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在南美洲巴西境内,有一块面积占巴西国土一半以上的大高原,叫巴西高原。巴西高原的面积有500多万平方千米,除了南极洲的冰雪大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位于南美大陆东部,介于南纬5°~30°之间,北接亚马逊平原,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东连大西洋。巴西高原是一古老高原,发育于巴西陆台,基底岩系古老,由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地表起伏比较小,地势向北和西北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准平原的特征,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由于各部分构造的具体情况、升隆程度及岩性等不同,因此在地形特征上高原各部分具有明显差异。东部(圣弗朗西斯科河以东)属大西洋地盾,曾经受远古代的褶皱运动及新第三纪的断裂上升作用,经过长期的侵蚀和准平原化过程,形成了现在的高原,呈波状起伏。在石英岩、片岩等岩性特别坚硬的岩石出露地段,表现为脊状山岭或断块山。爱斯宾哈索山是较典型的脊状山岭,曼提凯腊山和马尔山则是断块山的代表。西部(托坎廷斯河与马代拉河之间)属巴西地盾,没有明显的山岭,为一广阔的高原。该区中东部的戈亚斯高原,有古老的结晶岩广泛出露,成为波状起伏的上升准平原;中西部的马托格罗索高原,有桌状高地的特征,地表覆有呈水平层次的白垩纪砂岩。巴西高原的中部,在构造上为陆台的凹陷地带,后期下陷,由于层次平展,岩性坚硬,在地形特征上均具有桌状或立方体状特征。巴拉那谷地的辉绿岩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熔岩高原之一。巴西高原由于近期上升的结果,边缘形成缓急不等的崖坡,河流经过时,大多陡落成为瀑布或急流,并把崖坡切割成峡谷。高原多森林、草原,矿产及水力资源非常丰富。
巴西高原和寒冷的西藏高原不同,巴西高原的地势南高北低,山丘、土岗、高台地之间起伏不大,大多在海拔600~800米之间,为“桌状高地”。在南纬20°以南的巴拉那河流域,地面上有大面积熔岩。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在雨季,草原上一片碧绿,适合放牧。每年的旱季持续四五个月,在干旱严重的地方,生长着巴萨尔木。这种树为南美洲的特有植物,中间粗、两头细,像纺锤一样,因此叫“锤树”。它特别轻,抗干旱,一个人就可以举起一棵10米高的纺锤树。
巴西高原是巴西的农牧业重要产地,高原上的矿产资源也特别丰富,有铁、锰、铅、锌、铬、镍、锡等多种矿藏。其中,伊塔比拉的“铁矿四角地区”是世界著名的优质大铁矿区。
为什么纺锤树可以提供“自来水”
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很像一个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纺锤树高30米,两头尖细,中间粗大,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到5米,树内有一个特别大的空囊,里面贮水约有2吨。在雨季,它尽量吸收水分,储藏水分,供地下缺水时吸收,因此极耐干旱,即使一年半载不下一滴雨,它依旧存活。旱季时,人们常砍棵纺锤树作为饮水的来源。
和旅人蕉一样,纺锤树可以为荒漠上的旅行者提供水源。人们只要在树上挖个小孔,清新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解决人们在茫茫沙海中的缺水之急。
在荒漠上为行人提供饮水的树是什么树?
