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上下五千年
29034100000028

第28章 隋文帝勤俭治国

隋文帝杨坚是一位继往开来的帝王。他使得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归于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军队建设,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隋文帝杨坚(541—604),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北周时袭爵随国公,女儿为周宣帝皇后。宣帝死后,静帝幼年即位,杨坚任丞相,封随王。公元581年,杨坚废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

隋建立后,隋文帝就着手于国家的南北统一。公元583年,隋分兵八路反击突厥,大败沙钵略可汗,又屡败阿波可汗。突厥分裂为以沙钵略为首的东突厥和以阿波为首的西突厥。公元585年,沙钵略臣服于隋,隋的北顾之忧得以解除。公元588年3月,隋文帝下诏伐陈。10月,隋文帝命杨广为行军元帅,率50万大军,兵分八路,向陈发起进攻。公元589年正月,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妃逃入枯井中,被隋军俘获。存在了将近300年的南方政权,至此便归于灭亡。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终于结束,中国又实现了统一。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每日鸡鸣即上朝理政,直至日落也不知疲倦,“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隋文帝建国后,就宣布“犬马服玩,不得献上”,平时进膳,只吃一个荤菜。相传有一次隋文帝患痢疾,大夫所开的药方中有胡椒粉一两,宫中竟然找不到。上行下效,隋文帝躬行节俭,臣下也争相效仿,遂成为风气。因此当时士人的便服多用布帛而不用绫罗绸缎,饰带也只用铜铁骨角而不用金玉。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隋文帝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上,他废除了北周模仿《周礼》所定的官制,确立了三省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尚书省是管理政务的机构,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刑部)、度支(后改户部)、工部六部。对于地方行政机构实行简化,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吏均由中央任免。这些都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加强。

对于官吏的选拔,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多次下令征求有才能之士。隋文帝还采取考试法,初创科举制,打破了豪门世族把持政局的局面,使士族有入仕的途径。对官吏奖优罚劣,严惩贪污受贿行为。任何人犯罪,都按律惩处。隋文帝还制定和颁布了较前代刑法宽松的《开皇律》,“以轻代重,化死为生”。民众有冤屈,若县官不受理,允许向州官上告,甚至可上告到朝廷。规定死罪囚不得在当地处决,须送最高司法机关大理寺复审,审完再由尚书省奏请皇帝裁定,要经过三次奏请才能行刑。

隋文帝还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促进经济的繁荣。他减轻赋役,将成丁的年龄由18岁改为21岁,丁男服役时间由每年一个月改为20天,调绢一匹改为半匹。50岁以上免役输(租赋)庸。隋文帝还重视水利事业,开渠引杜阳水。又引渭水经大兴城(长安)东至潼关,直达黄河。隋文帝时期还新造五铢钱,统一了货币,并制定铜斗铁尺,颁行天下,统一了度量衡标准。这些都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史载,开皇年间“人庶殷繁,帑藏充实”,社会财富骤增,被称为“开皇盛世”。

为加强中央集权与军队建设,隋文帝颁布诏令改革府兵制,实行兵农合一。府兵制就是挑选有勇力的农民充兵,他们平时仍从事农业生产,并免去本身的租庸调,只在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战时由邻居六家供给军需。府兵制寓兵于农,其优点是节省军费,不误生产与征战。在对待边境外的敌国方面,隋文帝采用政治手段多于军事行动的策略,征讨北方东突厥,迫使其投降,保持了国内的安宁。

隋文帝从大一统原则出发,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巩固了隋的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文帝堪称是一代继往开来的帝王,他开创的政治统一的局面维持了几个世纪,使中国成了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使广大老百姓减少了战乱之苦。

隋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成功地统一了南北,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延续了270多年的南北分裂局面,使黄河、长江两流域处在同一个朝廷统治下,推动了民族融合,消除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障碍。这既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唐朝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