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于禁:三国魏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字文则。初从济北鲍信镇压黄巾起义,后归曹操,官至虎威将军,封益寿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奉命率军赴樊城援救曹仁,兵败投降关羽。后孙权军袭占荆州,禁被放还魏,羞愤而死。
④曹仁:曹操堂弟,字子孝。东汉末随曹操起兵,官至征南将军,屯兵江陵,以御东吴。曹丕称帝后,他任大将军。
⑤樊:即樊城,今属湖北襄樊市。
⑥吕蒙:三国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字子明。从孙权征战有功,任横野中郎将。赤壁战后,任偏将军;袭取荆州后,任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不久病死。
⑦陆口:俗称陆溪口,在今湖北嘉鱼县西南之陆水入江处。三国时为东吴军事重镇。
⑧建业:东吴都城,今江苏南京。
⑨陆逊:东吴名将。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伯言。孙策之婿,出身士族家庭,善于谋略,为吕蒙所荐,任偏将军右部督代蒙屯陆口。袭取荆州后,升任大都督,掌东吴兵权,督军先后败刘备于猇亭(今湖北宜都北),破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怀宁、桐城间),官至丞相。
⑩远下:谓吕蒙称病离陆口而东下回建业。建业对陆口而言相距既远目又在长江下游,故谓"远下"。
凌轹:倾轧,欺压。
至尊:谓至高无上的地位,古代多指皇位,故用作皇帝的代称。这里系指孙权。
规虑:谓器识,谋划,思虑。
无复是过:意思是,没有再能超过陆逊的。是,代指陆逊。
韬隐:隐藏谋略企图。
偏将军右部督:右部督,系偏将军之属官。
以律行师:用法制来治军打仗。语出《周易·师卦》初六爻辞"师出以律。"
闻庆抚节:庆,即可纪念庆贺的事情,这里指关羽围曹仁于樊、败于禁七军。抚节,以手击节,表示祝贺之意。整个句意是,听到这个喜庆的消息,我们就击节祝贺。
共奖王纲:奖,奖助,辅助也;王纲,谓朝廷之法度,这里指东汉朝廷。谓共扶汉室之意。
延慕光尘:延慕,延颈倾慕;光尘,光照尘世。句意谓引颈仰慕你光照尘世的业绩。
思禀良规:意思是渴望接受你对我的良好教诲。
晋文城濮之师:即指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军与楚将子玉军在城濮(今山东范县西)交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确立了晋国的霸主地位。事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淮阴拔赵之略:淮阴,指汉初名将淮阴侯韩信。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兵攻赵,采用出奇制胜之策,以少胜多,大破赵军,攻占赵地。
蔑以尚之:蔑,无;尚,超过。句意是没有超过你(指关羽)的。
徐晃:三国魏名将。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桐县东南)人,字公明。先从车骑将军杨奉镇压黄巾起义,后归曹操,任右将军,封阳平侯。
驻旌:旌,旗帜,代指军队。驻旌,谓驻扎军队。
麾葆:即古代将帅指挥军队作战的旗帜。这里代指关羽。
忝所不堪:忝,谓有愧于,羞于,自谦之词。句意谓有愧于自己不能胜任的职位。
傥明注仰:傥,倘若;注仰,仰目注视。句意谓倘能明白我对你的仰慕之情。
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译文】
大凡在敌人力量强大,我军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作战,应当用谦卑恭顺的言词和厚重的礼物,麻痹敌人使其放松警惕;待到敌人有隙可乘之时,便可一举而击破它。就如兵法所说:"对于轻视我方之敌人,要设法使其更加骄躁。"
三国蜀将关羽率军北伐,活捉了魏左将军于禁,并围困其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而此时镇守陆口的吴大将吕蒙声称有病回京都建业休养,(在路过芜湖时)陆逊前去看望他,对他说:"关羽驻地同我们边境相邻,您怎么远离防区而东返京都,其后果真是让人担心!"吕蒙说:"确实如您所说,可是我的病很重啊。"陆逊接着分析说:"关羽自恃骁勇无敌,经常凌辱别人,现在刚立大功,更加骄傲放纵,如今一心只图北进,对我们吴国没有怀疑,加之又听说您得了重病,必然更加不作防备。倘若现在能出其不意地袭击他,就可以将其活捉。您回京都见了主公,要很好地谋划谋划。"吕蒙说:"关羽一向勇猛,很难对付,现在又久据荆州,大施恩信于民,加之刚刚打了胜仗,胆量气势正在盛时,想对其有所图谋是不容易的。"吕蒙回到建业,孙权问他:"您病了,谁可以接替您的职务?"吕蒙回答说:"陆逊谋深虑远,具有堪当重任的才能,从其对局势的分析筹划所显示出的见识来看,他是可以担当重任的。现在他还不太出名,并不为关羽所重视,接替我的人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如果任用他,应当指令他对外要隐藏自己的才能,而在暗中观察形势变化,寻找有利时机,然后方可战胜关羽。"孙权于是召见陆逊,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都督,以接替吕蒙的职务。
陆逊奉命来到陆口后,立即写信给关羽,信中极尽恭维之辞,说:"不久前您观察敌人衅隙而适时出兵北伐,按照法制治军用兵,因而以较小的兵力而获得大胜,这是多么伟大的谋略啊!敌国遭到失败,这非常有利于我们两国结成同盟互助互利。因此,听到这一胜利消息后,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击节庆贺,盼望您乘胜前进,平定中原,以实现我们共兴汉室的心愿。我陆逊才思愚钝,现在刚刚来到任上,十分仰慕您光耀千秋的业绩,渴望接受您对我的良好教诲。"又说:"于禁等人被擒,远近的人们都欢欣赞叹,认为将军的功勋足以与世长存,即使是当年晋文公城濮败楚之用兵,淮阴侯韩信攻克赵国之谋略,也比不上您的功绩啊。听说魏将徐晃等人率兵在樊城附近安营扎寨,以窥探您的动态。曹操是个狡猾的敌人,他因为对您的愤恨,将不顾处境困难,而暗中增派部队,想实现他南进的野心。他的部队虽说已经是疲惫不堪,但还有很猛将悍卒可用。况且人在打了胜仗之后,往往会骄傲轻敌。古人用兵之法是,胜仗之后更加警惕。因此,希望您能广为筹划,制定周密的防御计划,以确保常胜不败的战绩。我本一介书生,粗疏迟钝,深感自己所不能胜任这个职务,现在十分庆幸与您这位威德崇高的将军为邻,因此乐于向您尽诉衷肠,虽然不能合乎您的谋略,但我这一番心意您是能够理解的。倘能明了我对您的仰慕之情,以上所言则供您参考。"关羽看了陆逊的信后,觉得他有谦恭有礼和请求照顾的意思,于是大为放心,对吴国不再有所疑忌了。
