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金口才全书·领导者的说话艺术
29017000000002

第2章 好领导与好口才(2)

老庄提醒领导“见素抱朴”、“反璞归真”,带领人民过自然真实的生活。人为的心机巧诈,都是虚假的,是损人不利己的大陷阱,要认清它并且跳脱。

韩非子虽提倡“权、术、势”,但根本上还是认为应以“诚”为前提,因为“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举了两个例子印证这句古语。其一是“乐羊以功被疑”,另一是“秦巴西以罪获信”。魏国大将军乐羊率军攻打小国中山时,中山国逮捕乐羊的儿子要协其撤退,否则将熟食其子。乐羊不理会,仍继续向前;中山军果真烹煮其子,并差人送了一碗肉汤让乐羊尝尝。乐羊面不改色的一饮而尽,然后发动攻势,亡了中山国。魏文侯初获捷报,非常赞叹乐羊的忠心,但有位大臣提醒:“狠心的乐羊,为了功名,连自己儿子的肉都敢吃,还会在乎谁的性命呢?”文侯心生恐惧,从此不再信赖乐羊。第二个故事说善良的秦巴西因不忍心小鹿与母鹿分离,而违抗主人孟孙的命令放了小鹿,孟孙一时震怒,放逐了秦巴西。但未及两个月又召回他,并提升为侍卫,专门守护少主人。旁人不解,孟孙说:“秦巴西连一头小鹿都如此怜惜,必会加倍守护我的孩子。”依法家思想行事的领导,虽设法巩固自己的权位,但在执法或考核下属言行时,绝对是信实不欺的。即使为侦测下属是否忠诚,而运用了各种策略,也非故意欺骗,而是内心清醒的了解下属是否故意蒙蔽上司。

所以,领导若要赢得下属真心、长久的景从,非得从自身的真心诚意做起不可,不自欺也不欺人。“诚于中,形于外”,最心安理得,也最经得起“日久见人心”的考验。

四、反求诸己

孔子非常重视“精神感召的权威”,也就是上位者须“以身作则”,才能“以德化人”。从政最基本的原理即是“政者正也”。否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领导希望下属做到的,自己必先起带头作用,而且要持久不懈的作为榜样。

孟子也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上位者须心怀仁义(以仁义修身)再教导下属,如此必可“王天下”。

老子说:“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自知”、“自胜”比“知人”、“胜人”更高一着。领导先得自反自省、自清自虚,以求“自知”及“自胜”,然后才能行“圣人之治”。使人民勘破凡俗名利,愿过“纯美至善”的自然生活。

庄子认为领导必先“得道”(了解启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然后才能“化人(感化别人)。若未悟自然的大智慧、真智慧,只是假仁义之名而行“利己之实”。要修得大智慧,须从日常生活的小处着手,去除“八病”(捴、佞、谄、谀、谗、贼、慝、险)及“四患”(叨、贪、狠、矜)。

法家讲求“守法”,领导尤须起带头作用,绝不循私。韩非子认为领导必须严以律己,避免贪功好利、自以为是、骄奢无度等大忌,以免自取灭亡。

孙子认为大将带兵为求最少的损失,必于事前作最缜密的计划,不因个人勇敢或一时冲动而冒进,以免影响大局、损及下属。尤其要控制怒气,不可为宣泄个人情绪而战,置下属及百姓的生命、财产于不顾。领导用人“乘势而起”,使下属能一展长才,不会强求下属自我摸索、尝试错误。(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能“反求诸己及严以律己的人”,必不会随意责备或企图改变别人。领导虽是团体中最有权威及影响力的人,但除非下属心悦诚服,愿意自我改进,否则领导也无力改变任何下属。人与人的相处本应互相尊重,不可依主管的主观标准作为惟一标准。上司不应“以力服人”,那只有短暂的效果。只得到下属表面的敷衍,结果使下属怀恨在心。中国俗谚云:“一只碗敲不响,两只碗响叮当。”当下属犯错或不合我们的意时,上司也许该自我反省。包括:

——是否知人善任、顺性领导?

——是否“择人而任势”,将下属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是否“以己之长,形人之短”,将自己的高标准强加在下属身上?

