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名山——峨眉山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这是大诗人李白赞美峨眉山的诗句。从古至今,峨眉山都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国仙境征服了来自四海的宾朋,被称为“蜀中仙山”。峨眉山的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它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千米,东距乐山市37千米,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胜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峨眉山主峰万佛顶海拔3079.3米。全山形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故有“雄秀”美称。因为高度可观、面积庞大,登山路线几近百里,对普通攀登者形成有力挑战。近年来建成了登山索道,游人已可轻松登临,去极顶俯瞰万里云海,在金顶可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和“圣灯”4大绝景。佛光是峨眉山最壮美的奇观。峨眉山上共有佛寺数十处,寺内珍藏有许多精美的佛教瑰宝。许多笃信佛教的老人不辞艰苦,一步一歇,历经十数日始上山顶。无数慕名猎奇的游客远涉重洋,几经周折,始圆梦达愿惬意离山。峨眉山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它成为人们探奇揽胜、求仙修道的理想场所。
1982年,峨眉山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1996年,峨眉山与乐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2007年,峨眉山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2.佛教名山——海天佛国普陀山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85.2千米处,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千米,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4.3千米,东西最宽处3.5千米。海岛的西北群山起伏,东南金沙漫滩。主峰佛顶海拔290米,为全岛之巅。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著名风景胜地。普陀山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岩石经风化后多奇峰异石,景色绚丽。相传,五代梁贞明年间,日僧彗锷自五台山请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为风浪所阻。他认为是观音不肯离开中国,于是在普陀山东南角的紫竹林结庐留居,建“不肯去观音院”。从此,开始了普陀山的佛教历史。经宋、元、明、清各代修建,形成了拥有庞大寺庙庵堂的古建筑群。在最盛时期,僧尼众多,称“海天佛国”。
普陀山现存建筑,以普济、法雨、慧济三寺为最大,还有紫竹林、梅福、大乘、多宝塔等多处名胜古迹。普济寺殿阁七重,琉璃瓦屋顶,黄色围墙,巍峨壮观。寺内钟楼有大铜钟重达3000千克,虽经百余年风霜,仍完整无损。法雨寺周围古木参天,极为幽静。寺内有“龙凤扁柏”,树干在离地面30厘米左右高的地方,分为两枝向上长,曲曲弯弯,一枝像龙,一枝像凤,有头有尾,生动活泼,形象逼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慧济寺坐落于普陀山顶,近可见普陀诸寺分布于绿荫之中,远可望海天一色,渔帆点点,云烟缥缈。这就是“华顶云涛”的胜景。
3.佛教名山——莲花佛国九华山
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唐天宝年间改名九华山。它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被誉为国际性佛教道场。
九华山总面积334平方千米,最高峰是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群山众壑,以峰为主,怪石古洞,错落其间,溪流飞瀑,交织其中,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山势嶙峋嵯峨,共有99座山峰,其中以天台、天柱、十王、莲花、罗汉、独秀、芙蓉等9峰最为雄伟。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素有“莲花佛国”之称。
九华山现存寺庙99座,僧尼近千人,佛像万余樽。长期以来,各大寺庙佛事频繁,晨钟暮鼓,梵音袅袅,朝山礼佛的教徒信众络绎不绝。九华山历代高僧辈出,从唐至今自然形成了15樽肉身。1999年1月发现的仁义师太肉身是世界上唯一的比丘尼肉身。在气候常年湿润的自然条件下,肉身不腐已成为生命科学之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更为九华山增添了一分庄严神秘的色彩。
九华山文化底蕴深厚。晋唐以来,陶渊明、李白、费冠卿、杜牧、苏东坡、王安石等文坛大儒游历于此,吟诵出一首首千古绝唱,黄宾虹、张大千、刘海粟、李可染等丹青巨匠挥毫泼墨,留下了一幅幅传世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写下了数十首赞美九华山的不朽诗篇,尤其是“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成了九华山的“定名篇”。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其中唐代贝叶经、明代大藏经、血经,明万历皇帝圣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迹等堪称稀世珍宝。
圣山缘起
九华山开辟为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成为一千多年来僧侣及大众的朝圣地,缘起于新罗国僧“金地藏”的修道故事。
相传当地新罗国王族金乔觉,24岁时削发为僧,并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来到了当时的九华山求法。当时九华山为青阳县闵员外属地,金乔觉向闵氏乞一袈裟地,闵氏慷慨应允。岂料金乔觉把袈裟轻轻一抖,展衣后竟遍覆9座山峰。闵员外既十分诧异,又大开眼界,叹未曾有,心悦诚服地将整座山献给“菩萨”,并为持戒精严、艰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庙宇。金大师有了修行道场和收徒弘法的条件,由此威名远扬,许多善男信女慕名前来礼拜供养。闵员外先让其子拜高僧为师,遂后自己亦欣然皈依、精进修行。至今九华山圣殿中地藏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氏父子。
金乔觉在九华山,苦心修炼数十载,唐贞元十年(794年),于99岁高龄,跏跌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3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撼金锁”。根据金乔老的行持及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菩萨化身,遂建石塔将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称他为“金地藏”菩萨。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由此名声远播、誉满华夏乃至全球,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山普贤、普陀山观音并称的地藏应化圣地。九华山以“香火甲天下”、“东南第一山”双重桂冠而闻名于海内外。
4.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居佛教4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即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周长约250千米,总面积2837平方千米。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署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时期,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座。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升迁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亿年前的太古代。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了五台山,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冰缘地貌。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典型奇特,是全国地质科考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地段,都是以本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的,它们在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5.华夏第一佛山——鸡足山
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西北隅,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48米。整座山顶朝西北,尾向东南,因“前列三峰,后拖一岭,俨然鸡足”而得名“鸡足山”。鸡足山是中国5大佛教名山之一,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中国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和世界佛教禅宗发源地,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灵山佛都、旅游胜地”、“天开佛国”、“华夏第一佛山”等美誉。
鸡足山之所以享有如此盛名,是与传说中它是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的讲经道场有关。鸡足山顶峰天柱峰西南天然绝壁华首门被佛教徒称为“中华第一门”,据说迦叶在此守衣入定,等待弥勒佛降生后将佛祖的衣钵传授予他。这些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注:迦叶入定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印度,在印度也有鸡足山)。元、明两代,形成了以迦叶殿为主的8大寺71丛林。鼎盛时期发展到36寺72庵,常驻僧尼达数千人的宏大规模,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唐代的明智、护月,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彻庸、释禅、担当、大错、中锋,清末民初的虚云等都是声闻九州的大德高僧。
鸡足山不仅是佛教圣地,还是自然景观胜地。鸡足山共有40座奇岭,13座险峰,34座崖壁,45个幽洞,泉潭100余处。远看山体巍峨雄奇,气势磅礴,近观林壑幽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塔庙寺庵点缀于危崖高岗,形成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增辉的奇景。在天柱峰顶除了可以“东观日出,西观洱海,南观祥云,北观玉龙雪山”这“四观”外,还有“天柱佛光”、“华首晴雷”、“洱海回岚”、“苍山积雪”、“万壑松涛”、“飞瀑穿云”、“悬岩夕照”、“塔院秋月”8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登临鸡足山,认为鸡足山的日、海、云、雪“四观”,得之其一便可算奇绝,由衷赞叹说:“此不特首鸡山,实首海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