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程美丽。
其实,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即使是如何的惧怕,也无法改变一种事实:因为有了生活的初始,就注定了生命消亡的最后结局。可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在不遗余力的在这幢两头皆看不到亮色的、充满了危机感的茅厦中乐此不疲的活着。
由此说来,人的一生,活的就是过程。
“过程”,既是经历,又是磨练。
始皇帝炼仙丹寻仙草,求的是长生不老。结果,盖棺论定之后,他不但没长生不老,反倒为后人骂他贪生怕死,留下了证据确凿的把柄;后来又有科学家不知是出于什么动机,竞得出了人可以活一千岁的论断。于是,便又引发了一场论争:人活一千岁究竟有什么意义?尽管有人为此安排好了前三百年、中三百年和后三百年的用途。可是,又有很多人站出来,说:人生百年最科学。
常与人论证一个现象:你很讨厌这个事情。怎么办?只有一个答案,就是:离开它。这似乎是一种最佳的结局。然而,你讨厌它却又离不开它。怎么办?这个问题却有两种答案:答案一,消极、认命,从此沉沦。答案二,适应它,让它成为你的朋友。第一种答案是一个让人从此没有了笑容的误导,是不可取的。第二种答案却积极得可爱,因为它教导人学会在一种境界里成功的生活。其实,这就是怎样把自己的“过程”美丽起来的秘诀。
当然,不论当事者面对结论做怎样的解释,他们最离不开的,总还是“过程”。
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出生了,很多人来祝贺。甲说:这孩子将来能当官的。甲于是被新生儿的家人一阵感激;乙说:这孩子将来会发财的。乙于是也得到了新生儿家人的感激;丙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丙于是受到了众人的指责。
其实,甲和乙说的,不过是一些顺情的好话,面对着人类对未来(过程)的无法预知性,甲和乙的这些让人乍一听热血沸腾,冷静思考却有不着边际之嫌的奉承话显然是虚伪的;丙说了实话。尽管人们不喜欢,可这毕竟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我也不喜欢丙的那句实话,可我信仰人生的真实。
其实,人真正应该思考的,不该是怎样的死法,而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关注过程。
其实,过程就像明天,我们无法预知。正因为过程无法预知,才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又因为人们对神秘事物与生俱来的好奇,便没理由拒绝在生命中亦真亦幻的过程。经历着的现在时和过去时,是“真”的过程,是我们需要用一生的付出来经历并完成的,因此,我们该思考的,是如何的经营好生命中重要的这一段“过程”,如何让这一段过程如愿的美丽起来;而行将来临的,却又没有出现的,是“幻”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上下左右的,你因此大不必对此心存太多的奢望,期望值的太高,会导致失望值的冰点效应,真是那样的话,你可就惨了。
因此,我们不妨把过程当作是自己的情人,去尽情的呵护、爱戴。当然,观点相左的时候,你可以与她论争甚至发火,但是,发火的时候别忘了:火在有焚毁一切事物的同时,还有在寒冷里给人温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