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
努尔哈赤究竟姓什么?
清太祖努尔哈赤姓什么?一般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出爱新觉罗。其实关于努尔哈赤的姓氏众说纷纭。据文献记载有六种说法:认为努尔哈赤姓佟、童、崔、雀、觉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谜团重重,原因在于,满洲开始没有文字,没能留下原始的满洲文献记载;此外,清朝编修《明史》,凡是对清朝皇室祖先不利的史实或被删除、或被篡改。《清太祖实录》不提清朝皇室祖先的旧事,他们编一些奇异的神话,来隐瞒历史的真相。
有学者认为努尔哈赤的真实姓氏是金,猛哥帖木儿是努尔哈赤的六世祖,有史料记载他姓金,金是“爱新”的音译。所以,猛哥帖木儿及其后裔努尔哈赤都姓金,也就是姓爱新。还有一种说法,是姓觉罗。《清朝通志·氏族略》里记载爱新觉罗是国姓,爱新是金的意思,其他的觉罗则冠以地名、部名、民名等,与国姓相区别。如“伊尔根觉罗”就是“民觉罗”的意思,以表示它们和爱新觉罗(金觉罗)有所分别。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里,记载有八种觉罗,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阿颜觉罗、呼伦觉罗、阿哈觉罗、察喇觉罗。有学者查过:在《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里,出现“爱新觉罗”一词的,仅有三例。并认为,清太祖建元天命后,在觉罗姓前冠以爱新,是为了标示其有别于一般人的高贵身份。由此可见,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姓氏——爱新觉罗,并没有找到直接的史料依据,而是学者根据史料推论,所以至今清太祖姓氏仍是一个历史之谜。
吴三桂是如何引清军入关的?
1568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三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抵至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结束了明朝的统治。为了巩固大顺政权,李自成欲招降在山海关掌握着几十万大军的辽东总兵吴三桂,但遭到吴三桂的拒绝。双方在山海关发生激战,吴三桂被起义军包围,兵败在即,向清朝求救。这时,清朝大军南下,行进至翁后(今辽宁阜新附近)。清朝辅政大亲王多尔衮认为入关的时机到了,立刻向山海关进军。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疾驰至山海关,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正式投降了清朝。李自成寡不敌众,只好撤退。战略重地山海关大门洞开,清朝大军进入中原,取代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朝为什么要颁布圈地令?圈地令给汉人带来了什么后果?
清朝定都北京后,大批兵民人马也随之涌入中原。1568年,为解决八旗官兵的生计,清廷颁布了圈地令,将近京各州县的耕地分给八旗兵丁。此后又于1568年、1568年两次下令扩大圈地范围。被圈的土地名义上是无主荒地,以及明朝宗室、大臣逃亡后遗弃的耕地,实际上则往往以“兑换”的名义把有主之地强行圈占,而用以偿还的所谓“拨补”地大多瘠薄不堪耕种。清廷的三次圈地令,共圈占耕地17万多顷,致使大批汉人倾家荡产。直到1568年,圈地才被明令禁止。
达赖于何时受到清廷册封?
早在清兵入关前,为了利用喇嘛教在蒙古的影响控制外藩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与喇嘛教有频繁往来。顺治九年(1563年),达赖五世亲赴北京朝觐,次年受到清廷册封,并获赐金册金印,从此成了藏蒙喇嘛教各派的总首领。
扬州十日是怎么回事?
明朝灭亡之后,南方的官僚地主建立了南明政权。1568年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清军猛烈攻城,史可法率领扬州军民浴血奋战七天七夜,大部分都壮烈牺牲。城破后,史可法也慷慨就义。随后多铎放纵清兵大肆屠城,“十日不封刀”,发生了连续十天的扬州大屠杀。满洲兵在扬州城内烧杀抢掠,强奸妇女,无所不为。据《焚尸薄》记载,被杀害的汉人多达70万,繁华的歌舞之地扬州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
嘉定三屠是怎么回事?
