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性格叫忍耐
29110700000030

第30章 忍耐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有人说:“只有经历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虽然没有人如期盼财富和幸福一样望眼欲穿地等待磨难的洗礼,但人生总不会是一帆风顺,总有些坎坷和磨难。面对生活的考验,有些人在逆境中忍耐着,并且坚持了下来,拓展了人生的道路;也有些人刚刚看到困难或是还没来得及经历考验就放弃、逃避了,他们的脚步总在踏出两三步后就缩了回来,如磨盘前的驴子一样原地打转。这样的人注定会一次次品尝失败的苦果,在痛过、悔过、哭过之后,重复扮演着被成功抛弃的角色。

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司马迁历经磨难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弘先河。司马迁的忍耐精神,在历史的长卷中注定会是一个闪光点。

元封元年,汉武帝封泰山,司马谈(司马迁之父)以职任太史公因病而不能从行,临终前他难过地对司马迁说:“我死以后,你必为太史。做了太史,莫忘了我的遗愿。今大汉兴盛,海内一统,上有明主贤君,下有忠臣义士。我身为太史,而未能记载,愧恨不已。你一定要完成我未竟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使他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处石室金柜收藏的文史经籍,诸子百家及各种档案史料。太初元年,他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造成新历,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此后,他秉父遗志着手准备编写《太史公记》(《史记》)。

天汉二年,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不做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直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图强的事迹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决心以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征和元年他终于出狱。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又任命他为中书令。从此他埋首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司马迁面对残酷的宫刑,面对屈辱,依然选择了忍耐,在莫大的艰难中记载了中国三千年的历史,让我们在今天还有机会了解到古人的生活和智慧。“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再一次说明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物都经历过人生的挫折和磨难,都是在忍耐和战胜的交织中成就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