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上下五千年
29034100000030

第30章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为人英明神武,才智非凡,早年跟随高祖起兵反叛,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屡建奇勋,最终统一了全国。后来,他和太子李建成互相猜忌,并最终发动玄武门之变,即位称帝。他即位后,任用了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等贤明之臣,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开皇十八年(598),他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的李渊别馆。李世民出生时,有两条龙在馆外游戏,三天后才离开。高祖前往岐州(今陕西凤翔)赴任时,太宗年仅四岁。有个书生自称善于相面,见到高祖说:“您是贵人,而且会生出贵子。”后来见到太宗,书生说:“这个孩子有龙凤之姿,一定能够济世安民。”高祖害怕书生泄露天机,想要将他杀死,但书生忽然消失不见了,因此高祖以“济世安民”之义,来给太宗命名。太宗幼时便很聪睿,处事果断,不拘小节,人们都感到他高深莫测。

大业末年,隋炀帝在雁门(今山西代县)被突厥所围困,太宗应召前往救援,隶属于屯卫将军云定兴的军营。即将出发时,太宗建议云定兴:“一定要设置疑兵,虚张声势,让敌人不知虚实,望尘而逃。否则,敌军知道我军兵力不足,就会全力进攻,我军就难以取胜了。”云定兴听从了他的计谋,敌军果然解围而逃。

唐高祖镇守太原时,太宗18岁。当时,高阳有叛军首领,名叫魏刀儿,率众前来攻打太原,高祖率兵迎击,结果深入敌阵,被困其中。太宗率领精骑兵突围而入,张弓射敌,所向披靡,于是从万人中将高祖救出。适逢步兵也赶来了,高祖和太宗又奋力出击,大败敌军。当时,隋朝气数已尽,太宗心怀异志,于是礼贤下士,收养宾客。那些豪侠之士,都乐意为他拼死效力。等高祖举兵后,太宗就率兵攻克了西河,被任命为右领大都督,统率右三军,并被封为煌郡公。大军西进,来到贾胡堡,隋朝将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扎在霍邑,对抗唐高祖。适逢久降大雨,军粮已尽,高祖和裴寂商量,准备撤军回到太原,以后再行动。太宗极力劝阻,高祖不听,只是督促他号令军队撤退。太宗于是在军营外大声哭号,哭声传入营帐中。高祖将他招来,问他哭泣的原因,太宗回答说:“我们本来举的是义兵,进军作战就必然胜利,撤退就必然人心离散。人心既已离散,敌军又在后进攻,我们很快就要丧命了,因此悲伤。”高祖醒悟过来,于是打消了撤军的念头。

8月,雨过天晴,高祖率兵进逼霍邑。太宗担心宋老生不肯出战,于是率领几个骑兵,先到霍邑城下,举起鞭子,指挥调度,装出要围攻的样子,以此来激怒宋老生。宋老生果然发怒,打开城门,出兵应战,背靠着城墙摆好阵势。高祖和李建成在城东列好阵势,太宗和柴绍在城南列阵。宋老生指挥军队冲向高祖,李建成落下马来,宋老生乘胜进击,高祖和李建成军纷纷退却。太宗率军从南原的高坡冲下来,截断宋老生的军队,奋力出击,敌军大败而逃,宋老生也被杀死,于是高祖平定了霍邑。来到河东后,关中的豪杰之士纷纷归附他们。太宗建议高祖率军入关,夺取永丰仓(故址在今陕西潼关)来赈济穷人,并召聚亡命之徒来攻克京师,高祖很赞赏他的建议。于是,太宗率军平定了渭北,而后进军泾阳(今属陕西),等高祖到来后,一起平定了京城。高祖掌管政务后,太宗担任唐国内史,并改封秦国公。不久,他又大败薛举。