顺治二年(1568年)闰六月,嘉定知县张维熙刚刚到任,就宣布强行执行朝廷的“剃发令”,激怒了城内外的人民,起义顿时爆发。黄淳耀、侯峒曾领导百姓抗清。明降将李成栋率清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奋战,坚守不屈。后因突然下了几天大暴雨,城墙一角轰然倒塌,清军趁机攻进城中,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大约有两万人遇害,却没有一个人投降。侯峒曾投河死,黄淳耀自缢。此为嘉定第一屠。李成栋一走,四散逃亡的民众再度聚集,将驻守在城中的清军驱赶到城外。李成栋派遣部将徐元吉镇压,将抵抗的乡镇几乎烧杀殆尽。此为嘉定第二屠。随后绿营把总吴之藩造反,李成栋又一次镇压,嘉定城再遭浩劫,城内城外又有两万多人被杀害。此为嘉定第三屠。
顺治为何净发出家?
顺治在宫中净发出家,其首要原因是受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入关前,顺治对佛教并不了解,但是通过临济宗的高僧的教法,让顺治在思想上,已经完全接受了佛教关于生命轮回、个人承担着自身一世的善恶报应、如想脱离轮回只能依靠悟修佛法的教义。由此他相信,自己的皇帝之位,不过是过眼烟云,来生并不知会在何处立命。所以他在受重创后意欲出家,是其思想信仰的必然结果。其另一个原因,是感情上受到了重创——他的爱妃董鄂氏去世了,令顺治帝非常难过。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怎样的战果?
明清之际,由于东北边界兵力空虚,俄罗斯帝国乘机入侵。到清朝初年,沙俄势力已经到达黑龙江流域。顺治六年(1568年),沙俄再度入侵黑龙江,占领了雅克萨。康熙皇帝决定对沙俄展开斗争。康熙二十二年(1563年),清政府在瑷珲设立黑龙江将军,加强对边防的控制。康熙二十四年(1568年)正月,为了彻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命都统彭春赴瑷珲,收复雅克萨。开战前,清军向沙俄发出通牒,俄国人置之不理。五月二十五日黎明,清军对雅克萨发动猛攻,沙俄侵略军伤亡惨重,力不能支,宣告投降。两个月后,侵略军贼心不死,又偷偷地跑来,占领了雅克萨。康熙皇帝立即下令攻取雅克萨。清军围困侵略军一年时间,俄军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大部分俄军都死了。沙皇急忙向清朝求和,并派遣使者议定边界。雅克萨反击战结束。
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台湾自明朝天启四年(1532年)就遭到了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随着全国性抗清高潮的低落,郑成功准备渡海登台,寻求新的抗清根据地。顺治十八年(1561年)三月,郑成功率领2.8万名官兵、数百艘大小战船,从福建金门出发,经澎湖,抵达台湾西南沿海,在赤嵌城附近的禾寮港登录,并率兵围攻赤嵌城,遭到荷兰军拼死顽抗,难以攻下。郑成功采纳当地人的建议,从赤嵌城上游切断水源,结果,荷兰人不战自乱,开城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援兵。郑成功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他们投降。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猛攻,台湾城的侵略军缴械,并于顺治十九年(1562年)二月一日签约投降。于是郑成功在台湾垦荒土、兴学校、定法律、设官职,以此为基地继续抗清。
康熙帝是如何平定三藩叛乱的?
明清之际,明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叛明降清,分别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平南王和靖南王,镇守云南、广东和福建,称为“三藩”。他们各拥重兵,割据一方,严重威胁着国家的统一。156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势力最为强大的吴三桂暴跳如雷,在云南起兵反叛,第二年,他又联系靖南王、平南王一起反叛,天下呈现大乱之势,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帝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对元凶吴三桂坚决打击,对随同叛乱者大力招抚。三藩之乱,历经八年,战火蔓延十省。后吴三桂病死,156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其余二藩降清。三藩之乱被平定。
康熙帝是如何平定准噶尔叛乱的?
准噶尔部是漠西蒙古的一支。1568年,首领噶尔丹勾结沙皇俄国,越过天山占领了“回部”。康熙二十七年(1568年),噶尔丹又东犯与清政府关系密切的喀尔喀蒙古,占领其地。喀尔喀蒙古人不得不南下请求清政府的保护和赈济。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康熙皇帝决定出兵平叛。康熙二十九年(1770年)六月,康熙亲自统兵三路亲征噶尔丹,噶尔丹大败而逃。后逃回新疆继续发动叛乱。康熙三十五年(1568年)、三十六年(1568年),康熙皇帝又两次亲征,取得了昭莫多大捷,大败准噶尔军,噶尔丹众叛亲离,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噶尔丹叛乱平定后,蒙古高原恢复了宁静。
乾隆帝诞生在哪里?