陆逊及时地把这些情况报告给孙权,陈述其可以擒获关羽的主要理由。孙权据此暗中派兵沿江而上,令陆逊和吕蒙率军为前锋,到达之后便迅速攻占了公安和南郡两地。关羽也就是在这一战中败走麦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结局。
交战
【原文】
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卑词厚赂结之,以为己援。若我攻敌人之前,彼犄①其后,则敌人必败。法曰:"衢地则合交。②"
三国蜀将关羽,围魏曹仁于樊,魏遣左将军于禁等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是时,汉帝都许昌③,魏武④以为近贼,欲徙河北,以避其锋。司马懿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损失,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淝之人俱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而内疏,羽今得意,权必不愿也。可谕权,令犄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遣使结权,遂遣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果弃樊而去。⑤
【注释】
①犄:牵制。
②衢地则合交: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
③汉帝都许昌:汉帝,即东汉献帝刘协。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操奉献帝自洛阳迁都于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④魏武:即曹操。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是为文帝,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故史称曹操为魏武帝。
⑤本篇史例出自《晋书·宣帝纪》。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对于处在作战区的邻国,应当以卑恭言词和厚重财物结交它,争取其成为自己盟国。如果我军同敌人正面交锋的时候,盟国就可以在后面对敌人施实牵制,这样,就一定能把敌人打败。就如兵法所说:"在多国交界的地区作战,应当结交盟国作为后援。"
三国时期的蜀国大将关羽把魏将征南将军曹仁围困在樊城,曹操于是派遣左将军于禁等人率军前往救援,却又赶上汉水暴涨,关羽指挥水师迎战,俘获了于禁步骑兵三万多人,然后把他们押送到江陵。当时,汉献帝立都于许昌,曹操认为许昌离敌人太近,想把首都迁往黄河以北,这样就可以躲避关羽的强势兵力的威胁。但大将司马懿却劝阻说:"于禁等人实为洪水所淹没,并不是作战不力所造成的失败,这对国家大局并没有什么损失。如果因此而轻率迁都,不仅是向敌人示弱,还会引起淮河、汉水流域的民众惊恐不安。孙权与刘备虽然表面是盟友,实际上是外表亲近而私下疏忌。关羽如今得意,孙权一定不高兴。据此,可以派人谕示孙权,让他从背后牵制关羽,这样,樊城之围就自然解除了。"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派遣使者去东吴结好孙权。孙权于是派吕蒙率军西进袭占了公安和南郡,关羽果然放弃对樊城的围困而退走了。
形战
【原文】
凡与敌战,若彼众多,则设虚形以分其势,彼不敢不分兵以备我。敌势既分,其兵必寡;我专为一,其卒自众。以众击寡,无有不胜。法曰:"形人而我无形。①"
汉末,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②。绍遣郭图③、淳于琼、颜良攻曹将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④,绍率兵至黎阳⑤,将渡河。夏四月,曹操北救延。荀攸⑥说操曰:"今兵少不可敌,若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⑦,若将渡河向其后,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操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操乃率军兼行趋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迎战。操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之,斩良,遂解白马之围。⑧
【注释】
①形人而我无形: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
②官渡:古地名。位于今河南中牟东北,临古官渡水。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以少数兵力歼灭袁绍主力于此,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今尚存战垒遗迹,称中牟台,又名曹公台。
③郭图:东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字公则。
④白马:古县名。位于今河南滑县东。
⑤黎阳:汉置县。位于今河南浚县东。
⑥荀攸:东汉颖阴(今河南许昌)人,字公达。东汉末,曾任黄门侍郎,后为曹操军师,从征屡献计谋,被任为尚书令。后随曹操攻孙权,病死于途中。
⑦延津:古津渡名。位于今河南汲县东之古黄河渡口。