——是否事前对下属的说明、指导及训练不足?

——是否未及时伸出援手以挽救局势?

——是否因自己的情绪不稳而错怪了下属?

五、卑下退让

孔子周游列国时,国君均自动前来请益,子贡发现是因为孔子“温、良、恭、俭、让”的容貌态度所致。由温、恭、让三者可知,孔子是十分谦让的。孔子答复颜回如何实践“仁”的道理时说:“克己复礼为仁。”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个人而言:“不知礼,无以立。”对国君而言,必须:“以礼让为国。”

“礼”和“卑让”有何关联?礼记中有几段话足以说明:

——曲礼篇:“礼者,毋不敬也。”

——乐记篇:“庄敬恭顺,礼之制也。”

——曲礼篇:“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

——冠义篇:“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顺辞令”即指言辞谦恭。

——曲礼篇:“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窬节,不侵侮,不好狎。”

另外,论语述而篇中。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此,都可看出孔子的谦虚。

孟子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说明了领导应“自卑以尊百姓”,将自己退让至不重要的角落,以突显百姓的地位,万不可高高在上而鄙视属下,如此才能“得人心”。

老子说他的思想可具体化为“三宝”(慈、俭及不敢为天下先)来实践,其中第三项“不敢为天下先”即是谦让。上位者愈卑下退让,愈能与百姓融合(接近下属、接纳其意见),得到百姓爱戴。老子在勘透高低、强弱、尊卑等相对观念后,领悟到“柔弱胜刚强”、“善用人者为之下”的道理,于是要上位者向“水”学习,“水德”即充分反应了“卑让”之德。如:

——“善利万物而不争”:滋养万物而不居功。

——“处众人之所恶”:愿居别人所厌恶的低下污积之处而毫无怨尤。

——“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点滴不懈的穿透最坚固的东西。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居于最低位,故能包容江河泄聚为大海。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踏实的奉献而不求回报,结果万物反而最少不了它而感激它。

庄子举了许多例子证明“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自恃美貌、才干而骄傲的人,反招人嫉妒、厌恶;反之,谦下退让的人,最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庄子秉承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的训示,提醒上位者应收敛、藏巧,一旦邀功,即引起下属的反感,本有的感激也消失无踪。

韩非子指出“下君”或“上君”最大的差异在,下君自傲,上君自谦。“下君”矜夸自用,不信任下属,总不断求自我表现,却压抑下属的成长(“下君尽己之能”)。

“上君”则善用尝罚,竭尽下属的智虑,以收集思广益之效(“上君尽人之能”)。

韩非子虽未强调领导的卑让之德,但提醒上司只要掌握大原则即可,其他应放手让下属有所发挥。

本章以我国先哲思想,阐释领导的正确观念及心态,读者可再证诸西方近代哲学及科学研究,比对中西方在此方面的主张,是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良好的表达能力

同样的说话内容,因句子的先后次序不同,结果可能大异。如:追求女友时,下面两位男士的说法,那位较可能成功?

男士甲:“你虽然不是亮丽型的女孩,但很有气质,将来一定是个贤妻良母。”

男士乙:“你虽然很有气质,也应该会是贤妻良母,但外型不够亮丽。”

您较能接纳那位男士呢?依此类推,上司在说服或规劝下属时,应注意“说法”,既要正确表达心意,又要令人欣然接受,尤其在公开场合时。

同样的说话内容,因表达态度的差异,结果也会截然不同。如:妻子希望丈夫在结婚十周年时安排二度蜜月,重温往日情怀。甲太太和乙太太的态度,谁较可能成功?