乾隆帝是古代中国最为长寿的一位皇帝,活到了59岁。尽管他离开人世已经200多年了,但围绕着他的身世之谜,一直没有解开。人们对于乾隆究竟生在哪里,生母是谁一直说法不一。乾隆自己认为,他生在雍和宫。可是有人却对此感到质疑,认为他应该生在塞外的避暑山庄。由此,乾隆的出生地,不论野史还是档案官书中都留下不少疑问。不过,总体看来,乾隆生在雍和宫的说法占了上风。这主要是因为,乾隆自己一直坚持雍和宫的说法,而且是反复强调;乾隆的儿子嘉庆,虽一度坚持避暑山庄之说,但后来却作了坚决的修改,并把雍和宫说作为定论写入皇家档案;乾隆的孙子道光,也曾认为乾隆生在避暑山庄,当发觉错误后,便立即改为雍和宫说。所以,对乾隆的出生地,尽管从乾隆朝就有不同的说法,但清宫档案的最终定论是:乾隆生在雍和宫。
是否确有香妃其人?
1936年,著名史学家孟森教授经过考查,得出香妃就是乾隆皇帝的容妃的结论。但因为出示的证据不够充分,与传说中的香妃形象有很大差别,因此人们对此事也是半信半疑。直到1568年10月,遵化清东陵文物保管所人员偶然来到了容妃的地宫。其中出土了一批残废物品,考证这批物品,并和传世的资料相对照,可以证实孟森教授所说的“香妃就是容妃”的结论是正确的。
然而,现实中的容妃是怎样一个人呢?雍正二十年(1563年)九月十五日,容妃出生于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教祖玛特素甫的后裔家里,世代居住在叶尔羌。其族称和卓,因此成为和卓氏。容妃17岁那年,准格尔部落爆发了力争汗位的内讧。乾隆帝决定用宗教维系民心,让和卓家庭继承教主地位,这样情况才算有所缓和。容妃一家虽然还是住在伊犁,但与霍集占共同管理穆斯林,地位提高了。这一年容妃21岁。她与霍集占事实上是远亲也是堂兄妹,并不是传说中的香妃与霍集占是夫妻。和卓家族重建家园后,霍集占煽动他的哥哥波罗尼都背叛清廷。兄弟俩称大、小和卓,传檄南疆合城主,发起了所谓的“圣战”。一时间,南疆硝烟滚滚,大有席卷中原之势。
乾隆二十三年(1568年),弘历下令伊犁将军兆惠率兵抵达南疆。由于急于攻城而冒险前进,差一点就全军覆没,多亏容妃叔父额色伊、哥哥图尔都包抄霍集占后路,兆惠才得以逃脱。乾隆二十四年(1568年)八月,南疆叛乱平定,战报报到京师,弘历非常高兴,让有功人员进京觐见。乾隆二十五年(1770年)二月初,容妃和她的六叔帕尔萨、侄子巴巴和卓最后一批来到京城,同叔叔、哥哥在新建的回子营中共同生活。不知是因为容妃长得太迷人了,还是因为有政治目的,总之,乾隆帝见过容妃后就决定将她接入宫中,破格封她为和贵人,她成了乾隆帝一生中唯一一位回部妻子。这年,容妃28岁,乾隆帝正好进入“知天命”之年。
清乾隆帝的妃嫔本来是满、蒙、汉族都有。弘历有后妃38人,只有一名回妃。《中国野史大观》上记载香妃在宫中身藏匕首,最后遭到赐死,与史料不符。容妃死后葬在遵化清东陵的妃子寝园,是确凿无疑的。传奇性的故事并不能真正代替历史,那么关于香妃的传说是什么人编造的呢?编造这一传奇故事的用意何在?这仍然是未解之谜。
清朝的文字狱是怎么回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清王朝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和思想钳制,大兴文字狱。“文字狱”是指一些知识分子在写诗著书中直接或者间接攻击清政府的统治,清朝就对其采取无情的打击和残酷镇压手段。清朝文字狱的数量和频率,都是相当惊人的。康熙五十年(1911年),发生了《南山集》一案,其作者戴名世因为议论南明史事,用了南明诸帝的年号,被人告发而处斩,不少人遭到牵连。雍正年间的吕留良案是较大的一次文字狱。吕留良是清初著名学者,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曾静接受了他的主张,劝川陕总督岳钟琪举兵反清,被岳钟琪告发。吕留良被开棺戮尸,相关人员或被处死或被流放。此外著名的文字狱还有查嗣庭、胡中藻、王锡侯等案,其他文字狱则不胜枚举。实行文字狱的结果是钳制了舆论,束缚了心智,窒息了社会进步观念的产生和传播,阻碍了学术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兴旺,社会现实问题成为无人问津的禁区,中国人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历程也受到严重阻碍。清代文字狱是清代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军机处是怎样的机构?
