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艺术的发展历史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座坟墓埋着一个死人,一个雕刻藏着一颗灵魂。
人们建造的房子为的是使肉体在里面歇息,人们创造雕刻为的是让精神在此永存,人在自己创造的雕刻品中,看到了自己的灵魂,寄托了自己的精神,于是,这实际存在的立体物,历史化而具备着人类永恒的理念。
四川乐山大佛,我们面对它,感应到的是那山的宏伟,化作佛的庄严,陕西霍去病墓的石刻,它给予我们的感染是那石的粗犷,溶为跃马,猛虎的美,北京的玉器龙盘,我们欣赏它,丝毫也不怀疑在这白玉里自始就存在着一条青龙。当人们赞赏精雕细刻,巨细百工的工艺雕刻品时,其内心一定曾感觉到,潜意识对刻工生命消耗的悲哀。雕刻品像化石一样是历史的幸存者。人,始终要折服于时间的干预,然而,人却可以在欣赏雕刻的瞬间,领悟时光的绝对与伟大,那是一种历史性的享受。雕刻是历史的记录,雕刻纪念时间的艺术,它永恒的魅力,将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延续而倍增光彩。
秦汉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就文化传承来说,秦朝仍旧体现出战国时期秦国关陇一带平朴写实的特色,而汉代则多承载楚风,更具有浪漫、夸张的成分。体现在雕塑作品上,秦追求写实逼真、汉讲究写实生动,在建筑装饰、陵墓装饰和“明器”中发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秦汉建筑装饰表现在宫室、苑囿、亭阁楼榭和陵墓神道建筑上。最为壮观的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陵坑中整齐排列兵将俑、马俑、兵器等约8000件左右,气势恢弘,造型壮观,集中体现了导那个时代的高大、雄健的风尚。从总体看,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是浑厚雄健,朴实厚重,庞大强壮,气魄宏大,体现出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的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具有崇高的力和数的巨大、超常的审美特征。汉代雕塑作品的品种和数量相当丰富,呈现出的主体面貌浑厚简练、生动完整。
如果要说到雕刻品,不能不提到曲阳县。曲阳县素有中国“雕刻之乡”的美誉。据县志记载,黄山自古出白石,环山诸村多石公。早在汉代,西羊平一带便有石工用大理石雕刻碑碣诸物。满城汉墓出土的汉白玉男女俑五件为曲阳黄山汉白玉雕刻而成,是迄今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曲阳石雕作品。魏晋时,佛教传入我国。曲阳石雕佛像、狮子,被广泛应用于寺庙、陵墓等建筑,风格形象端庄,刀法雄健。及至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曲阳石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曲阳成为我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这时的曲阳石雕作品,雕刻技法精湛、人物形象丰满,衣饰清晰、造型美观,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元代,曲阳石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石雕艺人杨琼技艺高超,“每自出新意,天巧层出,人莫触及”,他雕刻的“一狮一鼎”作为贡品被元世祖忽必烈叹为“绝艺”,并“将其编籍宫中,督燕南诸路石匠营造大都”。“高氏雕刻”起源于中国古代隋唐时期,已有千余年历史,是中国大理石纯手工雕刻艺术行业的传统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就坐落于闻名世界的雕刻之乡中国曲阳。
我国的木雕种类繁多,遍布于大江南北,最著名的是: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人称“四大名雕”。其它种类如: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苏州红木雕、剑川云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桦木雕、泉州雕……这些木雕都是因产地、选材或工艺特色而得名,有的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特色,能工巧匠,树帜各地;有的虽是后起之秀,但木雕技艺日趋精湛,造型也日臻完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黄杨木雕起源的传说。相传,黄杨木雕是一个名叫叶承荣的放牛娃发明的。叶承荣是浙江乐清县人。一天,他在村头的一座庙里玩耍,看到庙里有一位老人正在塑佛像。他一下子被老人的技艺所吸引,随即跑到庙外,挖来了一块很有黏性的泥巴,坐在庙门口,偷偷地学着堆塑。