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AK-47枪王之王
2891600000002

第2章 AK-47之父:草根天才卡拉什尼科夫(1)

如果说乔布斯是美国的形象代言人,那么卡拉什尼科夫则是俄罗斯的品牌代言人。他是当之无愧的枪王之父。

"穷二代"的理想-机械师

AK因为卡拉什尼科夫而享誉世界,而卡拉什尼科夫则因为AK举世闻名。卡拉什尼科夫创造了AK,AK则缔造了亘古未有的轻武器神话。这是举世皆知的事实。

但是,我们的伟大英雄、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是如何缔造他的AK帝国与书写他的传奇故事的呢?如果按部就班,我们就得从伟人的呱呱落地那一刻开始说起,但如果我们这样做,恐怕是不合情理的、效果可能也是不理想的。

熟悉伟人,我们多数是从其事迹或者功劳上开始,而不是从其出生开始的。换句话说,我们是因为伟人做了些什么事情,或者创造了什么东西而认识伟人的。所以,要认识枪王之父-卡拉什尼科夫,我们最好从AK-47说起。

按照一般推测,AK-47应该是出自一位精通武器的行家或者是资深专家之手才合乎情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AK-47的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是草根一枚。

他没有高学历、高职位、高知名度等"三高",而是一个十足的技术"草根"。他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很强的专业技能,更不是武器界知名的人物,是武器界毫不起眼的小人物。

卡拉什尼科夫,1911年11月10日出生于苏联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阿拉木图的远郊库里亚的一个农民家庭。

阿拉木图是享誉全球的。首先,它是中亚第一大城市,也是中亚地区的金融、科技和教育文化中心。其次,它还是风景独特的旅游城市,两面环山,气候宜人,没有雾霾,环境优美,是全球绿化最好的"花园城市"之一。最后,它是历史性的城市,苏联解体宣言就是在该地发表的。

但是,一提库利亚,就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远离阿拉木图的远郊农村。据卡拉什尼科夫说,他的故乡在阿尔泰草原深处,旁边是洛克捷夫卡河,是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地方。

在这里,没有阿拉木图的繁华,有的只是早出晚归的农民与现代化不搭配的矮小建筑物。简单地说,该地是一个环境原生态、民风朴实但贫穷的地方。卡拉什尼科夫就是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农民家庭。

虽然,苏联早已经是社会主义,虽然库利亚小村庄也插上了苏联国旗,但该地民众还是过着祖祖辈辈习惯过的生活,做农活的做农活,生孩子的继续生孩子,丝毫没有现代城市生活与计划生育的概念。

在多子多福的自然生育思想之下,卡拉什尼科夫一家人口众多。卡拉什尼科夫有18个兄弟姐妹。这俨然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之中,卡拉什尼科夫排名第七。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但也是一种"负担"。且不说孩子日后的前途问题,单说生存就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由于卡拉什尼科夫一家世世代代务农,只能依靠几亩田地来艰难地维持生活。现在要养育十多个孩子,卡拉什尼科夫的父母感觉压力巨大。

人多,资源少,卡拉什尼科夫自然得不到最好的照顾与教育。不过,生存依旧在继续。岁月如梭,在懵懵懂懂之中他告别了幼年时光,进入了童年时期。没多久,他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上学去了。

家境不好,吃不饱、穿不暖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卡拉什尼科夫的聪明才智。凭借自己的聪明好学,卡拉什尼科夫成功地进入十年制学校学习(这个十年制相当于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在学校里,卡拉什尼科夫一边学习,一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在当时,由于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甚至连像样的科普读物都没有,加上要做农活,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单调。但卡拉什尼科夫却迷上了技术。

小时候,他就喜欢拆卸东西、设计一些东西,并痴迷不已。所以,除了放学后要帮家里做农活外,他一心扑在了学校技术小组里。在这里,他尝试了各种小发明,"成果"不少。但也有失意的时候。据他回忆说,他们曾试图制造一台永动机,但是花费了许多精力之后,却没有成功。

虽然实验失败了,但他却彻底迷上了机械制造与发明。就在这个时候,一样近代化的工业产物进入他的视线-蒸汽机车。

虽然蒸汽机车已经于1814年造出来了,到20世纪20年代,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闭塞的库利亚却没有通蒸汽机车,自然,卡拉什尼科夫也就没有机会目睹近代机器。

直到1936年,他才看见蒸汽机车,才知道蒸汽机车为何物。庞然大物蒸汽机车及其运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此,卡拉什尼科夫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搞机械设计。

不过,就在他读九年级,并梦想着日后继续深造学习,搞机械设计之际,他的人生发生了变化。由于各种原因,他辍学了。此后,他几乎没有再接受过专业化的教育,也就是说他最高的学历是初中结业。

梦想折翅,这对他的打击是不言自喻的。面对命运的"捉弄",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他,该何去何从?他的境况跟当今大学毕业生一样:是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