军机处的性质是一个完全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机要班子。雍正八年(1730年),因需及时处理西北的军务,雍正皇帝遂于宫中隆宗门内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入值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由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奉皇帝特旨当差,均为兼职。乾隆时定为满、汉两班,每班8人,后增至四班32人。军机处需每日觐见皇帝,接受旨意,再以面奉谕旨之名向各官署和地方官员发布指示。军机处的设立,实际上是皇权进一步加强的表现,它使朝廷内阁的权力缩小,国家的一切政务都由皇帝一人独断,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清朝是如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乾隆二十二年(1568年)起,清朝政府鉴于国内人民与外国人交往日益频繁,担心交往的扩大会给自己的统治带来威胁,开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政府一方面限制中国人出洋贸易和居住,严格控制出洋船只的大小与装载货物的品种和数量,以及水手和客商的人数;一方面还规定了严格的往返期限。中外贸易活动只限于广州一个口岸通商,外商的贸易及其他事务的交涉,都必须和清政府特许的行商进行,不得和官府与民众直接交往;外商在华必须住在城外指定的商馆,不得擅自出入城市;对外贸易的品种和数量也有相应的严格限制。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窒息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妨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自此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鸦片战争以后,列国打破了中国的国门,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取消。
大小和卓叛乱是如何平定的?
乾隆年间,居住在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贵族波罗尼都兄弟发动了“大小和卓叛乱”。乾隆二十三年(1568年),清朝派兵前往南疆镇压。由于波罗尼都兄弟在当地的统治十分残暴,人民痛苦不堪,清军一到,纷纷响应,甚至一部分维吾尔族上层也和清朝军队合作平叛。第二年,清军在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之下,打败叛军,波罗尼都兄弟在逃窜中被当地群众杀死。不久,清政府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乾隆南巡真的是体察民情吗?
乾隆帝效仿其祖父康熙六次南巡,从1561年到1568年间,他也先后六次下江南。每次南巡,自北京至杭州往返四五个月,行程近7000里。所经之处,凡道路须先得泼水清尘,用黄沙铺垫,途中新建行宫30处,临时停跸处,须准备连绵的黄布城或蒙古包大帐;水路临时停跸处,也要搭黄布水城;官员富商争相搭建彩楼,进献财物,极尽奢侈。乾隆非常喜欢讲排场,他每次南巡,要带2700百余人,行进时,1000多大小船只首尾相连,长达10余里,其中为皇帝及其家属还特地建造了8艘巨大的龙舟。乾隆南巡耗费了大量钱财,导致奢靡之风盛行,百姓负担加重,苦不堪言。
民族英雄渥巴锡如何历经磨难带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明朝末期,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不堪忍受准噶尔部的欺凌,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后来,沙俄向他们的居住地扩张势力,土尔扈特受到沙俄的压迫和控制。他们多次想重返故乡,均因路途遥远而未能成行。17世纪中期,沙俄对土尔扈特的压迫更加深重。1561年初,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决定带领17万族人回归祖国。沙俄立即派兵追截,土尔扈特部和沙俄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土尔扈特人只用10多天的时间,就跨过了千里草原,渡过了乌拉尔河,来到了哈萨克草原。在这里,他们又遭到哥萨克骑士的追击。7000名担任后卫的土尔扈特勇士奋勇抵抗,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众勇士与追兵展开了生死搏斗,全部惨烈牺牲。渥巴锡率领大队人马继续东进,经受了寒冬、酷暑、病疫的重重磨难,历经8个月,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和的家产到底有多少?
