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就在同时,在太平洋另一侧的美国,要对6年前制造了168人死亡、500多人受伤的俄克拉荷马大爆炸的凶犯蒂莫西麦克维执行死刑。按以往惯例,美国只能允许有30多个人目睹死刑执行的全过程,且不准携带任何拍摄器材。此次死刑却破例进行电视直播,声称“可以畅通无阻地满足人们对此次死刑执行过程的参与欲望,让美国观众乃至全球观众都能看到这一档极其精彩和令人亢奋的节目”。如果有人不满足于从电视上目击死刑执行过程,还可以到现场亲眼目睹。一时间,成上万的记者、观看者和示威者云集死刑执行地特雷霍特镇,当地宾馆、饭店全部爆满……一个小小的特雷霍特镇,一下子财源滚滚。
人们为什么会对观看执行死刑有这么大的兴趣?这让我想起前不久亲眼见识的死刑执行过程。今年3月,我应邀参与策划一部公安题材的作品,获准去看“毙人”。上午八点钟,法院一上班我们便跟着警车去看守所提犯人。犯人是两名小个子,一姓沈,只有24岁,面目粗邪。几月前他为人装修新房,主家对质量不满意,从应付的装修费中扣下1000元,并叫他返修某处。他心中有气,带着一把菜刀来到主家,见只有年轻的女主人在,就将其打昏,正欲强奸,女主人又醒转过来,沈某便挥刀将其砍死。另一个姓刘,21岁,面目清俊,看上去不像个杀人犯,可他杀人的时候却不眨眼,有一天他碰到个外地人问路,脑袋一热认定那人身上有大钱,就掏出刀子把对方捅死。结果只搜出1000多元钱。
两个案情就这么简单,杀人动机和杀人手段也极其愚蠢和残忍。二犯知道自己的死期已到,竟无恐惧、沮丧或失态之相,偶尔还和警察搭讪两句闲话。他们被看守所干警押上警车,警车横穿大半个城市,又正值交通最拥挤的时候,警笛发出刺耳的尖响……车队到达法院立即开庭,庭长宣布了法律对二犯的最后裁决。法警将他们押到法庭外面的回廊里坐下,问有无遗嘱。刘某低声嘟囔了儿句,法警一一纪录下来。沈某无话可说,却向法警要了一支香烟抽。等他们说完了想说的话,吸完了在世间的最后一支香烟,法警便打幵他们的手铐,改用细麻绳,把其双手背到后面和脖子捆在一起一一这就是人们见惯广的“五花大绑”。人被这样一绑,就露出了死相,脑袋只能低着。法警一边捆还一边问:“行吗?紧不紧?”他们顺从地配合着,已经没有当初行凶杀人时的煞气了。
过去有犯人一听到下达执行死刑的命令,有的瘫软,有的立刻“瞳仁转背”双目失明,还有的故意喊唱一两句,假装不怕死,恰恰表明还是怕死。而现在的死囚,大都像沈、刘这样持一种无所谓的麻木态度,活得愚蠢,死得糊涂,视生命如儿戏。我以为这才是最可怕的,正因为对死无知,所以才会乱杀人,最终导致自己被杀……真应该让更多的人观看死刑执行过程,接受关于死亡的教育。不电视死,又焉能珍惜生?
警笛重新响起,共有9辆车,一个不算小的车队送他们上路了。我有些感动,法律能用这样的阵势为他们送行,也算对得起他们曾经到这个世界七走了一遭。一路上所有的行人和车辆都为这个车队让路。警车在前面引道,一直跑到远郊,最后停在一块荒草地上,这里荒僻有余,却实在没有想象中的刑场气氛。法警跟我解释说:“咱们不像美国,美国哪儿执行死刑,哪儿就热闹,就发财。咱们的人认为毙人的地方晦气,谁也不愿意让刑场靠近自己,就只好先在这个地方凑合。”我有些惋惜,这么齐备威严的死刑执行仪式,最后竟结束在这样一个偏僻荒芜的地方。
沈、刘二犯从警车里被拉出来,警察让他们在荒地上面南跪下一犯了罪的人都得要跪着迎接死,是被强迫作最后的谢罪吗?我发现在刘某的后背左侧画着一个白色的圆圈儿,而沈某的后背上则没有。法院院长告诉我:“白圈是医生画的,那是心脏的位置,便于行刑者瞄准。因为他不是汉民,枪决时要打心脏,然后还要把他的尸体交还给他的家人,按着他们民族的习俗去安葬。”这时我很想看看两名死囚的脸,却不可能了,因为不能站到他们的前面。两名法警端着步枪在他们的后面站好,一声令下,枪响了。
沈某斜着扑倒在地,子弹从他的后脑打进去,鲜血汩汩而出,在干草地上画出一道暗红,正好和他的尸体组成一个不规则的“人”字。刘某由于是打心脏,虽然身子也向前扑了下去,但并没有死。法警持手枪又朝他的心脏补了一枪,这下他发出了一种哼哼唧唧的呻吟声,简直不像是从生命体里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
刑场上鸦雀无声,大家默默地等了一会儿,大概都没有想到刘某的心脏会有这般强劲的生命力。他仍在一声接一声地哼哼,为了尽快结束他的痛苦,法警又用步枪对准他的后脑补了一下,他身子一颤,地上冒起一股白烟,便不再动,也不再出声。两条邪恶的生命才算真正结束!我说不清当时心里是什么感觉,但极不舒服。提前做好了会呕吐的准备,却并没有呕吐。也许还有些惋惜,却不是为这两个人,而是为人的生命。