老人是当地一位有名的民间艺人,看到叶承荣聪明好学,就将他收为徒弟,教他圆塑、泥塑、上彩、贴金及浮雕等多种技艺。他进步很快,一年后,就掌握了这些技艺。一天,叶承荣在乐清县宝台山紫霞观塑佛像,观中道人折来一根黄杨木,请他用黄杨木雕一只如意发簪。在雕刻的过程中,叶承荣发现黄杨木木质坚韧、纹理细腻、色彩光泽,为其它木质所不及,是用于雕刻的好木料。从此,他开始用黄杨木雕刻作品。就这样,我国民间艺术园地中的黄杨木雕刻诞生了。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石雕,也称“石刻”,是中国古代的石雕、陶雕、木雕、铜雕、泥雕等五大传统雕塑之一,它与其它雕刻一样,有着辉煌的历史。中国石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石雕艺术日趋成熟,出现许多杰出的石雕艺术品。1950 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商朝的虎纹石磬,刻石磬上虎造型优美,刀法纯熟洗练,线条流畅自然。秦汉至唐代是石雕艺术的高峰阶段,从秦汉的纯朴粗犷到精致完美的唐代石雕艺术,诞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顶礼膜拜的石雕精品。
两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起源于苏美尔。早在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已产生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雕像。在那些圆雕像上,苏美尔人往往是圆圆的头,短短的脖子,脸上刮得光光的,没有胡子。公元前2220年左右,苏美尔人以拉伽什为中心,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这时,古苏美尔风格和阿卡德王朝的粗犷风格结合起来,出现了短暂的“苏美尔文化的复兴”。其代表作品是古地亚首领铁喜·古地亚的坐姿雕像。
苏美尔人的浮雕几乎和他们的历史一样古老、久远。大多数作品是表现虔诚的信念和宗教传说。在阿尔巴乌德出土的铜制狮头鹰身浮雕,反映了苏美尔人神话传说中守护神英杜格的形象。这个古怪的神兽展开巨大的双翼,双翼下面有两头对称站立的小鹿,仿佛正在受到英杜格神的严加保护。但由于苏美尔人的古老传说大多失传,英杜格究竟是城邦的象征、古老的神话传说,还是一种宗教崇拜的偶像,至今依然是一个谜。
雕刻名家
蒋少游
蒋少游(?—501年),山东博昌人,北魏文学家、书画家、建筑家、雕刻家。史载其“慧敏机巧,工书画,善画人物及雕刻”,由此受到北魏朝廷汉族重臣的礼遇。后又得到文明皇后冯氏及孝文帝的重视,并委以散骑侍郎、都水使者、前将军、将作大匠、太常少卿等官职。虽然史书只记载蒋少游曾参与建造了太庙太极殿、华林殿池沼等,没有提及他在雕塑方面的成就,但生活在北魏开窟建寺最兴盛的年代,身为“将作大匠”(相当于大型工程的总指挥)的蒋少游,是应该参与了诸如云冈、龙门石窟的开凿并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当时,很多人都对蒋少游身有文才而长期从事工程建设很惋惜,认为这是浪费才华。可蒋少游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喜爱的事业。
雕刻品的分类
雕刻有很多种分类,按照雕刻原料来分,基本上可以分为:贝雕,木雕,石雕,根雕,角雕,牙雕,玉雕,核雕,竹雕等,这些雕刻品基本上都具有艺术收藏的价值。下面就具体来讲一下这些雕刻品。
1.贝雕
在贝壳上进行的雕刻或其它艺术加工,通常也指用贝壳雕刻加工成的雕塑工艺品。
除中国外,意大利、英国、美国等国也有贝壳雕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匠师充分发挥贝壳内层潜在的彩虹般的色泽,雕刻成浮雕侧面肖像的小徽章(cameo)、胸针、首饰。19世纪末,那不勒斯成立了贝壳、珊瑚雕刻学校。至今那不勒斯的珍珠贝浮雕侧面肖像徽章仍然是著名的手工艺品。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匠师以鹦鹉螺雕刻成工艺品。美国印第安人以贝壳装饰服装,或作为首饰,成为传统的手工艺品。
2.木雕
木雕的种类还分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二大类。工艺木雕通常是指流传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工艺木雕又分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它是利用立体圆雕或半圆雕的工艺技术雕制,表现的题材、内容广泛,有花卉、飞禽、走兽、仕女、历史人物等,还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有思想意义的作品。如温州黄杨木雕,产品受清末文人画的造型风格和线条影响,刀法纯朴圆润、结构虚实相生,有诗情画意的特色。实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如:宫灯、落地灯、屏风、镜架、笔架、镜框、钟座、首饰盒、佛龛以及建筑部件、家具雕饰等。还有专为其它工艺品配制装饰的几、案、座、架,如玉器、牙雕、花瓶、首饰,瓷器等,这些艺术品配以木雕装饰,烘托了主体,丰富了整体,并增加了艺术欣赏价值。