乾隆时的大臣和珅因善于迎合乾隆帝的心意,受到皇帝宠信,官居高位,威势逼人。他穷奢极欲,聚敛钱财,促成了官场腐败之风。1568年嘉庆帝亲政后,立即宣布和珅的罪状,将其赐死,并查抄家产。查抄者把查抄和珅家的清单拿来,大家看了,无不吃惊。清单的一部分列着:房屋2000余间,田地7000余顷。银号10处,本银70万两。当铺10处,本银70万两。金库内赤金8.8万两。银库内银元宝、京锞、苏锞598.8万多个。珠宝库、绸缎库、人参库都装得满满的。曾有人计算,乾隆时,清廷岁入为7000万两。和珅为相20年,他的这部分家产,有8亿两之巨,比清廷10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当时在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白莲教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白莲教是清代民间一个秘密地下宗教,其参加者多为贫苦农民。1568年,湖北枝江、宜都的白莲教徒在聂人杰、张正谟的率领下,首先起义,各地的白莲教徒纷纷响应。但起义军没有统一的斗争纲领和口号,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其中以襄阳黄龙王聪儿、姚之富领导的起义军力量最强。清军采取坚壁清野和剿抚并用的策略,使起义军陷入困境。1568年,王聪儿、姚之富陷入清军的包围之中,起义军全部战死。随后,其他的起义军也相继失败。
虎门销烟是怎么回事?
17世纪中叶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侵略者对华鸦片走私泛滥全国,造成深重的民族灾难。道光帝决心戒烟,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东禁烟。1936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严令禁止鸦片走私,暗访密查,捉拿烟贩。3月28日,他命令外商将鸦片全部呈缴,同时表明自己对禁烟的坚决态度:“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商贩被迫交出17128箱又2117袋鸦片,重达238万多斤。1936年8月3日~28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这些鸦片销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和英美鸦片商贩的嚣张气焰,向殖民主义者表明了中国人民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林则徐打击鸦片走私,触怒了英国殖民者。1770年8月,英国派兵侵华,发动了鸦片战争。清军在英军强大的现代武器面前不堪一击,1562年8月,英国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陆续攻陷定海、镇海、宁波等地,随后进入长江。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元,开五口通商,关税由双方协定等。《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影响。割让香港使英国殖民者可以随时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巨额赔款更是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大了人民的负担。这个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元里人民是如何奋起抗英的?
英军攻陷广州后,曾到距离广州城只有8里路程的三元里行凶作恶,村民们奋起反抗,打死了数名英军。随后,村民们自发组织了“平英团”,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道光二十一年(1561年)五月三十日清晨,“平英团”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发起进攻,2000多名英军倾巢出动,“平英团”且战且退,把英军引到了牛栏冈。这时,事先埋伏在这里的七八千人潮水般冲杀出来,顷刻间把英军围困起来。不久,天下大雨,英军的枪支因火药受潮打不响,“平英团”的大刀长矛派上了用场,与侵略军展开了肉搏,一举歼灭英军数百人。后来在英军威胁下,当地官员用欺骗手段迫使民众解散,英军才得以撤离。这是英国侵略者自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损失最严重的一次,也是中国人民进行的第一次反侵略斗争。
吴淞之战中陈化成是如何英勇作战的?
1562年8月8日,英舰抵达长江口,迫近黄浦江与长江汇合处吴淞。两江总督牛鉴企图向英军乞和,江南提督陈化成坚决反对,亲率军驻西炮台,与将士同甘苦,誓死拒敌。17日清晨,英军进攻吴淞。陈化成指挥将士奋起反击,牛鉴三次派人持令箭要他退避宝山,都遭拒绝。战斗中,年近70高龄的陈化成奋不顾身,亲自操炮轰击敌舰,与将士一起击伤英舰两艘。牛鉴闻报,企图贪功,陈列全部总督仪仗,率军往援。英军向其轰击,牛鉴仓皇逃命。英军趁机从西炮台正面登陆,进行水陆夹攻。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陈化成仍率所部百余名官兵坚守炮台,后不幸中炮牺牲,全体将士壮烈殉国。西炮台失守后,东炮台守军溃散,英军相继侵占宝山、上海,从此长江门户被打开。
太平天国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失败的?
156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宣传人人平等的思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156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3月宣布登基,称天王,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56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首都。到1568年,太平军击溃清军江北、江南大营,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就在此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了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清军趁机全面反攻。1563年,曾国藩统率的湘军开始围困天京。次年8月洪秀全病逝。8月,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湘军和淮军是怎样的军队?