纺锤树为荒漠上的行人提供饮水。纺锤树生长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上,很像一个个巨型的纺锤插在地里。纺锤树高30米,两头尖细,中间粗大,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米,树内有一硕大的空囊,里面贮水约有2吨。在雨季,它尽量吸收水分,储藏水分,供地下缺水时吸收。
旱季时,人们常砍纺锤树作为饮水的来源,纺锤树还可以为荒漠上的旅行者提供水源。
2.圭亚那高原
圭亚那高原位于南美洲东北部,地处奥里诺科河以南、亚马孙河以北。基底岩系主要由太古代的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组成。在湿热气候下,岩石经过长期的侵蚀,一般表现为丘陵状高原。
圭亚那高原包括委内瑞拉南半部、巴西北部、圭亚那以及法属圭亚那除沿海平原以外的地区。地势由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大部分海拔300~1500米。南部边缘山岭陡峭,为奥里诺科河与亚马孙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高原属热带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中部山地和河谷地带覆盖着热带雨林,其余地区是热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生长着巴拉塔树、糖胶树、香子兰及药用植物等。有铝土、铁、金、金刚石等矿产。
圭亚那高原水力资源丰富,安赫尔瀑布位于圭亚那高原西北部,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
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
安赫尔瀑布又名丘伦梅鲁瀑布,是世界上十二大瀑布之一,当地的印第安人取名为“出龙”。它位于南美洲圭亚那高原的卡罗尼河支流丘伦河上。瀑布的四周高山环绕,远看好像大石盆上挂下的一条白色带子,发出雷一般的轰鸣声。近看,势如闪电,水飞溅山谷。
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落差达979.6米,大约是尼亚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瀑布分为两级下泻,先泻下807米,落在一个岩架上,然后再下落172米,落在一个宽152米的大水池内。由于这个地区的热带雨林非常茂密,因此不能步行到达瀑布的底部。有两种方式可以观赏瀑布,雨季时,河水变深,人们可以乘船进入;雨季后,只能乘飞机从空中观赏瀑布。
此瀑布原来只有本地印第安人才知道,西班牙人卡多纳在1935年首次发现了它。1937年,美国探险家詹姆斯·安赫尔在空中对它进行考察时坠机身亡,委内瑞拉为了纪念他,把它命名为“安赫尔”。
3.冰与火的世界—阿尔蒂普拉诺高原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是秘鲁东南部和玻利维亚西部的高原,自的的喀喀湖西北延伸至玻利维亚西南角,长965千米,由一系列山间盆地组成,海拔约3650米。东侧有一条连续的通道向南到达玻利维亚。太平洋洋底和南美大陆板块之间曾发生过一次大的碰撞,托起了安第斯山脉中的两条山脊,山脊中间夹着一片平坦的高海拔盆地,这便是阿尔蒂普拉诺高原。
安第斯山脉中这片直上云霄的高原如同尘世之外的仙境。阿尔蒂普拉诺(西班牙语“高地平原”的意思)拥有多项“最”,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承载航运的湖泊,乌尤尼盐沼是全球面积最大的盐沼,阿尔蒂普拉诺高原是仅次于青藏高原的世界第二大高原,具有冰与火、风与盐的景观,从阿根廷北部一直延伸到秘鲁的粗砺平原。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的南部边缘,也就是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三国的交界处,熔岩在雄伟的火山中沸腾,乌尤尼盐滩如镜,令人目眩。当夕阳西下,一轮明月就在天际的另一边对着落日徐徐升起,此时“永恒”似乎触手可及。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波托西地区,单从一座山中开采出来的银矿就能让西班牙王室花费达数百年之久。
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的主要植被是灌木丛。南部气候较干燥,北部较湿润。的的喀喀湖沿岸气候适宜,可种植玉蜀黍和小麦。的的喀喀盆地自古人口较集中,现有秘鲁的普诺、玻利维亚的拉巴斯等大城市。高原南部是沙漠地带,人烟稀少,有重要的铜、银、钨和锡矿床。沿东侧通道建有玻利维亚铁路干线。
乌尤尼盐沼
