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冰
28893800000002

第2章 冰的概述

冰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质。冬天,你会看到河里的水结冰。夏天,则有我们喜欢喝的冰镇饮料。体育项目中有滑冰。我们在电视电影里经常看到的冰山冰川现象。20世纪90年代的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其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和我们本书的主角——冰,不无关联。那艘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轮船就是毁于“美丽”的冰山之手。

可以说,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于它,你了解多少呢?本书将对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介绍。看看哪些是你知道的,哪些是不曾听说过的。

1.水的固态——冰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水,通常有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状态。其中,冰就是水的固体形态。

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我们都知道,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在4℃以上,液态水一般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这是容易理解的。但是为什么到了4℃以下,水就变得不守规矩了呢?原来,4℃以下时,水中呈线形分布的缩合分子中,出现一种像冰晶结构一样的似冰缔合分子,叫做“假冰晶体”。而且冰的密度比水小,由于“假冰晶体”的存在,水的密度就降低了。

目前,人类已经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出8种不同的冰的晶体。不过,只有天然冰能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他晶体都属于高压冰,是无法在自然条件下稳定存在的。

在天然冰中,水分子的缔合是按六方晶系的规则排列起来的(如第3页图)。所谓结晶格子,最简单的例子是紧密地堆砌的砖块,假若我们在这砖块的中心用一个假设的原子来代替,则就会得到一个类似冰晶的格子。通常来说,冰的晶格是一个带顶锥的三棱柱体,6个角上的氧原子分别为相邻6个晶胞所共有。3个棱上氧原子各为3个相邻晶胞所共有,2个轴顶氧原子各为2个晶胞所共有,只有中央一个氧原子归该晶胞所独有。

2.与生俱来——冰的性质

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是,在不同压力下,也可能出现其他晶格结构。在常压环境下,冰的熔点为0℃。也就是说,温度达到0℃时,冰就开始融化。

一般情况下,当0℃的水变成冰,它的体积会增加1/9左右。据观测,封闭条件下水冻结时,因体积增加所产生的压力可达2500大气压。

3.孪生兄弟——冰水之别

据研究,冰是一种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而且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它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5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约为4℃时水的9/10.

水溶解的时候,由于大量的氢键被拆散,从而使得其整体化为四面体集团和零星的较小的“水分子集团”。所以,液态水没有冰那样的有序排列,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无序排列。水分子间的距离不像在冰中那样固定,它可以由一个四面体的微晶进入到另一微晶中去,这样,分子间的空隙就减少了,这就是为什么水的密度比冰大的原因。

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四面体集团不断被破坏,分子无序排列增多,因而密度增大。在4℃时水的密度达到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间的热运动也会增大分子间的距离,从而使密度又减小。所以,过了4℃,水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又会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