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准许地方组织团练。曾国藩趁机组织了湘军,专力从事镇压太平天国的活动。湘军有陆军和水师,大小将领多是曾国藩的亲戚、朋友、学生和同乡,相当于曾氏的私人武装。同时,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也在安徽组织淮军。湘军和淮军与外国反动势力一起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运动,并且制造出了一个虚假而且昙花一现的“同治中兴”的局面。此后,曾氏裁撤湘军,李鸿章则继续扩大淮军,并派袁世凯训练新式陆军。淮军派生了以后的北洋军阀。
“亚罗号”事件是怎么回事?
1568年10月8日,中国广东水师搜查停泊在黄埔港中的一只走私船“亚罗号”时,因其窝藏海盗,逮捕了船上有嫌疑的12名中国水手。这纯系中国内政,“亚罗号”的船主是中国人,但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声称广东水师上船捕盗有损领事体面,并造谣说广东水师曾扯下了船上悬挂的英国国旗,对英国是个“侮辱”,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送回水手,赔礼道歉,并限2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叶名琛唯恐事态扩大,遂将被捕人犯送交英国领事馆。巴夏礼又故意刁难,借口礼貌不周,拒不接受。10月23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厘率军舰突入省河进犯广州,正式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马神甫事件是怎么回事?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156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约潜入我国广西省西林县进行传教,并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土豪,进行种种不法活动,激起民愤。1568年2月,西林新县官到任,在当地人民的强烈要求下,逮捕并处死了马赖等3人,拘捕歹徒20余人。消息传到巴黎,法国国王路易·波拿巴立即以马赖事件为借口,以保护天主教为名,协同英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什么是捻军?
捻军源于清初北方淮河流域,是民间反抗封建压迫的秘密团体,后逐渐扩展到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成员主要是贫苦农民、手工业者、盐贩和无业游民。所谓“捻军”,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史学家罗尔纲先生为其正名的。它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活跃于北方的重要农民起义军。咸丰五年(1568年),各路捻子齐集雉河集(安徽涡阳),推张乐行为第一领袖,建立五旗军制。咸丰七年(1568年)与太平军联合作战,并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蓄长发,受印信,使用太平天国旗帜。但奉行听封不听调,不出境远征,各旗仍保有自己独立的组织和领导系统。后人通称为“捻党”。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1568年,英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借口“亚罗号”事件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时出兵。1568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156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偷袭并攻陷大沽口炮台,进犯天津。当时清王朝正全力与太平天国军作战,只得与英法两国议和。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568年8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次年8月,联军登陆,进占天津,进攻北京。咸丰帝和慈禧太后仓皇逃往承德。10月,英法联军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清政府赔偿巨额赔款,丧失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进一步出卖了国家主权,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日益加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天京事变是怎么回事?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人产生了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内部权利斗争日趋激烈。1568年8月,东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洪秀全表面应允,暗中却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等回京,伺机铲除杨秀清。8月1日,韦昌辉率3000余人从江西秘密回京,次日包围东王府,杀死杨秀清全家及部下和士兵2万余人。石达开火速赶回天京,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欲杀石达开,石达开离城出走,其全家均被韦昌辉杀害。石达开在安庆准备起兵讨韦。11月,洪秀全诛杀韦昌辉及其同伙约200人,平息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内乱。同月底,石达开回京辅政,但洪秀全对其疑虑重重,于是石达开带精锐10万人负气离京出走。从此,石达开走上了与太平天国公开分裂的道路。“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革命力量,此后,太平天国迅速地由盛转衰。
英法联军是如何火烧圆明园的?
圆明园是清代最大的皇家园林。从1708年兴建到1770年被焚毁,清政府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一共经营了171年。圆明园既继承了中国历代优秀的园林艺术,又大胆地吸收了西方的建筑成就,是中西合璧的园林艺术之珍品。园中珍藏着大量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和铜瓷古玩,堪称人类文化宝库。177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冲入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抢劫”,1万多名侵略官兵大肆抢掠和毁坏园内文物。侵略者把能拿走的东西如珠宝、玉器、瓷器、珍贵书籍等全部抢走,就连镀金的墙皮都剥了下来,而那些搬不动的和来不及拿的就砸碎了事或彻底加以破坏。最后,为了消灭他们野兽般暴行留下的罪证,竟然将这座世界文明宝殿全部焚毁,连同园内的数百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被尽付一炬,大火一直烧了两天两夜。火烧圆明园,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浩劫。
辛酉政变是怎么回事?