在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南端有一些冰融化时留下的盐湖,当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湖水开始逐渐流失,最后,盐湖变成盐沼。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乌尤尼盐沼。每年冬季,雨水注满盐沼,形成一个浅湖。而每年夏季,湖水干涸,留下一层盐硬壳,中部达6米厚。
乌尤尼盐沼是玻利维亚最大的盐沼,在波托西省西部高原内,海拔3660米,长150千米,宽130千米,面积9065平方千米。它是由古老的明钦湖干涸而行成。盐沼的沿岸建有盐场,盐场之间有公路互通。雨量少,气候干燥,仅在12月至次年1月的雨期积水,并由利佩斯河泄水。
乌尤尼盐沼只能生长仙人掌,此外没有其他植物。每个湖泊的色彩和成分结构各不相同,根据盐中所含的矿物质不同,盐沼有砖红色、绿色、青绿色或银灰色等几种。
藏族医学
藏族医学是指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一门传统医学,简称藏医学、藏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学的发展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阶段:蒙昧阶段、奠基阶段、争鸣阶段、繁荣阶段和新生阶段等。藏医学主要的文献有《月王药诊》、《四部医典》、《晶珠本草》、《蓝琉璃》等。其中,《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藏汉、藏英版)还获得了中国图书奖和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4.风土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是南美洲东南部的高原,北起科罗拉多河,南接麦哲伦海峡,西接安第斯山脉东坡,东临大西洋,占据阿根廷南部,面积约67万平方千米。
巴塔哥尼亚高原呈阶梯状,西接安第斯山脉,雪峰高耸。东部以台地为主,逐级下降到海拔1000米,以陡峭的悬崖落入大西洋中。巴塔哥尼亚高原地质基础古老,但近3000万年以来,地壳重新又上升,也经历过断层作用。到第四纪时,整个高原广泛地被冰川所覆盖,冰川消失以后,地面上留下了一道道冰川堆积物。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地面布满了砂石,常常吹着狂风,时速100千米。夏季尘土飞扬,冬季尘土变成了厚泥,有“风土高原”的称号。全年的降水量一般不足300毫米,高大的林木几乎难以生长,只有矮小的灌木,因此,它属于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植被为旱生灌木和稀疏矮草,主要是垫状灌木、矮生仙人掌和一些有刺、硬叶的禾本科草类。棕色荒漠土为优势土壤。在降水稍多的地方,生长着禾本科灌木的干草原,具有温带草原特征,相应地有栗钙土发育。
巴塔哥尼亚高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1907年,两名工人在一口新水井打水时,取出的是石油而不是水。政府接到报告,当即组织钻探,并在此建成大油田。巴塔哥尼亚高原还有丰富的天然气、煤、铀、铁等多种矿藏。另外,高原还是阿根廷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
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是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坐落在阿根廷南部,安第斯山脉南段的巴塔哥尼亚山脉东侧,属巴塔哥尼亚高原阿根廷圣克鲁斯省。这里山脉崎岖高耸,冰湖众多,其中阿根廷湖约160千米长,面积达1414平方千米。湖远端的三条冰河汇合处,乳灰色的冰水倾泻而下,小圆屋顶般巨大的流冰冲入湖中,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除南极大陆以外,巴塔哥尼亚冰原是地球上最大的一片冰雪覆盖的陆地,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内共有47条冰川,发源于巴塔哥尼亚冰原。公园的阿根廷湖接纳了几十条冰川的冰流和冰块,其中最著名的是莫雷诺冰川。莫雷诺冰川是现在仍然“活着”的冰川,在这里每天都可以看到冰崩的奇观。世界上的冰川大都是处于停滞状态,但莫雷诺冰川却还在生成,每天向前推进30厘米。它从宽阔的两山之间伸出,一直伸入湖中,将阿根廷湖隔成两半。由于冰川的冰舌推进到湖面的常温地带,冰川的融化因地球变暖而加速,自身不断发生崩塌。这种景观在世界其他地方不易看到。
1945年阿根廷将此地列为国家公园加以保护,198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5.阿塔卡马高原