甲太太:“老公啊(急促、大声)!结婚都十年了,你从没带我单独出去玩过(皱眉、不满)。不管啦!(拉长脸,愤怒的口吻)这次结婚十周年纪念日,你一定要安排一下(命令),我们去法国巴黎玩(已说定了,不准反对)。”

乙太太:“老公啊(嗲嗲的,尾音拉长)!结婚都十年了,你从没带我单独出去玩过(柔声、楚楚可怜状)。不管啦(笑眯眯、撒娇的口吻)!这次结婚十周年纪念日,你一定要安排一下(请求),我们去法国巴黎玩(无限期待的样子)”。

同理可证,主管若能心平气和、好声好气的“重话轻讲”,下属也愿意改过,并听从上司的指挥。尤其上司在公开场合说话,表现的好坏影响更大。

(一)领导不必是演说家

领导常需公开演说,演说精采的标准何在?某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致词后,请家长代表(也是“要人”)、地方代表及政府官员等三位贵宾演讲。我们先看看他们的表现,再来判断那位较精采。

家长代表:“……很抱歉!我不会演讲,在这儿耽误各位宝贵的时间。校长指定我讲五分钟,所以我就写好了演讲稿,请原谅,我要看稿才讲得出来……。”结果,大半以读稿方式进行,演讲时间恰好五分钟。

地方代表:“……对不起!我没准备什么稿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希望不会太拉拉杂杂令你们失望。……对不起!一下子讲了那么多,耽误你们宝贵的时间,我尽快结尾。……”结果演讲时间长达二十分钟。

政府官员:“我常应邀参加毕业典礼的致词,相信不需要稿子,也能表达我内心的祝福……我还有一段就说完了,希望台下不要不耐烦。”演讲时间超过二十分钟,观众早已不耐。

以“时间的掌握”来说,家长代表的表现最佳,其余二位则超过时间太多。以“认真的程度”来看,家长代表事前的准备最周到,另两位则自恃知名度高或经验丰富而敷衍。以“表达的态度”看,家长代表过谦,另二位则稍傲。以“表达的流畅度”看,家长代表仅是“读稿而非演讲;另二位则表面流畅,实则不够精简,未能把握重点。整体说来,家长代表的表现算是尽责,另两位则已引起观众反感。但三位皆不算精采,因为“过犹不及”。

领导演讲的机会相当多,包括:

——政策宣导——参与座谈

——专题演讲——推展新政

——主持会议——接受访问

——举办联谊——对外公关

——介绍贵宾——社交场合

领导与下属多半进行“一对多”的团体沟通,且阶层愈高,愈不易与下属个别交谈。另外,领导也要代表团体对外发表意见,不论场合是正式或非正式,常得“出面”说几句话。这几句话是木讷老套或得体创新,即关系到对领导的评价,及对团体气氛与前途的影响。所以不可忽略或草草了事,以免因小失大。如:

——宣导政策时太公事化、形式化,使听者“听而不闻”,没有切身的感受。

——专题演讲形同训话,强迫别人接受。

——独占开会时间,抹杀下属意见,成为“一人会议”。或者众说纷云,上司无力约束、统合,成为“无效会议”(会而不议,议而不决)。

——联谊活动时,放不下身段,不能“与民同乐”。

——介绍贵宾时含糊不清,使人听不出此来宾的“可贵”之处。

——座谈会时语速太快、口齿不清,使人不知所云。

——推展新政时,态度过于急切,理由不足以说服人。

——接受访问时,过于自我标榜。

——对外建立公共关系时,显得太过热情或生涩。

——社交场合中过于缅腆,或抢人风头、自居主角。

(二)领导语言的标准

我们并不要求领导如“名嘴”般舌灿莲花,也不是要领导去参加“演讲比赛”。但为达到领导目的,领导须有良好的公开发表能力。须注意的包括:

1、仪容庄重,态度谦和:

适当的仪容可增进说服力及亲和力,俗称“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心理学中强调“第一印象”,大都从外表评断。领导要保持良好形象,不可不在乎仪容。不论是积极的要求整体搭配,使人觉得端庄稳重;或消极的避免不良的形象,如注意头发、衣饰的小节(如头发是否油腻、有否头皮屑,领口、袖口是否污秽,鞋子是否光亮,甚至有否口臭、体臭等)。好主管总会设法保持清爽得体,总而言之,领导的服饰应:

(1)简单大方,富整体感。

(2)颜色明朗、调和。

(3)多变化、富新鲜感。

(4)符合时间、身份及场合。

切忌:

(1)过于保守或时髦(不符合年龄、身份)。

(2)颜色、式样过于繁复,令人眼花瞭乱。

(3)不在乎仪容,予人慵懒、无效率,甚至不整洁的感觉。

政府官员或电视节目主持人,均颇注意仪容,很爱惜自己的公众形象。好领导也应效法,以部分的时间、心力及金钱,“投资”在“行头”上,使自己看来更“有权威感”。就像医师、律师及法官,在“执行任务”时,肱穿着某种服装以象征权威一般。

至于态度上,西方名谚:“麦穗愈饱满就愈下垂。”所以愈居高位者(或愈想更上一层楼者)愈须谦和,让下属受到尊重,觉得上司平易近人,彼此相处真诚而无压力。会议上或公开谈话时,谦和的态度表现在:

(1)面带笑容,态度轻快,有自然的幽默感。

(2)表情柔和,使下属觉得可以尽情表达、建议。避免板着脸、皱着眉,好像不满意、不愉快的样子。公开场合时,尤须保持愉快的心境及表情。

(3)与下属交谈时,目光真诚的注视。将下属视为共事的同仁、同志,不可目中无人或眼高于顶,好像看不起下属。

(4)尽量征询下属的意见,并真诚的回应、答复。切忌中途打断,亦不能敷衍了事或随意评断下属意见的好坏。

2、语速恰当,口齿清晰:

公开说话时因对象较多且不易掌握,所以语速宜稍慢,确保每个字均明确的传达出来。公开说话与闲聊不同,闲聊时,语速通常偏快(如连珠炮),中间的停顿很短,语气显得急促,每个字的发音也不够完整,句尾几个字好像被自己“吞掉”了、听不清楚。我们不求领导人物必须国语标准、字正腔圆、音调抑扬有致、声音如“黄莺出谷”或“大珠小珠落玉盘”。但仍希望领导所说的话,对下属不致成了“耳边风”,而能“声声人耳”。那么,主管就得在语速、语气、发音、音量上多加注意,包括:

(1)语速稍慢,句与句间稍作停顿。

(2)语气连贯,字与字之间不应中断者莫随意切断。

(3)发音完整,尽量把每个字原有的“音韵”表现出来。

(4)以有情趣的方式说话,使发音自然抑扬顿挫。惯常的训话、报告式说话,听来较呆板、形式化,使人际沟通产生无形的隔阂。

(5)音量莫太大,以免显得情绪激动或使人“震耳欲聋”。只要后座听得清楚即可。

(6)语气和缓、轻声细语。

(7)避免语病(嗯、哦)、口头禅。

(8)声音中含有朝气、活力及人情味。

3、条理清晰,重点分明:

不论传达政策或沟通意见,若要达成目标,就得让对方明白传达者的用意。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若要将内心的感受、个人的意见,让下属“懂得”,上司须注意措词及讲述的逻辑顺序。

以措词来说:

(1)新:切忌说教及陈腔滥调,力求词句譬喻的新鲜。

(2)速:莫拐弯抹角、东拉西扯,所说内容应与说话的目的紧密结合。

(3)实:用词确实,不依主观感受或证据不足而夸大其辞。

(4)雅:措词优雅、表现风度,并顾及下属的自尊。

以内容的逻辑顺序来说:

(1)结构严谨:公开说话的“讲稿”,有些类似作文,要有“开头”、“主题”及“结尾”(讲话时称为“开场”、“主体”及“结语”),比例分别为五分之一、五分之三及五分之一。开场白太长,则可能偏离主题或让人听不出核心所在。若“开门见山”,没有开场白就直指主体,则听众可能还未集中注意力或引起聆听兴趣,以致错失主体。若“虎头蛇尾”,则听众未能明确了解传达者的用意及自己的责任。所以领导在公开说话前应拟稿,厘清自己的思路、掌握说话的目的及核心内容,才不致愈讲愈糊涂(包括自己及下属),使得本末倒置,甚至适得其反。

(2)重点分明:核心内容的传达,切忌“一条龙”的方式,所有重点混为一谈。而须区分出三至五个重点,让“收讯者”与“发讯者”之间,“说”与“听”通畅、有效。

4、言简意赅,把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