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26日,在与世隔绝的“生物圈”2号中生活了两年之久的8位科学家,平安地走出了这一人造小世界。这不仅标志着美国“生物圈”2号计划首次试验结束,而且,它在人类生存史上又书写了一个奇迹。
建造一个能与地球媲美的“微型地球”(即“生物圈”2号),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生态技术公司突发的异想。但是,这异想的发端,却是来自于该公司主席纳尔逊和美国生物圈投资公司执行主席艾伦合著的《太空生物圈》一书。他们在书中明确阐述了这么一个观点:地球难逃死亡的自然规律。届时,依赖地球为生的一切生命的惟一出路,就是移居其他星球。因此,在移居前,要做超长期的准备工作,为大规模移民创造全开放的生存必需的自然环境。
该书的观点极大地震动了科学技术界。如果作者的判断不错的话,就意味着拯救人类和地球生命的重任完全落在了科技界的身上。亿万富翁爱德华·佩利·巴斯闻讯后表示支持,慷慨投资3000万美元。美国国家博物馆委派海洋生物研究所负责人率众参与。
于是,在太空生物圈投资公司的主持下,“生物圈”2号工程开工了。从1985年起,250名科研人员历时6年,在亚利桑那州图桑市以北45千米的大沙漠里,建成了“生物圈”2号。
这个占在120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米,由80000根白漆钢梁和6000块玻璃组成的巨型建筑,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封闭性生态系统。整个建筑分为7个区域:热带雨林、草原、沼泽、海洋、沙漠、居住和养殖区。各区由计算机控制射入阳光,以调节各区所需的温度。
1991年9月27日,来自美、英、德和比利时等国的4男4女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志愿进行两年的全封闭研究。这8位志愿者在两年中与3800种动植物生活在一起,除依靠外界37兆
瓦发电厂供电外,其余一切都按“生态系统”的“循环”准则,实行完全的自给自足。两年中,除伯恩特被脱粒机划伤手指暂离“生物圈”外,没有一人离开过这座玻璃城堡一步。专家们普遍认为,“生物圈” 肯定要比太空中冷冰冰的全金属轨道站要舒服得多,而且最大的优越性是不需要或极少需要物资补给。
由于设计、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原因,目前,“生物圈”2号计划已经失败并终止了试验,但是,这个伟大的计划,还是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美国加州大学病理学家沃尔福特教授,是进入“生物圈”2号的第一批研究者之一,他说:“我们需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这是为以后某个时候地球上无居住地而作准备。现在开始并不为时过早。”这种看法和实际的努力或许会被一些人看成杞人忧天,但是实际上,现在抱有这种忧患意识的科学家已经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