阿塔卡马高原是安第斯山脉气候寒冷的荒芜台地,跨阿根廷西北部和智利部分地区,南北长320千米,东西宽240千米。它西接多梅伊科科迪勒拉山脉。东科迪勒拉的群峰间有山间盆地,盆地中多盐碱滩,智利的阿塔卡马盐碱滩是最大的。
高原的东侧被河流切割成深谷。在1543年,穿过这些河谷,秘鲁和智利的拓荒者们成功地来到阿根廷境内的安第斯山脉。在16世纪后半叶,秘鲁人在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图库曼等地定居,智利人在高原创建了圣胡安、门多萨等城市。除了东侧有阔叶林带外,高原大部分地区生长着稀疏的灌木丛。平均温度8.5℃~9.5℃。人烟稀少,有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人居住。玉蜀黍和小麦为主要农作物,高原北端出产盐和皮毛。在1948年,阿根廷的沙尔塔和智利阿塔卡马硝酸盐矿区间开始通铁路。
阿塔卡马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从秘鲁南部边境一直延伸到智利北部,长达1000千米。这里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达70%以上,年降雨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北部尚不到40毫米,有些地方多年无雨。阿塔卡马沙漠多盐沼,铜和硝石藏量丰富,有世界著名的大铜矿、天然硝石矿分布在南回归线北侧的楚基卡马塔、北部沙漠区。在沙漠中心,有一个被称为“绝对沙漠”的地方—地球旱极,是地球上最为干旱的地方,在这里,你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迹象,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地,甚至连细菌都没有。
阿塔卡马沙漠为何如此干燥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来自南极的寒流产生了很多雾和云,但极少形成降雨;二是东面安第斯山脉挡住了来自亚马孙河流域可能形成雨云的湿空气。加上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因素的综合影响,让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阿塔卡马沙漠居住着100多万人,没有水,他们用稠密网幕,拦住翻滚过山峰上的浓雾,让浓雾在网表面凝聚成水滴,然后用管道引来使用。他们凭借这种方法种植橄榄、黄瓜和西红柿。
6.“拒绝”生长树的草原—潘帕斯高原
潘帕斯高原是位于南美洲南部,阿根廷中、东部的亚热带型大草原。北连格连查科草原,南连巴塔哥尼亚高原,西连安第斯山脉,东连大西洋岸,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
“潘帕斯”是印第安丘克亚语,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实际上,就地带性和气候条件而言,本区适宜树木生长,但这里基本为无林草原,一般称潘帕斯群落。原来,草原西边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降雨,所以只有草原的西边靠安第斯山脉一侧的狭长地带才生长“走廊式”林木,而东部由于缺乏雨水不能生长树木。针茅属、三芒草属、臭草属等硬叶禾本科植物为优势,另有多种双子叶植物。豆科植物少,特有种也较贫乏。地势自西向东缓倾,年降雨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为1000~250毫米。以5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称“干潘帕”,东部称“湿润潘帕”。西部除禾本科草类外,西南边缘还生长着稀疏的旱生灌丛,有栗钙土、棕钙土发育,多盐沼和咸水河。东部发育有肥沃的黑土。潘帕斯现大部分已开垦成农田和牧场,盛产小麦、玉米、饲料、蔬菜、水果、肉类、皮革等,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农牧业区。草原牧草丰美,到处都是白色、黄色、黑色、花色的良种牛群。草原上种植的玉米,用来饲养牛羊。牛肉产量很高,除了供国内食用外,还大量冷藏出口,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潘帕斯草原不仅是阿根廷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南美的粮仓。这里有着阿根廷全国67%的人口,80%以上的工业,以及许多重要的铁路和城市,是阿根廷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心脏地区。
拉萨为什么叫做“日光城”?
