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主要介绍了关于沙漠的有关知识,荒漠与沙漠的环境很相似: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其蒸发量超过降水量数倍乃至数十倍等,类似以上情况的还有流沙、泥滩、戈壁等都属于荒漠。
1.荒漠的简介
荒漠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50°的地带。其中,15°~35°之间为副热带,是由高气压带引起的干旱荒漠带;北纬35°~50°为温带、暖温带,是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区。
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
①雨水稀少,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
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
③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会形成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荒漠带的地貌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四类。
地貌的成因类型有岛状山、剥蚀平原、剥蚀台地、干荒盆和干浅盆、洪积扇和洪积平原、皲裂土平原、盐土平原、盐湖、风蚀平原、风积平原等。
根据荒漠组成可以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和盐漠。干燥剥蚀基岩呈岩漠;洪积扇、洪积平原多砾石,为砾漠,又称戈壁;皲裂土、盐土平原分别形成泥漠与盐漠。因组成物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使荒漠类型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荒漠地区从山地到山前平原,地貌呈有规律的分布:山前剥蚀岩漠——洪积扇、洪积平原砾漠带——风积沙漠带——干盐湖或盐湖、盐漠带。
荒漠植被为超旱生的半乔木、半灌木和灌木或旱生的肉质植物占优势的稀疏植被。植被每年的产量极低,每平方米90克,它对荒漠动物群和荒漠生态保持有重要作用。
荒漠包括沙漠,从热带北部到温带大陆腹地干燥地区发育的荒漠群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沙漠。年降雨量稀少,干燥多风,酷暑荒凉,以致形成严酷的生存环境。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中部和阿拉伯半岛、非洲、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以及南美和北美的西部、南部等地。约占地球全部陆地的25%。由于植物稀疏和土壤化过程很弱,风沙移动频繁发生,更促进了荒漠的形成。荒漠中的植物种类尽管随地而异,但均是耐干性强的种类。其中也有因形态奇特而著名的。如戈壁沙漠的转蓬、撒哈拉沙漠的耶里哥蔷薇、菊科的齿子草属和十字花科的Amastatica、卡拉哈里沙漠的千岁兰属、亚利桑那(雨量稍多的半荒漠)的仙人掌等沙漠植物都很有名。
荒漠环境多种多样,除了戈壁和沙漠,还有山地荒漠,主要包括我国青藏高原的高原荒漠,天山山脉向平原延伸的山地丘陵地带,伊朗高原和葱岭地区等。
2.荒漠的分类
(1)岩漠
岩漠又称石荒漠,分布在干旱地区大山的山麓和某些风蚀洼地或干河洼地的底部。表面为岩石裸露的平坦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尖角石块和砾石,其岩性与基岩一致。在这些地方昼夜温差变化急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当水分渗入岩石裂隙,受温度的影响,形成胀裂作用。经长时间的剥蚀作用,使地面十分破碎。地质变坏,含有的有机成分丢失,在水分缺乏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植物,地面光秃,岩石裸露,或盖有厚度不到1厘米厚的残积——坡积岩屑,细粒物质经过风的长期吹扬,已被迁走。因此,在岩漠地区常有残丘矗立。岩漠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北美和我国西北的祁连山、昆仑山的山麓均有岩漠。
(2)砾漠
砾漠与岩漠外貌相似,但形成不同。砾漠又称砾石荒漠,蒙古语称戈壁,指干旱地区粗大砾石覆盖的地面。是古代堆积物经强劲风力作用,吹走较细的物质,留下粗大砾石覆盖于地表,从而形成砾漠。古代堆积物有两种:一种是经长期风化的基岩或山下坡积物;另一种是经水流搬运在山麓地带沉积的洪积冲积物。前二者砾石磨圆度差,均带棱角,后者砾石粗大,经过滚磨,砾石表面有时蒙盖着象毛细管带出的黑色铁锰沉淀物,经风沙摩擦后,光亮耀目,称荒漠漆。这里土壤稀薄,气候干旱,植物稀少,风化作用强是造就砾漠的主要因素。在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属于亚欧大陆的俄罗斯、蒙古和我国内陆盆地边缘及内蒙古高原上均有分布。
(3)泥漠
泥漠是人们日常最常见的荒漠,主要由细粒黏土、粉沙等泥质沉积物组成的荒漠。分布于荒漠中的低洼处,多由湖泊蒸发干涸和湖泊地面裸露或携沙河流沉淀而成,如湖沼洼地、冲积、洪积扇前缘入海三角洲等。其地面平坦,富含盐碱,皲裂纹发育,植物稀少,风蚀作用强,常有风蚀脊、白龙堆发育。局部地表盐分大量聚积,可成盐漠。在我国新疆罗布泊、青海柴达木盆地分布较广。
(4)盐漠
泥漠局部地表盐分大量聚积,即可成盐漠,因此,盐漠又称“盐沼泥漠”。在地下水位较浅的泥漠地区,含盐分的地下水在蒸发拉力的作用下沿毛细管孔隙上升达到地表时,由于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积聚结晶,使地表覆盖大量盐分,即形成盐漠。因盐分具有吸水性能,地表常处潮湿状态。干涸时形成皲裂地,盐漠地区只能生长少量的盐生植物,中国青海柴达木盆地中部有大片盐漠分布。
前面我们说了几种荒漠的组成,下面我们说说比较常见、规模比较大的沙漠和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