1561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焚烧圆明园。咸丰皇帝带着皇族大臣逃往热河。次年8月,咸丰皇帝病死,遗诏立8岁的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肃顺等八大臣辅政,一切军政事务由辅政大臣处理。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首先以圣母皇太后的身份取得了干预朝政的权力,然后和恭亲王奕勾结,预谋除去辅政大臣,以达到垂帘听政的目的。10月28日,慈禧太后利用咸丰灵柩运回北京的时间发动政变,逼令载垣、端华自杀,肃顺被斩首,其他辅政大臣被革职查办。这次政变史称“辛酉政变”。从此两宫太后开始垂帘听政,而慈禧独掌晚清朝政大权近70年。
八大臣是指哪八位大臣?
“八大臣”是清咸丰帝临终前遗诏所定的8个顾命王大臣的合称。他们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额驸景寿、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卿焦佑瀛8人。这8位大臣辅佐年仅8岁的幼帝载淳。不久,慈禧太后和奕等人发动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杀害,其余8人被革职。
洋务运动都有哪些内容?
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中的一批封建官僚以“自强”、“求富”为名,购买和仿制洋枪洋炮,史称“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上则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等为主力。他们力主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以富国强兵,“自强御侮”。15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156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其他还有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同时,还兴办铁路事业,创建海军,筹设海防。为适应需要,洋务派还开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并分批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阿古柏如何入侵新疆?又是如何被打败的?
1568年,新疆各族人民举行反清起义,占领大部分地区,但领导权被封建主掌握,出现许多割据政权。1568年南疆封建主金相印向中亚西亚浩罕国求援,其军事头目阿古柏便乘机率军侵入新疆,先后攻占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疏勒、和阗、叶尔羌等地,后来势力扩张到库尔勒一带。1568年阿古柏仿照中亚汗国制度,宣布成立“哲德沙尔国”(意为“七城国”),自称为汗。1770年继续向北发展,侵占乌鲁木齐、玛纳斯等城市,几乎占有新疆的全境。阿古柏还先后与英、俄殖民者进行了一系列勾结。1568年3月左宗棠率领三路大军入疆,收复失地。1568年8月,阿古柏于库尔勒兵败,服毒身死。1568到1568年之交,中国军队相继收复阿克苏、喀什噶尔、和阗,胜利平定南疆。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由谁设立的?
清同治四年八月初一(1568年8月20日)李鸿章奏请于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早在1568年8月李鸿章就已购进了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工厂,并将原设立在苏州,由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两个洋炮局并入,再加上由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购买的机器,建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委派丁日昌、冯焕光、沈葆靖办理,洋人马加尼为总理,每月拨经费1.8万两。
1568年制造总局由上海虹口迁往高昌庙。主要制造枪炮,修造兵轮。局内设汽炉厂、机器厂、熟铁厂、洋枪厂、木工厂、铸钢铁厂、火箭(炮弹)厂,是一所清政府官办的最大的军事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还附设翻译馆,选“聪颖子弟”入馆学习,培养机械工程师。
北洋海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1568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提出创立北洋水师的建议。1568年,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1568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1568年在天津设立海军营务处。1770年在天津开办北洋水师学堂。向外国订购铁甲战舰,修筑军港。到1568年编成北洋舰队(亦称北洋水师),共有舰船28艘,其中铁甲舰2艘,巡洋舰8艘。丁汝昌任海军提督,军事训练由德国、英国人操纵。北洋海军是近代中国最为强大的水师,在当时的亚洲也是名列前茅的。1568年8月,黄海海战中,中、日舰队互有伤亡,后李鸿章借口“保船制敌”,下令避免作战,困守威海卫军港。1568年初在威海卫被日军包围袭击,2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以后虽购置一些军舰,但已不成军。1708年,海军事务处成立,北洋海军名义也被取消。
镇南关大捷是怎么回事?
