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孩子也从来不会考虑家长有没有做好了准备,就一股脑地把问题抛了过来。例如:有一天,您带孩子去餐馆吃饭,孩子竟在众人面子哭闹起来,引来了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有时候带孩子一起去参加朋友聚会,刚刚还赢得众人夸奖的孩子,转瞬间竟然为了一点点小事情哭闹不止;带孩子去商场买东西,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就要求您立即买下,不买就大声哭,不管您当时的处境是多么尴尬。
一次带孩子去欢乐谷玩,遇到了和女儿同龄的几个孩子,这天女儿玩得非常开心,就连她以前不敢玩的项目,她都尝试了,看得出女儿在同龄人面前,她也是很要面子的,愿意把自己表现得完美一些。其中有一个叫嘉嘉的小朋友,表现就不那么理想了。当大家在一起玩耍时,嘉嘉始终比较”自我“,带有明显的”421“模式家庭的通病:娇气、任性、唯我独尊,什么事情都要顺着他的意愿,比如,当大家提议玩旋转木马时,而嘉嘉执意要去坐小火车,否则,他就会大声尖叫、哭闹,家长无奈只好和其他小朋友商量,女儿非常通情达理地同意了,接着几个小朋友也统一了意见。可当大家一起玩时,问题又出现了,嘉嘉非要坐在第一排的位置,当其他小朋友无意间坐在了第一排时,他竟然被”气“得躺在地上哭了起来。
游乐园里,有很多儿童玩具销售点。嘉嘉一会儿要妈妈给他买气球、一会又让妈妈买手枪。妈妈不答应时,嘉嘉就抱着妈妈的腿哭,不让妈妈走。
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许妈妈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有没有一招灵?其实,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现在您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类似情况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您又是怎么处理和对待的?如果一下子想不起来,那就想一想最近发生的一次的情形。这对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管教孩子是有帮助的,因为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有一个形成过程,您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个日日夜夜,随时都在影响孩子。当想清楚了以上几个问题,接下来就要对症下药了。
应对策略
1、带离现场
不管是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已经有一段日子了,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首先要让孩子离开这个现场,方法也是有很多种,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区别对待。比如,孩子最近才有这种情况,您可以给孩子讲道理,把拒绝孩子的理由说明白,有些孩子听了您足够”充分“的理由时,就会放弃了原来的想法,这时您就可以把孩子带离现场。
对于经常这种做的孩子来说,讲道理已经不起什么作用了,这时候您也要想办法把孩子带离现场,比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爸爸妈妈可以说:”我还是喜欢家里的玩具,我觉得这些没有前不久我们买的那个好,你还没怎么玩呢,我们是不是再想出几种不同的玩法呢?“孩子也可能会跟着爸爸妈妈走。这样就可以在比较自然的情况下,让孩子不由自主地按照家长的意图行事了。
2、冷处理
如果使用第一种方法不能让孩子改变想法的话,您就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冷处理,这种方法在具体的操作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不听不看“,就是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哭闹,您千万不要心软,也不要烦,就犹如没有听见一样,耐心地按照自己的步骤去解决问题;不要一看到孩子那可怜兮兮的样子,自己也没了主意。
二是”不变“,不该满足孩子的事情,坚决不能答应孩子,做事情要有原则,不能孩子一哭一闹,家长就缴械投降。如果孩子不配合妈妈,赖着不走或哭闹不止,您就索性让他哭一会,等孩子安静下来后,再给孩子讲道理。
3、功课提前做
如果是去商场买东西,我会提前给孩子约定一下,这次去商场大概需要用多长时间、需要买什么物品,当然,一定要事先约定好孩子要买的东西。平时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大概意思就是某某小孩不懂事,见什么要什么,同时不要忘了说一句:”我们家宝贝从来不这样“来对孩子进行暗示和引导。
如果孩子是因为”认生“而哭闹的话,家长要在带孩子去公共场合前,先给孩子介绍一下将要遇到的情况,比如,带孩子去参加朋友聚会,可以先告诉孩子:今天我们要去哪里、去干什么、到时会遇见哪些人,要给孩子做必要的介绍,包括他们的年龄、职业、家庭情况,这样让孩子对将要面对的一切提前有一个了解。然后告诉孩子怎么和大人打招呼,怎么和小朋友一起玩,在吃饭时将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经验分享
嘉嘉妈妈如是说:为了能改掉嘉嘉在公共场合哭闹的坏毛病,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外出之前,先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刚开始时,我知道马上让他把坏习惯改掉也不太现实,就想一步步来,也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时间,如果孩子再出现因为买玩具而赖着不走时,我就会提出:”只能选择一件“的要求,当孩子答应了我的要求,我也要答应孩子的要求,慢慢地形成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协商,而不是哭闹的习惯。但有时,孩子可能同时看中了几件玩具,难以抉择,如果她最终选择了一件玩具,这时要记得对孩子好的行为进行鼓励,我一般会对他说:”嘉嘉真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真棒!“也可以给一些物质的奖励,比如给孩子买一些糖果,使孩子好的行为得到强化。同时引导孩子”这个玩具是宝宝在好几件喜欢的玩具中选出来的,宝宝应该更加珍惜和爱护它“。
温馨提示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切记别轻易就对孩子大打出手。打孩子是对孩子的一个反向的引导。孩子有不好的情绪得不到缓解和释放,回到家后他就会对玩具发泄,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妈妈的打骂还会让孩子得以模仿,以后遇到问题时孩子也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并也可能就会用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和他合作的同伴或者其他人身上。所以,在此告诫家长:打骂的方法请一定要慎用,不能提倡这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