我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不仅阳光强烈,日照时数也较多。因此,拉萨被人们称为“日光城”。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河北岸,海拔高达3600多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这里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年晴天多,阴雨天少,就算是下雨的话,也常常是在晚上,到了白天又是阳光普照。拉萨所处位置纬度较低,因此太阳在天上的相对高度大,阳光热力强。高原上,空气稀薄,且杂质少、水汽少,阳光透过大气层的时候被吸收和散射的都不多,因此地面得到的阳光辐射很强。拉萨被称为“日光城”是受之无愧的。
7.南美洲的帕米尔—玻利维亚高原
玻利维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别称南美洲的帕米尔。高原面积9.88万平方千米,地势微微向南倾斜,地面起伏不大。农业、工业发展迟缓,经济落后。高原北部土地肥沃,为人口聚居区,南部气候干燥,为沙漠地带,人烟稀少,有一些因开发矿产而建成的小镇。世界上最高的大淡水湖的的喀喀湖(与秘鲁共有),是南美洲古文化的发祥地,海拔3812米,终年通航。
矿产资源丰富,有锡、锑、钨、银、锌、铅、铜、镍、铁、黄金等,锡、铁储量在拉美仅次于巴西。
高原上的明珠—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通航的湖泊。的的喀喀湖面积8330平方千米,海拔3812米,平均水深100米,最深处达256米。它的平均水温13℃。湖中有51个岛屿,著名的有日岛、月岛,大部分有人居住。湖的周围群山环抱,峰顶常年积雪覆盖,湖光山色,风景十分秀丽。
喀喀湖中生长的托托拉芦苇,是当地印第安人最重要的生活资源。托托拉芦苇晒干后可以建造草船、浮岛,可以当做燃料。印第安人把多层芦苇扎在一起建成浮岛,常年生活在上面,打渔、种植蔬菜。目前这种芦苇船和浮岛都成为吸引游客的好的观光景点。
的的喀喀湖被印第安人称为圣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传说水神的女儿伊卡卡爱上青年水手蒂托,水神发现后大怒,将蒂托淹死。蒂托化为山丘,伊卡卡变成泪湖,印第安人将他俩的名字合在一起称此湖为“的的喀喀”湖。的的喀喀湖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清洌稀薄的空气、接近太阳本色的阳光、湛蓝的湖水,以及特有的殖民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奇妙融合的地域文化。
玻利维亚最大城市—拉巴斯
拉巴斯是玻利维亚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人口约100万。拉巴斯位于玻利维亚高原东部拉巴斯河谷内,西北距的的喀喀湖55千米。海拔3577米,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高的首都。
拉巴斯原为印第安人村落。1548年,人们在拉巴斯河发现了砂金而在此建城。1827年称它为拉巴斯阿亚库乔来纪念阿亚库乔战役。1898年成为实际首都(法定首都为苏克雷)。20世纪以后,由于开发矿区、发展交通运输,拉巴斯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它是可可、香蕉、咖啡、羊毛、肉类等农牧产品的集散地。有石油提炼、纺织、食品、化学、制鞋等工业。有铁路和公路与全国各主要城市相连,并西通邻国智利的阿里卡、安托法加斯塔等海港,还有国际航空站。全城具有山城特色。沿拉巴斯河依地形高低分层建筑,印第安人住宅区在最高层,行政中心和商业区在中层,最低层能防高原寒风,为高级住宅区。有大教堂、政府宫、美术馆和博物馆等。
南美高原之国—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是西班牙语“赤道”的意思,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与哥伦比亚相邻,东南与秘鲁相接,西临太平洋,海岸线长约930千米。厄瓜多尔是一个高原之国,首都基多就是一座山顶城市,海拔2818米。安第斯山脉纵贯厄瓜多尔国土中部,西部沿海一般海拔200米以下,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600~700米左右。当地火山众多,地震频繁,其中,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科托帕希火山海拔5897米,休眠火山钦博拉索山海拔6310米,为厄瓜多尔最高峰。它有许多火山口,山顶多冰川,在海拔469米以上,终年积雪不化。除了沿海沙漠地带为干旱气候外,厄瓜多尔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厄瓜多尔以农牧业为主,出产羊、奶牛、谷物、马铃薯、水果和纤维植物等。
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厄瓜多尔西部的太平洋中,因产有巨龟、鲸、锤头鲨等珍奇动植物而闻名,被称为“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这是一处迷人的水底世界,作为世界七大潜水区之一,加拉帕戈斯群岛吸引了大批自然爱好者及潜水爱好者。
科托帕希火山
科托帕希火山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北段东科迪勒拉山西坡厄瓜多尔境内,基多东南50千米的科托帕希省和皮钦查省交界处,海拔5896米。4700米以上终年积雪不化,东坡积雪深厚。山体呈圆锥形,火山口直径约700米,深约360米。在1533~1904年间,发生了14次大喷发,而1742年的一次喷发毁灭了附近的拉塔昆加城和基多城。最近的一次喷发在1975年。火山口经常溢出熔岩流,使山坡上冰雪融化,造成巨大的泥石流。1872年有人首次登上顶峰。
白天大多数时间,科托帕希火山锥被云所遮蔽,晚上,火山口的火则把云照得通明。山上较高部分终年覆盖着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