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
细菌的菌体各组成部分呈现有规律的增长,菌体数量也有规律的增加。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其突出的特点为繁殖速度极快。
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科学家称它为代时。细菌的代时决定于细菌的种类而受影响于环境条件,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分钟。个别菌较慢,如结核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素螺旋体代时约为33个小时。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规律
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杆菌偶尔有分枝繁殖的方式。只要条件适宜,多数细菌繁殖速度极快,分裂一次只需20~30分钟。
球菌从不同平面分裂,分裂后形成不同方式的排列。而杆菌则沿横轴分裂。
细菌分裂时,菌细胞首先增大,染色体开始复制。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细菌染色体与中价体相连,当染色体复制时,中价体也分裂成两个,各自向两端移动,分别拉着复制好的一根染色体移到细胞的一侧。
接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由外向内陷入,逐渐伸展,形成横膈。同时,细胞壁也向内生长,成为两个子代细胞的胞壁,最后由于肽聚糖水解酶的作用,使细胞壁肽聚糖的共价键断裂,全裂成为两个细胞。
革兰氏阴性菌没有中介体,染色体直接连接在细胞膜上。复制产生的新染色体则附着在邻近的一点上,在两点之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将两团染色体分离在两侧。最后细胞壁沿横膈内陷,整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规律
细菌繁殖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大肠杆菌的代时为20分钟,以此人们可以计算出,在最佳条件下,8小时后,1个细胞可分裂成200万上;10小时后可超过10亿;24小时后,细菌繁殖的数量可庞大到难以计算的程度。
细菌的繁殖
而实际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毒性产物的积聚及环境酸碱度的改变,细菌是不可能始终保持原速度无限增殖的,经过一定时间后,细菌活跃增殖的速度会逐渐减慢,死亡细菌逐渐增多,活菌率会逐渐减少。
2.生死轮回——细菌生长繁殖四阶段
迟缓期:细菌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不适应的细菌可能死亡)。在这个阶段,细菌的繁殖极少。
迟缓期长短因素种、接种菌量、菌龄和营养物质等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1~4小时。本阶段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比较活跃,主要任务是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又叫指数期。这个期间内生长活菌数直线上升。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这种增长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视培养条件及细菌代时而异)。
本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比较敏感。因此,如果要研究细菌性状以本期细菌为研究对象最好。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
稳定期:到本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在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积累、pH值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细菌繁殖速度呈逐渐下降趋势。
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逐渐趋向平衡。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衰亡期:稳定期再往后发展,细菌繁殖会越来越慢,死亡菌数也明显增多。活菌数与培养时间呈反比关系,此期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难以辨认其形。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因此,陈旧培养物上难以鉴别细菌。
3.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20℃~40℃;嗜热菌,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其中,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的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因此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有些嗜温菌在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会释放毒素,因此人食用过夜冰箱的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值范围才能发挥。多数病原菌最适宜的pH值为中性或弱碱性(pH值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的pH值为7.4,细菌极易生存。胃液偏酸,绝大多数细菌可被杀死。个别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值在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宜的pH值偏酸,如结核杆菌(pH值6.5~6.8)、乳本乡杆菌(pH5.5)。
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可分解糖产酸,pH值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值稳定。
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在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及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要二氧化碳,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即可满足需要。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5%~10%),否则生长就会很差甚至不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