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自然资源保护
28862300000008

第8章 自然保护区及其作用

我们知道,所谓自然保护区,就是国家进行特殊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景观地域,比如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稀有动植物分布区、非常重要的风景区、名川大江的水源涵养区、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表面和自然遗迹以及一些人类还没有认识的、在探索自然中存在着特殊意义的自然区域等。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设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保护对象,还包括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迹等自然保护地等。自然保护区,保留了非常完整的、没有受过污染的生态系统,为人类保留了自然环境的“本质”,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好坏,改变开发方式。自然保护区,就是生物物种的“贮存库”,保留和挽救了大量濒危动植物,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物质来源。自然保护区,更是进行自然保护和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研究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的规律,以及稀有特种动物的生殖驯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自然保护区,是向人类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某些自然保护区,还为人类旅游提供了相应的条件。

因此,我们说,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实际上,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多种类型。按照保护的主要对象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3类;按照保护区的性质来划分,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即风景名胜区)、管理区和资源管理保护区4类。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1872年,经美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可看做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资源严重损坏和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自然保护区,作为保存自然生态和能够使野生动植物免于灭亡的主要手段之一,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成立了许多国际机构,从事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协调和科研等工作,如“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等。目前全世界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并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之一。美、日、英、德等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已经占了国土的10%以上。目前,中国已经成功地建立自然保护区600多个,面积占国土的3%,2008年已达到12%。

1.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建成保护区700多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多处。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已达到2349个(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14994.90万公顷,约占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的14.99%。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个,占保护区总数的10.34%,地方级保护区中省级自然保护区773个,地市级保护区42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912个,我国初步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特点是:面积小的保护区多,超过10万公顷的保护区不到50个;保护区管理多元化;多数保护区管理级别低,县市级保护区数量占46%,面积占50.3%。

按保护对象和目的,可分为六种类型:

(1)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例如以保护温带山地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为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生态系统为主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热带自然生态系统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

(2)以保护某些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如四川卧龙和王朗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黑龙江扎龙和吉林向海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为主;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梅花鹿为主等。

(3)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如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银杉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及凉水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松林为主;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则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4)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如四川九寨沟、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台湾省的玉山国家公园等。

(5)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如以保护近期火山遗迹和自然景观为主的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地质剖面的天津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化石产地的山东临朐山旺万卷生物化石保护区等。

(6)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有台湾省的淡水河口保护区,兰阳、苏花海岸等沿海保护区;海南省的东寨港保护区和清澜港保护区(保护海涂上特有的红树林)等。

由于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中国的大熊猫、金丝猴、坡鹿、扬子鳄等一些珍贵野生动物已得到初步保护,有些种群并得以逐步发展。如安徽的扬子鳄保护区繁殖研究中心,在研究扬子鳄的野外习性、人工饲养和人工孵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使人工繁殖扬子鳄几年内,发展到1600多只。又如曾经一度从故乡流失的珍奇动物麋鹿,已重返故土,并在江苏大丰县和北京南苑等地建立了保护区,以便得到驯养和繁殖,现在大丰县麋鹿保护区拥有的麋鹿群体,居世界第三位。此外,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中,发现了原始的喜树林。有些珍稀树种和植物,在不同的自然保护区中,已得到繁殖和推广。

2.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具体地说,自然保护区的作用有以下十个方面:

(1)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的最大作用,为了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首先必须将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好。使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在人工保护下,正常地生存、繁衍与协调发展;使各种有科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和各种有益于人类的自然景观,在人工的保护下保持本来面目。

(2)科学研究作用。科学研究,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做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怎样才算是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所以,科学研究是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灵魂,既是基础性工作,又是开拓性工作,是实现对自然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

(3)宣传教育作用。宣传与教育,是自然保护区所发挥的又一个重要作用。中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建在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山区,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照顾,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得到保证,群众传统的生活习惯要受到尊重,但这些在自然保护区建立后,要受到有关规定的约束和逐步调整。要处理好这一切,都需要对群众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采取简明、生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让群众逐步懂得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保护自然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把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4)培养繁育作用。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中所见到的园林花卉和家畜、家禽都是由自然界野生物种中培养和驯化选育而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对某些珍稀动物或植物进行科学的培养和繁育,使之为人类提供新的更多的优质品种,也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的一项实验活动。

(5)生态演替和环境监测作用。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进行它的发展、延续和变化的。但在受到外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严重干扰后,将会出现自然演替和人为演替。所谓自然演替,就是生态系统如遭到雷电火烧、洪水冲击、暴风雪、干旱、病虫害等外界突发性因素影响后,系统中某些生物群落毁灭或衰落而被另一些生物群落所替代的过程。人为演替,则是由于人类频繁的经济活动和严重索取自然资源的结果,使得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群落被强迫地替代掉。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中,有许多种类是反应环境好坏的指示物,它们对空气、水文和植被等污染破坏状况十分敏感,定位定点对自然保护区的这些生物指示物受危害的程度进行观察,可起到监测环境的作用。自然保护区有独特的条件,来同时监测和显示这两种演替的作用。

(6)生物多样性作用。自然保护区有使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自然群落,在其面积范围内生存和繁衍并能自然平衡发展的功能。同时自然保护区内,还含有多种地貌、土壤、气候、水系以及独特人文景观的单元。

(7)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的作用。许多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而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是巨大的。森林能阻挡雨水直接冲刷土地,减低地表径流的速度,使其获得缓慢下渗的机会。林地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无林坡地,土壤只能吸收56%的水分,但坡上如有80~100米宽的林带时,地表径流则完全被转变为地下径流而储蓄起来,像水库一样。森林同时能吸收有毒气体、杀菌和阻滞粉尘的作用。由于林木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而使大粒灰尘沉降地面。据统计,一公顷松树林一年滞尘的总量达34吨。

(8)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用。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于可更新资源如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等,在人为提供特殊保护的条件下,合理开发利用一部分野生动植物,对它们的种群结构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不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息和繁衍。因此要发挥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按照生物自然更新的规律,在自然资源承受能力与生物种群及其数量相适的条件下,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加工业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业等,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利用价值。

(9)参观游览作用。接待中外科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考察参观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把具有旅游特征的景观区划为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区,融了解、探索、教育、宣传、鉴赏和娱乐等为一体,不断发挥和扩大自然保护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关心、支持和帮助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和建设工作。

(10)国际合作交流作用。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陆地、水体和大气的连接、传递,使地球各部分之间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因而一个地区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到另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地球。不同国家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通常在地理上或生物学上是相互联系的,许多迁徙物种在跨国保护区或是相邻保护区内互相往返。为保护和管理迁徙物种,需要国与国之间或国际上的共同保护和联合行动。同时有关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进展和保护区网的信息数据,也需要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来共享其成果。因此,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将对全世界产生反映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