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素问·四气调摄》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为四时调摄的宗旨,它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气的升降出入)、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的特点状态,而制定的四时养生原则。
《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矣”。这是告诉人们,如不能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就容易受到病邪的困扰而滋生疾病。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人体有很大影响,人体皮肤揍理的开合,脉象的变化,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都随着季节、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人应当顺应自然变化,合理安排自己的行动。
张景岳在《类经》里解释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气,以致秋冬多患泻泄,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其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意思是说,若能在春夏之时养阳,可预防秋冬之寒病;而在秋冬之时养阴,可预防春夏之火症。张氏的注解体现了阴阳互根的观点,因为养阳不能脱离阴,养阴不能脱离阳,即大医学家王冰所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
上述几种解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因此人体必须顺应四时的气候变化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否则,人体生理节律就会遭到破坏,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就会下降。即使人体不感受外邪而致病,也会导致内部脏器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这主要是因为,春令属木,肝胆应之,如果违背了春生之气,那么体内就会缺少阳气不能生发,就会导致肝气内郁之病患;夏令属火,心脏与之相对应,如果违背了夏长之气,那么太阳之气就不能养长,这样就会发生心气内虚之疾患;秋季属金,肺脏与之相应,如果违背了秋气,那么就会导致太阳不收,肺气焦满;冬季属水,肾脏与之相应,如果违背了冬藏之气,那么人体就会发生肾气失藏而下泄内病。
由此可见,我们不难看出,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主要是万物由生至死、由始至终的根本法则,只有顺应这个规律就会健康无病;如果违背它就会患病。因此四时养生是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也是中医养生学中一条重要的养生原则,正像《内经·灵枢·本神篇》所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