武德元年(618),太宗率兵征讨薛仁杲,当时敌人兵力十分强盛,太宗却使用奇计大败薛仁杲的悍将宗罗,并趁机率领精锐骑兵,急攻到城下。薛仁杲惊惧不安,一时毫无对策,第二天早晨就投降了。众将都惊服太宗用兵如神。当时,李密刚刚归附唐朝,高祖诏令李密,疾驰到豳州(今陕西彬县东北)去迎接太宗。李密见到太宗器宇不凡,军威严肃,大为惊服,私下里对殷开山说:“这的确是一代英主,要不然怎能平定祸乱呢?”武德二年到三年,太宗率兵征讨刘武周的主要战将宋金刚,并屡次获胜,刘武周只好逃亡到了突厥。武德三年,太宗又大败王世充的军队,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救。武德四年,窦建德率领军队,前来救援王世充。太宗又用计谋,大败窦建德的军队,并活捉了窦建德。王世充孤立无援,就只好投降了。高祖听到捷报后,大喜过望,认为自古以来,旧有的官职都难以褒扬太宗的功勋,于是为他另设徽号,以表彰他的奇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居众位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天下已经平定下来,太宗于是勤奋钻研经史典籍,并开设文学馆,招揽天下的士人。

武德九年,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勾结,企图谋害太宗。太宗和长孙无忌等人谋划,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于是高祖将太宗立为皇太子,政务也全部交给太宗处理,并在同年8月将帝位禅让给太宗。同年,突厥的颉利可汗入侵唐朝,来到渭水便桥的北岸。颉利可汗派遣将领执失思力进入唐朝以打探虚实,并大张声势。太宗将执失思力囚禁起来,然后亲自率领六名骑兵,来到渭水,与颉利可汗隔岸对话,谴责他违背盟约。不久,大军相继来到。颉利可汗看到官军兵力强盛,又得知执失思力已被拘禁,心中很害怕,于是就向太宗求和。太宗杀死白马与颉利可汗订立盟约,而后班师回朝。

太宗即位后,擢用长孙无忌等人为相,又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辅佐,惩恶扬善,政治十分清明,国家大治。太宗因为国家太平无事,每天都到西宫侍奉太上皇的饮食。公卿上奏说:“现在是夏末秋初,湿气还没有退去,宫中地势低下,湿气很重,请陛下另外营造一所宫室居住。”太宗说:“我有湿气之病,的确不适合居住在低下潮湿之处。但如果听从你们的请求,会耗费大量钱财。昔日汉文帝想要修建露台,因为觉得耗资相当于十户人家的家产,就没有建。我的德行不如汉文帝,而花费却超过了他,这哪是明君之道呢?”于是没有采纳群臣的建议。太宗曾经问房玄龄和萧瑀:“隋文帝是怎样的君主?”两人回答说:“他能够克己复礼,勤勉于政事,每次在朝堂上处理政务,直到日头偏西才离开。五品以上的官员,他都亲自接见,和他们商讨政事。他也很体恤值班的卫士,为他们送饭。他虽然不是仁明之主,但也是励精图治的君王了。”太宗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人性情苛察而失于明断,性情苛察就必然会多疑,失于明断就必然会考虑不周。他因为从孤儿寡母手中篡夺皇位,因此就不信任群臣,政事都由自己决断,虽然劳心费力,却仍然不能尽善尽美。群臣揣摩到他的心意,也就不敢直言,宰相以下的官员,都只知道顺从圣旨。我认为君主不应该这样。天下这么大,怎么能由一个人来独断呢?我要广选天下的贤才,让他们治理天下,各尽其才,这样才能使天下大治。”他又下诏书说:“凡是诏书敕令有不妥的,你们都应该坚持上奏,不应该逢迎我的心意而予以施行。”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自率领铁骑和李会合,围攻辽东城,并顺着风势发射火箭,很快就烧毁了城中的房屋和城楼,然后指挥将士登城,攻克了该城。6月,官军来到安市城(今辽宁鞍山一带),高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15万士兵,前来援救安市城。李率领军队,奋勇作战,太宗也带领军队进逼,高丽大败,伤亡不计其数,高延寿等人都投降了。李继续攻打安市城,几个月后仍然没有攻克,最后只好班师回朝。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在含风殿驾崩,终年52岁。他留下遗诏,让皇太子李治在灵柩前即位。太宗被安葬在昭陵,庙号为太宗,群臣为他上谥号为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