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29045200000010

第10章 血浓于水——亲人是你永恒的贵人(3)

选择了你的丈夫就选择了一条未来彼此奋斗的道路,这条道路无论怎样艰险,都要你们共同去攀登,就会踏上神奇的“梦幻之旅”。

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的妻子,就是一位踏上亿万巨富的奋斗之旅的普通妇女。

刘永好的爱人李巍回忆说:

“开始时,我与刘永好的相爱并没有被朋友和家人看好。在他们看来,刘永好出生在小县城,只是德阳一所工业中专的毕业生,还有一些历史问题,和我根本不般配。但那时,我认定了他,而且相信他以后肯定会有大家料想不到的出息。

相识半年后,我们把各自的被子抱在一起就结婚了。家里最奢侈的东西就是我当姑娘时,攒了几个月工资买的那块英纳格女表。结婚那天,我们请不起客,就称了六七斤水果糖,挨家挨户发了。

那年我跟着刘永好回四川新津老家过年。永好的三个哥哥和嫂嫂、侄子们都回来了,公公刘大镛由于长期心情压抑,病得不轻,那时刘家兄弟每人每月给老人5元钱,但最终还是没有留住父亲的生命。当时我和永好的工资加在一起正好79元,日子过得也不宽绰。

吃完年饭,兄弟几个偶然议论起来,现在的鹌鹑蛋真卖得出价钱,鸟蛋那么大小,居然比鸡蛋还贵,而且供不应求,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

我们也养鹌鹑!不知谁说了一句,立即得到四兄弟的响应。

说干就干。我们不仅在新津老家养,在我们的阳台上,也搭了饲养棚养了300多只鹌鹑。每天课间休息时,我都要赶回家去,给鹌鹑清理粪便。

当时邻居们都议论纷纷:一个教师、一个医生,夫妇俩日子也过得去,咋像个农民似的,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在单元楼上养鹌鹑,真是有辱斯文。

鹌鹑蛋越下越多了,销路成了问题。永好就跟着三哥刘永行跑市场,沿街叫卖。不巧碰上他教的一些学生,当时还不像现在这样,一个教师沿街吆喝卖鹌鹑蛋,在学生眼里绝对是尴尬和耻辱的事情。永好窘迫地把头埋得低低的。晚上回到家里也无精打采。

于是我鼓励他说:永好,抬起头来!甭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经商并不下贱。在西方社会,衡量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准,还要看你能挣多少钱呢……

永好抬起了头,目光里有感激和感动。其实男人也很脆弱。

那时他需要的就是一点理解和信任,我的支持对他来说格外重要。

不久,永好干脆辞去教师工作,在成都青石桥开了一个鹌鹑蛋批发门市部,每天清晨5点钟就起床,到了晚上才能回来,一天两头黑。刘家兄弟的鹌鹑蛋生意越做越大,青石桥门市也搬到城里最大一家集贸市场一东风市场,他们兄弟的目光已投向广袤的巴山蜀水间。从1982年春节的1000元起家,到了1988年,仅过了6年时间,他们四兄弟已挣了1000万元。”

刘永好四兄弟从此走上了中国亿万富翁之路。

显而易见,李巍作为刘永好生命中的贵人,对刘氏希望集团的崛起是功不可没的,李巍成就了刘氏集团,也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彰显。

父爱如山,父亲的手中握着你的未来

父爱是深沉而伟大的,这种爱往往在许多年后才能让你真正懂得

其中的深意,在人生的旅途中,父亲是你永远的依靠。

父亲的教育会对子女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教育是别人所无法替代的,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便是在父亲梁启超的影响之下,走上了自己的成材之路。

梁启超非常注重引导他对知识的兴趣,又十分尊重他的个性和志愿,仔细地考虑并安排他的前途,同时又注意照顾他的想法。

梁启超对他说过,做学问不但要专精,还要广博。当梁思成在国外求学时,梁启超在给他的信中说:“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多用点功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又说:“凡做学问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功夫,不独于你身子有益,即为你的学业计,亦非如此不能得益,你务要听爹爹苦口良言。”

父亲鼓励他战胜学业上的困难,重视培养他的实践能力,具体指导他加强外围知识。信中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当梁思成在美国取得建筑硕士学位之后,父亲又在1927年12月18日的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美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容亦极严整有新意,新造之市,建筑上最有意思者为南美诸国,可惜力量不能供此游,次则北欧特可观,必须一往。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天。回头折人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能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到西班牙也好,中世及近世初期的欧洲文化实以西班牙为中心)。中间最好能腾出点儿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附带看看土耳其革命后的政治。”父亲对他的事业发展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到,并常常把自己读书、治学的经验和总结传授给他,帮他分析前进的道路,指明发展的方向。

另外,梁启超对他的生活也是关怀备至。在给他的信中说:“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不独朋友而已,即使在家庭里头,像你有我这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若你的学问兴趣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的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了不少了。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职有成者也在于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当学成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了新生命,如朝旭干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我虽不愿你学我那泛滥无归的短处,但最少也想你们参采我那烂漫向荣的长处。”

同时,梁思成还受到了父亲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当他在海外求学的时候,虽然已经成了本行业的专家,完全可以在国外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但他还是带着满腔的热忱将自己的才学报效给了祖国。

父亲就是这样,他会关心你的生活,影响你的思想,促进你的事业,有了父亲的教诲,你的生活才会更加完整,你的能力和个性才会得到更好的体现,从而走出乎庸,创造不凡的人生。

冒死救父:感天动地女儿心

割舍不断的,永远是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当我们的亲人有难时,最先挺身而出的,往往自己最亲的人了,亲人是我们永恒的贵人,任何时代都不例外。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能够挺身而出者,必然是自己最亲的人了,即使是一个弱女子也不例外。

