它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西南地区中学英语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确定的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4个基地之一、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汉办委托承办孔子学院的16所学校之一。
在职教职工2072人,专任教师1102人;其中教授194人、副教授530人;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兼职博导13人,兼职教授50人。有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2782人(含教育专业硕士994人),全日制本科学生12103人。
西南林学院: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林业院校。地处有着“动植物王国”之称、我国第二大林区的云南,与世界园艺博览园毗邻。它发端于1939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1978年独立设置云南林学院,1983年更为今名。该校以林学学科为主干,以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它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竹类研究、森林保护、木质科学与技术等方面,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区域特色;在昆虫、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也取得突出成绩。该校重视植物、动物、木材、昆虫、病理标本室建设,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40余万份馆藏;其植物标本的种类、数量、质量在国内居前列,1992年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列为中国10个入选世界大标本馆之一。该校教授徐永椿在植物分类研究上有重大突破,荣获中国林业最高梁希奖;杨元昌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中成就卓越,荣获荷兰王国颁发的金方舟奖,誉为“亚洲野生动物保护神”;杨宇明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上贡献杰出,荣获美国菲尔德博物馆颁发的2004年度环境保护杰出创新奖,成为世界第九、亚洲第一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其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多年平均70%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0%以上。
[联接]占地面积83.18公顷。图书馆藏书51万册。
设7学院(资源、园林、木质科学与装饰工程、经济管理、交通机械与土木工程、成人教育、保护生物学),5系(外语、生态旅游、人文社会科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与1个基础教学部。有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木材科学与技术等13个硕士点,31个本科专业。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保护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等),5个省校重点建设专业(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农林经济管理),2个省校合作建设学科,1个省级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有建制教学实验室25个;1个为云南省示范实验室,2个正申报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有校内实习基地2个、校外实习基地32个。有竹藤研究所、木材工业研究所、中国花卉协会教学与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社会林业与山地发展中心、生态工程研究所、城市设计院等科研机构。
有教职工772人,师资503人,专任教师446人;教授51人,副教授120人;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在校硕、本、专科学生人数7060人,并开始招收留学生。
昆明理工大学:原昆明工学院(1954年建立),其前身是创建于1925年的东陆大学工学院、1954年前的云南大学工学院,后来改为今名,又于1999年合并了云南工业大学(原云南工学院),实力更加膨胀。云南省规模最大的重点大学,与云大是云南省两所全国级重点、著名大学之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综合实力列中国高校前80强左右,有色金属冶金、地质等专业在全国有重要位置。该校是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文献中心,古生物化石与矿物岩石标本陈列室是其两大宝库。校园位居闹市中心,而该校园内还有个64亩的森林公园,殊为难得。
当年我有个中学同窗十年苦读考进这里;书还没读过瘾,接着又念研究生,再接着又留校。我还哂笑过他,以为不过尔尔,后来才知道,这所学校其实是很了不起的,当初是我自己孤陋寡闻了。
[联接]3个校区,占地1800亩。图书馆藏书192万册,是全国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西南地区有色金属文献中心。
设19个学院(国土资源、机电工程、理学、环境科学工程、材料冶金工程、管理与经济、应用技术、信息工程及自动化、电力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现代农业工程、文学、法学、成人教育、津桥、楚雄应用技术、研究生)、1个大学生外语教学部、41个教学系、69个本科专业。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点、56个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具有ΜΒΑ授权点,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色金属冶金)、1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业。
有1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检测站,2个省级产学研开发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所甲级资质设计研究院,54个研究所(室),11个研究中心。
3700名教职工中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00人,1500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800人,博士学位人员150人,中国工程院院院士1人、兼职两院院士16人;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8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3人,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60人。有各类在校生23000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16000人,研究生1000人。
贵州省[2]
贵州大学:贵大的历史非常悠久,其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贵州大学堂,后历经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时期。1951年毛泽东同志为该校题写校名。胡锦涛同志80年代中期在任贵州省委书记时,还是贵州大学85级应用数学班的名誉班员。1997年,原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规模更大。特别是2004年合并了贵州的另一所综合性大学贵州工业大学,其总体实力、全国排名又大大提前了。其本部位于贵州省会贵阳市花溪河畔,风景幽美、环境宁静。这是贵州省唯一按“211工程”框架建设的重点综合大学。有植物生理生化、造林学、化学、计算机理论与技术、采矿工程等品牌专业。近些年该校在粮食、玉米、烤烟三个“百万亩工程”以及绿色农药、CAD应用、结构、采矿工程、地质找矿等一批重大科技攻关和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30多亿元。
该校一老师曾撰写古体词《满庭芳·百年贵大》歌颂之:“黔地千山,人文科技,独钟腹地溪边。真山真水,触目尽天然。更是读书胜境,蓝图就,立校其间。长相伴,莘莘学子,治学且留连。百年,经几度,桑田沧海,始换新颜。渐农工艺苑,璧合珠联。名校端倪初现,堪称是,盛况空前。东风便,昌明盛世,创业谱新篇。”
由于偏处西南,师资、生源、人气、信息有限,贵大算不得国内顶尖大学。但近两年因原国家外贸部副部长、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系该校优秀校友,顿时声名雀起,说明“英雄不问出处”,地方普通院校照样可以培养杰出人才,便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突然提高不少。
[联接]占地面积4500亩,9个校区。图书馆藏书281万册。
设24个学院(人文、经济、管理、外国语、法学、艺术、理学、化学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与冶金、土木建筑、资源与环境科学、矿业、农学、林学、生命科学、动物科学、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明德、科技等),101个本科专业。有3个国家重大项目博士后工作站,4个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农药学等),80个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点。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18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采矿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结构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与生物制药、喀斯特环境及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化制造),2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文化书院)。
有专任教师2632人,其中正高249人、副高840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6人。各类学生41965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39566人,研究生2399人。
贵州师范大学:创立于1941年,原名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更为今名,校园地处市内风景秀丽的照壁山麓,绿树成荫,清幽雅静。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植物学、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与教学论颇有实力。该校确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理念,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倡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时代风尚,大力弘扬“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校园精神,建设“严谨治学、严格执教、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勤学习、深思考、多研究、敢创新”的学风。近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
[联接]2个校区,占地面积近千亩。图书馆藏书164万册,有完善的网上电子图书数据库,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建立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
设18个学院、2个系、2个教学部;有18个硕士点(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教育学等)、1个教育硕士专业点,43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覆盖54个专业方向。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8个研究所,26个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贵州考试中心、全国出国人员培训外语考试(BFT)贵州考试培训中心、贵州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等机构,贵州省高考评卷中心、贵州省高等教育网上招生现场等均设在该校。
现有在职教职工1731人,专任教师1031人,其中教授146人、副教授28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教育系统模范1人,享受国务院与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有各类学生46067人,其中本专科学生25385人、研究生864人、留学生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