弃技从军战纳粹

人可以逃避很多事情,但是有些人生选择是必须做的,无从逃避。卡拉什尼科夫也一样。经过迷茫、思考之后,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择业。正所谓选择决定人生,正因为他的这一选择,才为世界枪支制造史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当时,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选择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若是他放弃了理想,那么世界上最多也就是多了个凡人卡拉什尼科夫,而不会有AK品牌的诞生。

可是,我们都知道,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卡拉什尼科夫的择业也要遭到现实的"洗礼"。幸运的是,经过一番努力,他适应了现实,实现了择业理想,成为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亚铁路阿拉木图基地的一员。

在这里,他成为基地马泰仓库中的一名学员与技术员。他的人生发生了变化。但距离机械设计师,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有兴趣为工作原动力,他犹如一台快速运转的机器般不停地"工作"。

付出就有回报。很快,他就因为勤奋刻苦、能力优秀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没过多久,他便被提拔为技术秘书,跻身领导层。此时,他还不到18岁。真可谓是年轻有为。

按照培养技师、领导的程序,只要按部就班,卡拉什尼科夫肯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幸的是,他到参军年龄了。1938年,他应征入伍,参加苏联红军,在基辅服役。

理想是否能够继续?这是个问题。但事实上,这不是个问题,问题是梦想者能否坚持。入伍后,他没有放弃研究器械问题,看到机枪,他便观摩,一遇见不懂的地方,他就向战友和连长请教。

就这样,一来二去,卡拉什尼科夫对枪械发生了兴趣。与此同时,连长也发现他是一个军械迷,于是便格外照顾他、培养他。一个是千里马,一个是伯乐,很快两人成了好友。在完成基本训练后,1939年,连长向军械技工技术训练班推荐了他。

就这样,他进了技术训练班。有了专业学习的机会,他异常兴奋。除了偶尔开小差之外,他把全部身心投入到了技术的学习和钻研上。虽然他学历低,但是浓厚的兴趣加上刻苦的钻研,使得他掌握了很多技术。

在技术比赛中,他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赢得了领导的赞赏。当年夏天,他就到坦克驾驶学校学习坦克技术。众所周知,坦克发源于"一战",1915年9月实验成功,1916年投入战场,为不少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自此后,坦克变成了部队武器装备中的重要一员,也成了各国部队研究的重点。"二战"初期,德军名将古德里安将坦克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了巨大成功,震撼了世界。

对此,苏联高度重视坦克研究,他们从全国各地搜罗人才,聚集精英对坦克进行研究。所以,卡拉什尼科夫能够进入坦克驾驶学校证明了当局对他能力的认可与重视。

在这里,卡拉什尼科夫不负众望,屡有新发明,他的成果也"技压全场"。他设计出了一种记录坦克机枪射击子弹数量的装置、一种坦克油耗计和新履带。虽然这几项小发明不是很重要,但足以让他成为坦克驾驶学校小有名气的"发明家"。

没多久,卡拉什尼科夫又有了一项发明,这项发明让他在设计之路上迈进了一大步。那就是他发明了用来控制燃油消耗和功率的坦克发动机装置。该发明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坦克的性能。

1939年冬天,他被派到列宁格勒工厂,指导生产他所设计的坦克新装置。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大鼓励。这一年,他才19岁。

可惜,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将320万人遣至苏德边界,杀气腾腾地攻打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战争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卡拉什尼科夫的命运。由于德军的闪电突袭及苏联方面的频频犯错,致使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只能动员所有能够投入前线战斗的人员开展卫国战争。

由于卡拉什尼科夫受过专业的训练及对坦克有足够的了解,于是,他被派往坦克部队,担任一名坦克指挥官,参与对德作战。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3日,苏德双方展开了奥廖尔-布良斯克战役。

德军投入了近3000辆坦克,而苏军则出动了超过5000辆坦克。双方在战场上厮杀角逐。

卡拉什尼科夫乘坐的是T-34坦克。该类型坦克防护性好,攻击性强,一进入战场便横扫德军坦克,对德军造成了"T-34危机"。德军不得不进行坦克研发。

不过,虽然苏军坦克在质量和数量上明显优于德军,但苏军战术落后,跟不上德军的步伐,所以在战场上,苏军屡屡吃亏。德军坦克在古德里安等名将指挥下,屡创奇迹,左迂回,右包抄,打得苏军晕头转向。

当年秋天,卡拉什尼科夫参加了布良斯克大战。虽然他报国心切,不怕牺牲,在战场上勇猛杀敌,但在激战之中,他身负重伤。他的坦克被一发炮弹击中,左肩和胸部负了重伤,被送回后方治疗,不得不退出了战场。