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一棵心爱的槐树,他派官吏小心地守护着,还在树的周围钉上了木桩,悬挂上木牌,上面写着他的命令:“如果触碰了槐树的就判刑,伤害了槐树的就要处死。”

有个人不知道这条命令,喝醉了酒,碰伤了槐树。景公知道后说:“这是第一个违反我命令的人,要把他处死。”于是,便派官吏把他抓起来,准备严加惩处。

这个醉汉的女儿是个十分有智谋的人,她找到晏子的家,向晏婴的守门人说:“我是住在城外的一户人家的女儿,虽然不能满足相国的愿望,但请求在婢妾的行列中充个数。”晏子听了这样的禀报,笑着说:“难道我是贪恋女人的人吗?为什么年老了还有女子来私奔我呢?其中必有缘故。”于是令人叫那女子进府。

那女子进了相府的大门,晏子远远望见她说:“奇怪啊!她好像很忧愁。”便把她叫到跟前询问:“你在为什么事情忧愁啊?”那女子回答说:“大王在槐树前悬挂木牌,说触碰槐树者判刑,伤槐树者处死。我父亲不知道大王的命令,喝醉了酒,不慎碰伤槐树,官吏要治他重罪。我听说,贤明的君主管理国家,不减少臣下的俸禄,也不增加国家的刑罚,还不因为个人的怨恨破坏国家的信誉;贤明的君主不因为禽兽而损害百姓的利益,不因为草木之故伤害禽兽,也不因为野草而伤害庄稼,这是因为贤明的君主懂得尊卑贵贱的缘故啊!现在,大王因为一棵槐树被碰伤就使我孤苦无依,这道命令的实行实际上是给齐国增加了新的法律。我听说,勇猛的人不依仗人的力量而跟单弱的人较量,贤明的君主不背人之常情而任意妄为。但大王却仅仅因为树木被碰了一下,就给我父亲治罪,这样的做法实在使我担忧,这样做会破坏国家的制度,有损国君仁义的美德,如果邻国一旦得知,就会说我们的国君爱树木而轻贱人命,难道可以这样吗?”

晏婴听了她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说:“这样做确实是太过分了,我会为你在大王面前进言的。”说罢,就派人送这位女子回家。第二天,晏子将这事报告了齐景公,并说:“用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欲望,推崇玩乐,把它弄到了威严不可侵犯的地步,做倒行逆施之事,伤了无辜之人,这是自古以来的贤明君主所极力避免的。现在,大王竭尽百姓的财力,使自己的饮食器具十分华美;您在树下悬牌明示,使其享有君王一样的威严,这就是倒行逆施的证明。触犯槐树的人要处罚,伤害槐树的人要判刑,这样—来,赏罚不公,名实不符,残害百姓也太深重了。大王如果再继续这种邪行,我真怕这样下去您不能再治理国家和百姓了。”

齐景公听了,恍然大悟,就立即命令取下牌子,取消了这项法令,赦免了她的父亲。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使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事实上,当自己的亲人有难之时,哪怕最弱的女子也会挺身而出,这种正是来源于血浓于水的亲情。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缇萦救父的典故,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西汉时齐地有一个名叫淳于意的人,家居临淄,曾作过太仓令(掌管城中粮仓的官吏)。他的医术十分高明,就辞官前往同郡阳庆处学医。三年后学成,于是辞师回乡,为人治病。

因淳于意医道高明,治好不少疑难病症,所以名声远扬,求医的人也越来越多,每日门庭若市,应接不暇。淳于意医术虽高,但日接百人,日久天长,感到十分劳累。有时为避烦扰,淳于意故意离家出游,有时好长时间才归来。因此,当地有些病重的人,因得不到良医治疗往往死亡。病人家属遂将怨气指向了淳于意。时日长了,积的怨就越来越多,他们蓄意找他的麻烦,这就给淳于意带来了一场灾难。

公元前167年(汉文帝十三年)初,有人向官府告发淳于意,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草菅人命。官府依告将他捉拿入狱,判处肉刑,因淳于意曾为太仓令,地方官未敢擅施刑罚,于是上报朝廷。朝廷诏令,将他押赴长安。

他的最小的女儿爱父心切,便不顾自己的女儿之身,当即收拾行装,随父入都,设法营救他的父亲。

一到长安,淳于意立即被下人大狱。缇萦暂住馆舍,苦思良久,并无良策,只好拼死上书,替父赎罪。汉文帝是个较为开明的君主,他听说有少女上书,觉得非常惊奇,忙令左右呈上,展开一看,只见书中写道:“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判肉刑,妾暗自感伤,死者不能复生,经肉刑者不能复原,虽欲改过自新,也已没有机会。妾愿自没入官婢,以赎父罪,以使他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文帝阅毕了她的奏章,动了侧隐之心,一个弱女子有如此的孝心,而且肉刑也显得实在过于残酷了。文帝手持缇萦的奏章,沉思了良久,遂提笔写了两道诏书:一诏写道:“特赦淳于意无罪,可挈女回家。”另一诏写道:“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或欲改过为善,而又无道可行,朕甚怜之!肉刑可使人断肢体,刻肌肤,终身难复,使人痛苦且不道德,这岂是为民父母者的本意?现令废除肉刑,以它刑代之!”

丞相张仓、御史大夫冯敬奉诏,遂将黥刑改为苦工,将割鼻改为笞三百,将断肢改为笞五百。自此,汉代肉刑皆被废除。

小小的缇萦通过自己的勇敢不但救下了他的父亲,也促使文帝废除了残酷的肉刑,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重重地书写了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