基督教或其他正派宗教,就其本旨来说都是劝导人们要懂得感恩。人脱离了对造物主、对大自然、对他人和社会的感激,就无法独立地存活于世。而邪恶往往正是从不懂得感激开始《中国青年报》载文,沈阳有位“现代武训”王儒臣,一生笃信教育可以兴国。1978年平反后,拿出补发的工资和全部积蓄办牛奶站、开饭店。1986年用所赚的钱成立了“华夏儒臣育才赞助社”,在报纸上打出广告,愿意帮助求学有困难的大、中学生,于是各地的贫困学生纷至沓来;他热诚接待每一个前来求助的学生,“大把大把地往外掏钱,学生们把钱装进口袋,轻飘飘地挥挥手就头也不回地走了。以后王儒臣就按他们留下的地址寄钱,却从来得不到一点回音。还有的学生连面都不露,只从学校寄来贫困证明和校址,一句话也不多说。只有当老人寄出的钱被退了回来,才知道那个学生已经毕业了。毕了业,学生们也就无影无踪了,仿佛和王儒臣之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13年里他赞助40多名学生完成了学业,其中有10名大学生。如今,王儒臣已经84岁,双目失明,瘫痪在床,屋里破破烂烂,一张嘎嘎作响的破木床,一个油渍斑斑的旧碗柜,一台黑白电视机。老人一直有个愿望,想跟他帮助过的学生照张相,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个愿望也越加强烈1了:“眼睛看不见了,来唠唠嗑也好哇。”在那间空荡荡的破屋子里,老人成天就这么自言自语地念叨着,等待他的恐怕是永久的失望。
这就是现在不懂感激、不会感激的一代。他们还有自己的理:我没有强迫你,你愿意给,我愿意要,两厢情愿,心安理得。他们不愿意感激,是因为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感激都是一种债务,欠了人家的债是要还的,欠了人家的情也得还,所不同的是尽管理应偿还,却不会被催讨。当代社会不是时兴欠偾不还吗?不光不还,欠债还有理,欠债的是大爷。你如果想得罪谁,就借钱给他,或有恩于他……剩下的就只能劝解王儒臣老人了,要么不干,要干了就赶快忘记它。你做了善事如果还老记着它,损失的就不只是金钱,还有你的情感和善意。所以发达国家的富翁们经常赞助慈善事业,他们面对的是一种事业,一个机构,很少面对具体的个人,省了许多麻烦。反过来说,如果王儒臣老人是大富翁,是名流,是官员,那些受他资助的学生说不定都会回来找他,以受过他的资助为荣。因为他身上有光环,还能继续照耀他们。‘别说是一个不沾亲不带故的老头,就是亲爹亲妈都可以不认!《大河报》曾发表陈仓的一篇文章:去年年底,陕西南部山区的农村妇女王花蕊在西安找不到工作,连冻带饿病死街头。谁能想得到她还有两个“混得很不错”的儿子,大儿子辛继成是副县长,二儿子辛继全是中学教员。王花蕊结婚第五年丈夫病故,她年纪轻轻的守寡抚养两个孩子,靠在山里砸石子、在小学校门前摆小摊让他们读完了大学。当他们有了文凭、有了身分之后,就看不上“已经不成样子”的母亲了。王花蕊到县政府探望大儿子,辛继成竟对县里的人说是上访的。最没有人性的是这哥俩还把他们的母亲赖以存身的那间房子卖了4000元分掉,害得王花蕊就不能不外出打工了。直到这哥俩到西安街头收尸的时候,辛继成还一口官腔:“这是我们县上的一位孤寡老人,我是代表政府来处理她的后事的。”
对现在的孩子千万可不能光是养,光是宠啊,也不能把教育他们的责任都推给学校,推给社会。自己的孩子要自己教,自己管,不可丢了《三娘教子》的传统。还要量力而行,不能—味高抬,让他们成了高卨在上的强者,自己反成了可以蔑视的弱者。但是,不管王花蕊的两个儿子多么地会打官腔,那些受了王儒臣老人恩惠的人多么地会忘却,他们此生都不会有真正快乐的生活,心里老有一道阴影,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就会显现出来,搅得他们心神不宁。而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这道阴影也会越来越浓重,他们将无法面对自己的孩子,面对自己的衰老。不懂得感激的人是不会有正常的心态和健康爽朗的情感的,他们心理阴暗,疑神疑鬼。除非他们忏悔,重新感激。心怀善意并对别人的善意心存感激,不会损失什么,却是连结社会的纽带和通向明朗心境的唯一途径。
许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何必拒绝广告》,那时广告业在中国刚刚兴起,许多人不习惯,感到不胜之烦,我劝人家对广告持宽容态度,有些精彩的广告也颇赏心悦目。谁知道,有些广告越来越邪乎,已经成为消费的误导和社会的污染一污染人们的精神、视觉、听觉。