3.石雕
按传统的雕件表面造型方式不同分:
(1)浮雕
浮雕即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体感的图像,是半立体型的雕刻品。因图像浮凸于石面而称浮雕。根据石面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分,又分为浅浮雕及高浮雕。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内容比较单一,没有镂空。高浮雕是多层次造像,内容都较繁复,多采取透雕手法镂空。浮雕多用于建筑物的墙壁装饰,还有寺庙的龙柱、抱鼓等。北京故宫的御道就是浮雕。
(2)圆雕
圆雕是单体存在的立体拟造型艺术品,石料每个面都要求进行加工,工艺以镂空技法和精细剁斧见长。此类雕件种类很多,多数以单一石块雕塑,也有由多块石料组合而成的,近年此类雕体发展了多促微型产品,有的小似果核,有的薄如蝉翼,更是巧夺天工,被称为“微雕”。
(3)沉雕
沉雕又称“线雕”,即采用“水磨沉花”雕法的艺术品。此类雕法吸收中国画与意、重叠、线条造型散点透视等传统笔法,石料经平面加工抛光后,描摹图案文字,然后依图刻上线条,以线条粗细深浅程度,利用阴影体现立体感。
(4)影雕
影雕是在早年的“针黑白”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工艺品。
4.根雕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
5.角雕
角雕主要就是用牛角、羊角、狍子角、鹿角等雕刻出各种精美的日用品和玲珑的工艺品。角雕主要指犀牛角雕刻的工艺品。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用兽角制成耳坠、笄、梳、匕等,造型规整,打磨光滑。汉代,大秦(古罗马帝国)、条支(今伊拉克)等国的犀牛角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相传犀牛角有解毒辟邪之功能,如同毒药接触,则毒药发生白沫,因而被帝王所重视,制为杯盏等器皿,以检验食品,从而使犀牛角雕刻成为古代角雕的著名品种。唐、宋、明各代,犀牛角除由外国使节作为礼品赠送帝王外,还流传民间。犀牛角质地坚硬而细密,有纯黑色,称黑犀角;有纯黄色,色如黄金;有带纹理者,如黑色中带黄色纹理,或黄色中带黑色纹理。有的纹理宛如龙、山水、日月星辰等状,但大多呈鱼子或小米状,称为粟纹。犀角雕明清时期,由于工艺美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雕刻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精湛的雕刻艺术扩展到犀角材质中来,这样,形状众多、花纹各异的犀角杯就脱颖而出,闻名于世。
6.牙雕
牙雕一般指的是象牙雕。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很自然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可以与宝玉美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备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7.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玉石的种类非常多,有白玉、黄玉、碧玉、翡翠及玛瑙、绿松石、芙蓉石等。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8.核雕
核雕以其体微艺精难能可贵。它桃核微雕是在桃核和橄榄核上进行雕刻,或者在核桃壳上雕刻。这种在小“核”上施展技艺的民间工艺品,被人们赞誉为“鬼工神技”。桃核自古有辟邪镇灾的功能,故人们喜爱佩戴其饰品,因此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桃核微雕,既是收藏精品,又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按中国习俗,桃为寿的象征,因此古代朝珠只选用桃核。《核舟记》记载天启年间常熟艺人王叔远在一枚小桃核上雕刻出苏东坡泛舟赤壁的故事,船上共刻有5个人,8扇窗,一张箬篷,一支桨、一个炉子,一把壶,一幅手卷,一串念珠;又刻有对联,题名和篆文,共34个字。
9.竹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雕刻技艺的 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竹木雕源于竹木器,从使用竹木器的史前时代开始,到竹木雕艺术独立发展并成熟的明清时代,竹木牙角匏器的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等。
另外还有沙雕,水雕,食品的雕刻等,则是一些具有观赏价值雕刻品。
雕刻名家
戴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