⑧本篇史例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人兵力众多,就要用制造虚形假像的"示形"之法来改变敌人的兵势,迫使它不敢不分兵来防备我。敌人的兵力既然分散了,那么,它在每处的兵力必定减少;而我军集中兵力于一处,兵力自然众多。用我众多的兵力攻击寡少的敌人,是没有不胜利的。如兵法所说:"用制造虚形假像之法诱使敌人暴露弱点,而把我军真实情况隐蔽来不让敌人所知道。"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同袁绍对抗于官渡地区。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率兵进攻驻扎在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袁绍亲自率兵挺进黎阳,准备南渡黄河。这一年初夏,曹操率军北进前来援救刘延。谋士荀攸向曹操献计说:"现在我军兵少难以抵挡强大的袁军,最好分散他们的兵力,然后才可以战胜它。您带部分人马向延津方向,摆出将要北渡黄河攻打其后方的样子,袁绍必定会分兵前来应战。然后我们率领轻装部队袭击白马,乘其不备而攻之,颜良就可以为我们所擒。"曹操听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袁绍听到曹军要从延津北渡黄河的消息后,立即分兵前来应战。曹操乘机率兵日夜兼程直趋白马,当距离白马尚有十余里时,颜良得悉大为吃惊,匆忙前来迎战。曹操派大将张辽、关羽为前锋,打败了袁军,击杀了颜良,于是白马之危得解。
势战
【原文】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法曰:"因势破之。①"晋武帝②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惟羊祜③、杜预④、张华⑤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及祜卒,拜预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既至镇,缮兵甲,耀威武,遂拣精锐,袭破吴西陵都督张政,乃启请伐吴之期。帝报待明年方欲大举。预上表曰:"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十有八九之利,而其害一二,止于无功耳。朝臣言破败之形,亦不可得,直是计不出己,功不在身,各耻其前言之失,故守之耳。昔汉宣帝议赵充国所上事⑥效之后,责诸议者,皆叩头而谢,以塞异端也。自秋以来,讨贼之形颇露之。若今中止,孙皓⑦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⑧,更添修江南诸城,远居其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⑨,则明年之计或无所及矣。"时帝与张华围棋,而预表适至。华推枰⑩敛手曰:"陛下圣明神武,国富兵强,吴王淫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定。"帝乃许之。预陈兵江陵,遣周旨、伍巢等率兵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遂虏吴都督孙歆。既平上流,于是湘江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望风归附,预仗节宣诏而抚绥之。时诸将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能尽克。今大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伺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遂平孙皓。
【注释】
①因势破之:语出《三略·上略》。
②晋武帝:即司马炎。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他取代曹魏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③羊祜:西晋大臣。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字叔子。晋武帝时任尚书左仆射,曾参与谋划灭吴。他出镇襄阳十年,都督荆州诸军事,开屯田,修兵甲,储军粮,为其后一举灭吴打下了基础。
④杜预:西晋大将,著名学者。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元凯。晋武帝时,为羊祜所举,祜卒后,代镇襄阳,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因灭吴有功,封当阳县侯。他博学多才,尤善谋略,时有"杜武库"之称。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孙子兵法注》等。
⑤张华:西晋大臣。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字茂先。晋初任中书令,力排异议,支持武帝司马炎灭吴计划。灭吴后,受封广武县侯。
⑥赵充国所上事:赵充国,西汉大将,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字翁孙。熟悉匈奴和羌族情况。武帝、昭帝时,率军反击匈奴贵族袭扰,勇敢善战,因战功卓著而任后将军。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在与羌族先零部贵族斗争中,曾多次上书提出屯垦戍边的建议,所谓"赵充国所上事"即指此。赵充国每次上书,宣帝都召集大臣讨论,开始,赞成者只有十分之三;中间,增至十分之五;最后,增至十分之八。对此,宣帝下诏责问原先持反对意见的人,迫使他们叩头请罪。事见《汉书·赵充国传》。
⑦孙皓:三国时吴国最后一个皇帝。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即帝位后,专横暴虐,奢侈荒淫。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晋武帝六路出兵攻吴,翌年三月,晋军攻入吴都建业,孙皓投降称臣。
⑧武昌:吴江夏郡治所,位于今湖北鄂城。
⑨夏口:古地名。位于今湖北武汉对面。
⑩枰:棋盘。
乐乡:位于今湖北江陵西南。
交、广:即交州、广州,相当于今广西、广东大部。
乐毅藉济西一战: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攻打齐国,于济西(古济水之西,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大败齐军,并乘胜追击,攻占了齐都临淄。事见《史记·乐毅列传》。
径造:直往。
秣陵:晋以建业(今江苏南京)为"秣陵"。
本篇史例出自《晋书·杜预传》。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