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的形状与双球菌不同,它在一个平面上分裂,成链状排列,如溶血性链球菌。
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的粪便和健康人的鼻咽部,它能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产褥热以及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链球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但在陈旧培养基或脓液标本中常呈阴性。大体上,链球菌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
链球菌所致疾病具有复杂而多样的特点。一方面,由于细菌类型较多,而且既有侵袭力也有毒素;另一方面,人体各组织器官都高度易感,而且有时会有变态反应机制参与发病。
链球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透明质酸酶、链球菌激酶和链道酶等,产生的毒素有:链球菌溶血素、红斑毒素(一种耐热的外毒素,又叫猩红热毒素,由A群链球菌中的部分菌株所产生)。其中,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性肾炎等,均可由A群链球菌感染而引发。
1.多种多样——链球菌的类别
根据对红细胞的溶血能力的高低,链球菌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其一,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有1~2毫米宽的草绿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这类链球菌也称草绿色链球菌。此类链球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导致人产生疾病,其被称为条件致病菌。
其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毫米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完全溶血,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这类细菌又称溶血性链球菌,它的致病力较强,可引起多种疾病。
其三,丙型链球菌。菌落周围没有溶血环,不产生溶血素,因此又称不溶血性链球菌,一般不会导致疾病。
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链球菌可分类为A、B、C、D、E、F、G、H、K、L、M、N、O、P、Q、R、S、T18个族。对人致病的大多数属于A族,A族又被称为化脓性链球菌。
根据对氧需求的不同分类,链球菌又可分为需氧、兼性厌氧和厌氧三大类。
2.危害及防御——致病性与免疫性
在链球菌中,A族链球菌的“品质”较坏,那么是什么让它成为人类的敌人呢?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导致人类疾病的物质到底是什么?
第一,A族链球菌有较强的侵袭力,可以产生多种酶和外毒素等致病物质。
M蛋白是链球菌细胞壁中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抗吞噬和抗吞噬细胞内的杀菌作用。纯化的M蛋白能使纤维蛋白原沉淀,凝集血小板和白细胞,溶解多形核细胞,并抑制毛细血管中细胞的移动。M蛋白有抗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与变态反应疾病有关。
脂磷壁酸与细菌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有关,大多数脂磷壁酸位于细胞膜和肽聚糖之间,通过肽聚糖孔伸展至细菌细胞表面。在人类口腔黏膜和皮肤上皮细胞、血细胞等细胞膜上,均有脂磷壁酸的结合位点。
透明质酸酶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病菌易于在组织中扩散,因此其又被称为扩散因子。
链激酶,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它是一种激酶,能激活血液中的血浆蛋白酶原,使之成为血浆蛋白酶。因此其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的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的扩散。链激酶耐热,在100℃的环境中加热50分钟仍保持活性。链激酶的抗体能中和该酶的活性。
链道酶,又名脱氧核糖核酸酶,它主要由A、C、G族链球菌产生。此酶能分解黏稠脓液中具有高度粘性的DNA,使脓汁稀薄易于扩散。链道酶产生的相应抗体有中和该酶的活性。用链激酶、链道酶制剂进行皮肤试验是作为测定机体细胞免疫的一种方法。
链球菌溶血素有溶解红细胞,杀死白细胞以及毒害心脏的作用,它们主要有“O”和“S”两种。
链球菌溶血素“O”是含-SH基的蛋白质,对氧很敏感,遇氧时-SH基就会被氧化为-SS-基,暂时失去溶血能力。若加入0.5%亚硫酶钠和半胱氨酸等还原剂,它又可以恢复溶血能力。溶血素“O”能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动物试验中又证实它对心脏有急性的毒害作用,它会使心脏骤然停止跳动。链球菌溶血素的抗原性强,感染后2~3周,85%以上的病体产生抗“O”抗体,病愈后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其可作为新近链球菌感染或可能风湿活动的辅助诊断。
溶血素“S”是一种小分子的糖肽,没有抗原性。它对氧稳定,对热和酸敏感。血平板所见透明溶血是由“S”所引起的,其能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给动物静脉注射可迅速致死。将链球菌溶血素注射进小鼠腹腔,能引起肾小管的坏死。
致热外毒素,曾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它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致病物质,为外毒素,可以使病人产生红疹。该毒素是蛋白质,对热稳定,具有抗原性,产生的毒素能中和该毒素的活性。
致热外毒素可分为A、B、C三种不同抗原性的毒素。它没有交叉保护作用。该毒素还有内毒素样的致热作用,对细胞或组织有损害作用。
第二,所致疾病链球菌引起人类多种疾患,A族占九成以上,在致病性上又分为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三类。
化脓性炎症是由皮肤伤口侵入,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性炎症,如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等。它沿淋巴管扩张,引起淋巴管炎,淋巴腺炎,败血症等;经呼吸道侵入,常有急性扁桃腺炎、咽峡炎等;如果蔓延周围则引起脓肿、中耳炎、乳突炎、气管炎、肺炎等。
另外,不卫生的接生会使化脓性炎症经产道感染,造成“产褥热”。
猩红热是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A族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和疹退后的明显脱屑。
链球菌感染后的疾病主要是病原菌引起的变态反应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其他疾病:B族链球菌又称无乳链球菌,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皮肤感染、心内膜炎、产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脑膜炎。
甲型(草绿色)链球菌是人类口腔和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若心脏瓣膜已有缺陷或损伤,本菌可在损伤部位繁殖,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在拔牙或摘除扁桃体时,寄居在口腔、龈缝中的草绿色链球菌可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
变异链球菌为厌氧菌,它可引起龋齿。
第三,A族链球菌具有免疫性。
A族链球菌感染后,可产生特异性免疫,主要是M蛋白的抗体。由于其类型较多,没有交叉免疫性。
人在患上猩红热病后,可产生对同型红疹毒素的抗体,建立同型抗毒素免疫。检测易感人群对猩红热有无感受性的试验称为狄克氏试验,即用一定量红疹毒素作皮肤试验。
3.锦囊妙计——防治方法
链球菌感染的防治原则与葡萄球菌相同。链球菌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染,因此对病人和带菌者要及时治疗,用以减少传染源。同时,对空气、器械、敷料等要注意消毒。
对急性咽峡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必须治疗彻底,防止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生。
所有溶血性A链球菌对磺胺、青霉素及红霉素等都很敏感,其他族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不同,临床应用最好作药物敏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