有刻意煽情的图书广告,还有危言耸听的药品和补品广告一“女人多磨难,女人天生多病”。“专家忠告:女性25—35岁是乳腺疾病高峰期,35—45岁易患子宫疾病,50岁上下的妇女处于更年期,更是人生一大难关。”活着简直就没有好时候,不过用不着悲观,男人比女人更惨!“国外资深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男子远比女子容易患多种疾病,从而成为不幸的牺牲品”,“男人最需要关怀”。
以及糟蹋文字的广告:补习班招生一“无读不丈夫。”电脑一“码到成功”、“芯满意足”。服装店“衣衣不舍”、“衣帽取人”。磁化杯一“有口皆杯”。空调器一“终身无汗”。胃药“无所胃惧”。矿泉水一“好水多磨”……不光是说和写,还要有行动一1998年12月21日上午10时许,某地车站广场发售体育彩票,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摸奖,学习古代从高楼上抛球招婿的故事,雇请两名飞行员驾驶滑翔机,从空中向广场上抛撒彩球,球内装有金戒指和手表等物。一位70多岁的潘姓老太太到乡村去串亲戚恰好路过广场,身边突然砸下两个彩球,随之便有潮水般的人群向她涌来……老人旋即被撞倒,踩踏成重伤。
1999年,河北省邯郸市的啤酒瓶盖变得值钱了,谁拿一个啤酒瓶盖到经销商那里就可以换回3元钱,于是各酒店、饭店的服务小姐们就拼命向客人推销啤酒,她们开瓶时将瓶盖据为己有,一个月能有几百元乃至过千元的额外收人一原来这也是啤酒厂商的推销手段。
1999年初冬,一推销保暖内衣的厂家,把冷冻车开到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前,让好奇者或有心购买的人穿匕保暖衣先到冷冻车里冻上半小时,当场被冷冻的人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
还有:用几十吨的白酒洗街,拿高压龙头向空中喷洒,在数十天内让整座城市酒气冲天一一这是白酒厂做的促销广告;兜售洗发水的女推销员,在公共汽车上当众表演洗头;8名妙龄女郎,身穿艳刚’的大红旗袍,分两排在闹市区迈着模特步慢行,每个人的胸前、背后都绣着一个金黄大字,连起来是:“风水福地,元宝山庄”一原来是推销墓地的……厂商们的想像力似乎不用在提高产品的品位和质量上,而是怎样用怪招儿、损招儿招徕消费者。这样招来了看客,又有什么用呢。
广告的本意应该有五个台阶:
第一种境界,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第二种境界,光是让消费者注意到你还不够,还要对你产生兴趣,产生好感,心里信服;第三种境界,在信服的基础上产生购买的欲望;第四种境界,光有购买的欲望还不够,要比消费者强烈的兴趣和购买欲望变为购买行动;第五种境界,买了你的东西还不算完,广告的效应还应让购买者买后感到满意,不后悔,以后还会继续购买你的产品。
时下许多广告只能达到第一种境界,稍稍能引起人们一点兴趣。有些广告甚至连第一种境界也达不到,俗话叫“哄死人不偿命”,未等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先让人产生反感,产生怀疑,躲避惟恐不及。还有,铺大盖地、狂轰滥炸式的广告,虚张声势、只顾自吹自擂的广告,手法拙劣、蒙哄作假的广告,浅陋庸俗、趣味低级的广告……非但引不起消费者的兴趣,反倒会令人厌恶,适得其反。
自1666年英国的《伦敦报》首开广告专栏,经历了广播和电视的诞生,随着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广告已经从附属于商品的生产中分离出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行业和学科,格外倚重文化艺术。世界上广告业最发达的美国,已经由兴趣化、艺术化、精雕细刻……进人返朴归真的阶段。世纪未,芙国《广告时代》杂志评选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条广告词,几乎清一色都是平实朴素的。如:
排在第一位的是麦当劳快餐的广告,“今天你该歇一歇了。
第二名是美国陆军的征兵广告,“你能你就行”。
第三名是,“百事可乐对你口味”。
中国的广告业,什么时候能够从粗制滥造、哗众取宠的档次上升一格儿呢?
我谈伪着前年,上海的中学生韩寒通过作文大赛一夜成名,然后就出书、退学,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关于“寒流”的讨论。有人对“韩寒现象”击节赞赏,说当今文豪出少年,雏凤清于老凤声;也有人说这是揠苗助长,会毁了孩子,应该让他先把学上好,过几年再出名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