此次战役,苏军被俘67.3万人,坦克损失超过3600辆。但德军则因消耗过度而无力攻克战略要地莫斯科。当然这是题外话。

自古以来,军人以战死沙场为荣,卡拉什尼科夫也不例外。虽然,这次战役让他的人生留下了遗憾,从此未能再上战场。但是,这次战役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写了整个世界轻武器的历史。

疗养生"机"

对卡拉什尼科夫来说,不能继续为国效力、驰骋疆场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是对世界轻武器的历史来说,卡拉什尼科夫的负伤是一件幸事。甚至可以说,如果卡拉什尼科夫没有受伤,历史上可能就不会出现AK-47。因为,AK-47正是卡拉什尼科夫在受伤期间学习和思考的最大成果。

在医院疗养期间,卡拉什尼科夫便和其他伤员们探讨前线问题。他们聊起了伏特加、女人、德军等话题。不过,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发现,所有的伤员都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德军的武器比苏军厉害,那怎么样才能在武器方面追上德军或者是赶超德军。

他们都很遗憾,他们不怕牺牲,不怕跟德国佬拼刺刀,但是敌人猛烈的火力根本不给他们机会。要是苏联能研制出一种比德军更为厉害的武器,那该有多好,他们就不用受德国佬的气了。

战友们有感慨,卡拉什尼科夫则感触更深。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便奉命出征。通过坦克的望远镜,他看到德国士兵手拿自动步枪,以密集的火力压倒苏军,横扫苏军。

看到战友一个个喋血沙场,卡拉什尼科夫悲愤交加。他为自己的战友阵亡而悲伤,为苏军没有强有力的武器而无奈。由此他萌发了发明一种比德军冲锋枪更厉害的自动步枪的想法。

在战场上,他没有时间考虑设计武器的事情,现在,负伤疗养,他有足够的时间研究。于是,他开始在病床上画枪械草图。就这样,一个毫无武器制造经验的年轻人,便靠着一腔热血搞起武器设计来。

可是,空想容易实施难。卡拉什尼科夫根本没有制作枪械的经验,他是个外行,或者说是业余的。不过,这难不倒他。知识是创造的源泉。他决定从前辈们的书中补充知识、寻找经验。

于是,卡拉什尼科夫请求医院的图书管理员借给他一些轻武器的书籍。看到年轻的卡拉什尼科夫如此认真,图书管理员欣然答应,她将图书馆有关轻武器的书都搬到了卡拉什尼科夫的病房。

在阅读过程中,费德洛夫所写的《轻武器的演进》引起了卡拉什尼科夫的注意。后来,卡拉什尼科夫回忆说,这本书让他大受启发。他拿着铅笔和橡皮擦在草稿纸上画图,设计各种各样的武器。当然,由于他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他只能画些简单的草图。

1942年,卡拉什尼科夫被苏联红军授予红星勋章。授予仪式结束后,卡拉什尼科夫因为受过重伤获得了休息半年的假期。这对一个在战场上饱受敌军战火袭击的士兵来说,是天赐的修养机会。

但是,卡拉什尼科夫却要求上前线杀敌,不过,上级考虑到他重伤未愈不适合上战场,命令他回家休养。眼见请缨无望,他只好收拾行李回家。上战场是不可能的,那总得做点什么。于是,他决定继续搞武器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摸索,他的处女作冲锋枪诞生了。他请来好友加工生产自己研制的冲锋枪。随后,他便拿着自己研制的冲锋枪前往哈萨克斯坦党中央书记办公室。哈萨克斯坦党中央书记接见了他。

在听完卡拉什尼科夫的陈述后,书记大受感动。他认为这个年轻的军人很有想法,于是便邀请他进入莫斯科航空学院参加武器研制工作。

到达航空学院后,学院领导召集相关武器专家开会探讨、修改卡拉什尼科夫研制的冲锋枪。经过一番改造后,航空学院便将武器送到捷尔仁斯基炮兵学院进行评审和检验。

虽然他的冲锋枪设计得很不错,但是跟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相比,差距太大。评审团说,卡拉什尼科夫的冲锋枪性能没有超过最近装备的冲锋枪(PPS-43)。所以,在评比中,他的枪名落孙山。

不过,他这种敢于创新、挑战的做法引起了军事部门的注意,尤其是捷尔仁斯基军事学院。它是苏联培养高素质军官的高等军事院校,也是研究军事和技术问题的科研中心。该学校以炮兵为主,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比如苏联元帅戈沃罗夫、炮兵主帅奥金佐夫等。

时任院长的勃拉贡拉沃夫对卡拉什尼科夫的表现十分满意。他说:"虽然这支冲锋枪没有达到符合军方所需要的战术要求,但是它所蕴含的创造性却不容忽视。只要让卡拉什尼科夫参加一定的训练,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当然,卡拉什尼科夫也并没有因为这次失败而灰心丧气,相反,他认真总结分析,进而萌生了研制一种使用中距离子弹的突击步枪的想法。

AK-47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