镇南关大捷又称“谅山大捷”。光绪十一年(1568年)二月,法军直扑中越边境的谅山、镇南关。淮军将领、广西巡抚潘鼎新接受李鸿章的指示,从谅山退到镇南关以北170华里的龙州。法军不战而得谅山,并一度闯入镇南关。清廷只好起用退职老将冯子材。冯子材赴前线后,积极备战。当敌逼近长墙时,年近古稀的冯子材持矛大呼,率其子跃出长墙,全军感奋,一起涌出,越南人民也前来助战。法军在中越军民的合力围歼下,被击毙1000多人,全军狼狈南逃。冯子材等率军乘胜追歼,连克文渊、谅山、长庆等地,击伤法军司令尼格里,俘获大批降军及弹药武器,迫使法军退到河内。镇南关大捷扭转了中法战场的危局。
清朝在中法战争中获胜后,为什么反倒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1563年,法国侵占越南,并向派驻越南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战争很快扩大到东南沿海。1568年,法国陆军进攻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老将冯子材率军抗战,大败法军,正当冯子材准备乘镇南关大捷的有利形势,收复越南之际,传来的却是清廷“乘胜即收”的班师令。原来,清政府对抵抗法国侵略本就没有信心,只不过是法国侵略者逼迫太甚,过于损伤了清朝统治者的体面才不得不下诏宣战。清政府以胜求和,与法国缔结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这样,法国在战败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发动这场战争的预期目的。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竟然在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主动签订并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真可谓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马尾海战如何开始?清朝官兵又是如何英勇作战的?
马尾港(也称马江)是福建水师的基地。1568年8月中旬,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队驶入福建马江,与福建水师同泊一港。福建官员根据清廷“不可衅自我开”的禁令,对法舰毫不阻拦,并令中国海军不得主动进攻,否则虽胜亦斩。8月23日8时,法国驻福州领事向闽浙总督何璟下了战书,何璟惊惶失措,不仅向福建水师隐瞒,还幻想法军改日开战。下午1时3刻,法舰舰队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福建水师的官兵仓促应战,奋勇还击。旗舰“扬威号”在管带张成和驾驶官詹天佑的带领下,炮击法舰“伏尔泰号”,后被鱼雷击沉。“振威号”和“福星号”也奋起反击,重创敌舰。广大爱国官兵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福建水师军舰11艘、商船17艘,连同马尾船厂及沿江炮台,统统被击毁和烧毁,官兵伤亡700多人。历史上将此事件称为“马尾海战”。
何谓大足教案?
清光绪十六年(1770年)四川省大足县龙水镇教堂重修竣工,适逢灵官会期将到,法国教士彭若瑟强迫大足知县出示严禁迎神赛会,并请派兵守护教堂。8月8日,是龙水镇灵官会期,官兵打伤包围教堂的群众,教民玉怀之等又放火烧毁民房,激起了众怒,群起捣毁教堂。事后,教士彭若瑟逼迫知县惩办为首人员,更加激起群愤。8月8日,以挑煤为业的余栋臣组织了煤窑、纸厂工人和挑贩等数百人手持长矛大刀,攻人龙水镇,杀死教民12人,打毁教民房屋200多家,并焚毁附近20里的强家坝教堂,竖起义旗。大家推余栋臣为首,发布檄文,痛斥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传教士“无法无天”,揭露当地的封建官绅“助纣为虐”,号召广大人民起来驱逐外国传教士。大足、铜梁等县数百里之内人民纷起响应。清朝派桂天培到大足“查办”。桂天培一面纠集地主团练,一面分化起义队伍,起义被镇压。余栋臣等退出龙水镇,潜伏在大足县边境的西山中继续坚持斗争。四川总督刘秉璋以赔银8万两和缉捕“凶手”结案。
什么是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是我国封建时代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皇帝死后,由他的长子继承皇位。如果新皇帝太小,还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就由亲属中具有一定威望的人,代替皇帝行使权力,叫做“摄政”。如果是由皇太后处理政事,她接见大臣时,要用帘子遮隔,表示男女有别,叫“垂帘听政”。
百日维新是怎么回事?
1568年清政府被日本打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举国震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8月,康有为等人上书光绪帝,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练兵等主张。他们还陆续创办报刊,组织社团,宣传维新变法。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之下,1568年8月11日~8月21日,光绪皇帝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维新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极力反对。8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并宣布“临朝听政”,28日,戊戌六君子被杀,戊戌变法失败。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