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回族史话
2886400000049

第49章 海固起义

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当时甘肃省东北部(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海原、固原一带,爆发了三次声势浩大的反抗国民党暴政、寻求民族解放的回民起义。它震撼着国民党在甘肃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8年农历十一月初,在海原县发生辱回事件,成为回民起义的导火线。伪县长贾从城在新修的县志中公开侮辱回民,在“回”字上故意加上“犭”旁。回民看后义愤填膺,联名上告,贾从城非但无悔,反而带领狗腿子到上白崖寻衅,扬言要“血洗”回民。沙沟、白崖一带的回民在马国琳、马银贵、马喜春等领导下,于农历十一月二十五发动起义。他们提出“暴政之下,不做顺民”、“反蒋抗日,寻找民族出路”、“打倒欺回灭教、把回民当狗看的国民党政府”等口号,把矛头直接对准国民党反动政权。各地回民纷纷响应,十多天即聚众8000多人。之后,他们兵分两路,分别攻打隆德和固原两座县城。因敌人早有防备,均未攻克。当马国琳率起义军北归时,在六盘山上套马庄与敌遭遇,歼敌数百名,起义军也有较大伤亡,马国琳左腿中弹,便至偏城休整。

敌第八战区司令朱绍良看到以武力难以消灭起义军,便施以“以回制回”之伎,由回族上层官僚组成“宣抚慰问团”,到三营骗降起义军。由于起义军缺乏经验,相信了敌人的诺言,后来队伍自行解散。没过几天,国民党大军合围而来。马银贵被捕,后在固原惨遭杀害。第一次起义失败了。

1939年农历三月二十日,被国民党抓到兰州去的马国瑞摆脱敌人的监视,回到海原沙沟艾壕湾。经过一段筹划,同马喜春、马思义等于四月十一日发动了第二次武装起义。不久,起义军便发展到4000余人,称为“崇义军”,推举马国瑞为司令。四月十三日晚,起义军向南转移,准备到张家川大麻山一带,凭借茂密的森林与敌周旋。四月十七日晚,在六盘山下和尚铺与敌一个团遭遇,苦战一昼夜,全歼守敌,并缴获了12辆汽车和大量武器弹药。起义军的胜利,吸引了大批回汉族群众前来入伍,部队迅速发展到万余人。之后,他们向泾源黄花川、白面河转移。敌人调集大批兵力设置包围圈,并再次派来由回族上层人士组成的“甘肃省政府代表团”到白面河,进行政治诱降。起义军再次上当,当敌军完成铁壁合围时,一口回绝谈判时的条件,立即用飞机、大炮、机关枪向起义军坚守的阵地狂轰滥炸。激战13昼夜,起义军领导人马国瑞、马喜春等均壮烈牺牲,部队只剩下2000余人。在此危急时刻,腿负重伤的马思义指挥部队趁黑夜分散突围,不久,起义军自行解散。第二次起义又失败了。

第二次起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起义回民和当地群众进行疯狂的报复。但是,英雄的海固人民没有屈服,从1940年底开始,马思义、马国琳等即在秘密串联,准备再次起事。

1941年农历四月初八,一伙民团伙同国民党军队窜到上白崖村,架起机枪,准备集体枪杀群众。马思义等闻讯,立即带队赶来,将敌人包围起来。经过战斗,击毙敌团长一名,余敌遁逃。起义军乘胜追击,攻占了沐家营(今西吉县城)。广大群众纷纷加入起义队伍,不久便发展到六七千人,马思义被推举为团长。此时,马国琳也从西吉滩赶来参加起义。为了摆脱敌人的围剿,起义军向张家川转移,沿途有不少汉族群众加入,当部队行至隆德时,已扩大到2万多人。

农历四月二十一日,当起义军行至大麻山时,大批敌人尾追上来。起义军凭借有利地形,伏击敌军,全歼敌一个团,击溃两个团,共歼敌900余人,俘虏100多人,并缴获机枪50多挺,步枪900多支,弹药难计其数。

大麻山之战后,起义军当即回师北上,返回海原南部。敌人又派出代表来诱降,被起义军断然回绝。然而此时敌军围困逼近,起义军处境困难。五月上旬,起义军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讨论今后行动方向。马思义力主投奔边区,参加红军,一些人不同意,部队继续北上。五月十二日行至石蛤蟆时,遭到数万敌军包围,激战三昼夜,毙敌数千,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军再度陷入困境。马思义团长再次提出投奔边区的主张,得到部分人的赞同。于是,五月下旬马思义便带领部分人奔赴边区。而马国琳却带领2000多人返回海固,后被敌杀害。

马思义带领2000多人于农历六月初六到达边区所属的庙儿掌,来到日夜想念的红色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加入了革命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