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上下五千年
29034100000026

第26章 刘裕建宋

刘裕出身于寒门,却能在门阀之风兴盛的时代坐上皇帝的宝座,既是他个人的幸运,也是时代变化的必然。

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作为寒门出身的孩子,刘裕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只能走从军的道路,于是他一狠心,就告别了妻子和母亲,参加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兵。

公元399年,东晋王朝出了一件大事。五斗米道教首领孙恩率领教徒起义,攻占了上虞、会稽两郡,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北府兵的名将刘牢之奉命前去镇压。其手下的参军刘裕带领几十名斥候(侦察兵)前往侦探敌情,半路上遇到了孙恩的先头部队。激战中刘裕的部下全部战死,刘裕一看再不拼命就要没命了,于是挥舞着长刀,高声怒喝着左冲右突,大肆砍杀。起义军兴兵以来根本没打过恶仗,也没见过这样的亡命之徒,几千人硬是被吓退了。刘裕也因此名声大震。

第二年5月,孙恩再次率领大军进攻会稽,杀死了东晋的统兵大将谢琰。东晋朝廷命令刘牢之再次南征孙恩。刘牢之率兵击退了孙恩后,就派刘裕镇守句章城(今浙江宁波市江北区一带)。当时句章城不过是个武装起来的小城堡,精锐士兵不满千人。刘裕却把这里当成了迈向名将的演练场。每次孙恩大军来袭,他都披坚执锐,冲在士卒的前面,硬是用自己的悍勇把句章城内的疲兵变成了一支骁勇之师。由于多次击败孙恩的起义军,刘裕因功被东晋朝廷提拔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可谓一步登天了。

公元402年,刘牢之率领人马投靠了心狠手辣的桓玄。桓玄刚刚占领建康,就开始对刘牢之下手,先是逼迫刘牢之自杀,又大肆屠杀和他关系密切的北府兵将领。大开杀戒之后,桓玄为了笼络人心,就提拔刘裕为宣城内史,希望通过刘裕这样新进的军官来控制北府兵。

在自认为初步控制了建康政局,安抚住了北府兵后,桓玄就开始谋划篡夺东晋政权。刘裕表面上积极拥护桓玄称帝,暗地里却开始准备起兵事宜。公元404年,刘裕召集了何无忌、魏咏之、檀道济等27名北府旧将在京口起兵,先是杀死了桓玄的亲族桓弘等人,然后又聚集起了一支不满2000人的军队,向建康杀来。桓玄忙派手下的勇将吴甫之和皇甫敷带领几万人马去消灭刘裕。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体内的枭雄之血再次被点燃了,他脱掉上衣,手执长刀,冲锋在前,像极了战场上的亡命徒。一仗下来,吴甫之和皇甫敷全部被杀。桓玄带领人马逃出了建康城。公元405年,被桓玄废弃的晋安帝司马德宗被刘裕迎回建康。刘裕因为匡扶晋室有功被封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军事,从一个北府兵的小武官一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尽管有消灭桓玄的功劳,尽管手握重兵,刘裕还是觉得自己的威望和功绩不足以让司马氏乖乖地让出皇帝宝座。于是他决定出兵北伐,利用开疆拓土的军功来压服建康的豪门大族。公元409年,刘裕率领晋军北伐占据山东和河南部分地区的南燕政权,并于次年2月攻下了南燕的都城广固城(今山东益都),活捉了南燕主慕容超。公元416年,刘裕又以盘踞在陕西、甘肃、河南等地的后秦政权为目标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后秦主姚泓还没坚持一年,就被刘裕率领的晋军攻占了长安,自己也被晋军活捉。可就在这个时候,刘裕安排在东晋朝廷内的代理人刘穆之病死。刘裕害怕国内发生政变,急急忙忙退兵回建康,让成功在即的北伐大业再次夭折。

刘裕撤军回到东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异己。当初和刘裕一起起兵的北府兵将领刘毅和诸葛长民都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刘裕觉得这两个人资历和自己相同,很难为自己所用,就先后杀了他们。东晋的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是皇族成员,而且手中握有兵权,刘裕怕他有异心,就率领大军讨伐司马休之,最终将其杀死。公元418年,刘裕觉得准备得差不多了,就派人勒死了晋安帝,改立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为帝。公元420年,刘裕逼迫司马德文禅位,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宋,建都建康,史称宋武帝。

刘裕即位之后采取了很多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同时还减轻刑罚,废止了一些惨无人道的酷刑。每当遇到灾荒的年景,刘裕还命令各州县赈济百姓,禁止豪强封固山泽。刘裕征战一生,积劳成疾,当了皇帝没两年就去世了。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延续了父亲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南朝出现了政治清明、人民安康的“元嘉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