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性格叫忍耐
29110700000079

第79章 华佗学医,名传古今

有一种忍耐不是对某人或对某事的忍耐,而是对自己心性的忍耐,即耐得住寂寞。是“十年面壁”,是“十年磨一剑”,是“十年寒窗”,欲成大事者,耐得寂寞是其基本功。耐得寂寞并不只是消极的淡泊名利,而是在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进取,奋发图强。“十年面壁”“十年磨一剑”“十年寒窗”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大彻大悟”,是“剑一出鞘,谁与争锋”,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华佗学医就是代表。

华佗生于145年,卒于208年,字元化,安徽亳州人,是我国东汉末期的著名医学家。《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直到现在人们还称他为“神医”。

华佗的家乡亳州是个出药的地方,在他幼年的时候因为家贫经常去挖药,懂得了一些药性,他自己试着用简单的药方给人治疗小病,被人称为华先生。他听人说,西山琼林寺有位治化道人,治病如神,是个精通内外两科的名医,便决定到那里去。

在琼林寺的门口华佗遇到一个道童,他迎上前作揖问道:“请问师兄,治化道长可在寺中?”

那道童停步瞥了华佗一眼说:“你有什么事情?”

华佗说:“我名叫华佗,特来投师学医的。”道童又上下打量了一下说:“你在此等候,待我给你禀报一声。”说罢连忙跑了进去。不多时,那道童出来向华佗招手说:“师傅传你进去,快跟我来。”华佗点头称谢,跟着道童走进寺院,来到一座大殿,道童说:“上边就是我家师傅。”

华佗抬头一看,一位老道长头发胡须全是雪一样白。他上前叩头:“给师傅请安。”

治化道人停了半天,才慢慢腾腾地问道:“你是来投师学医的吗?”

华佗答:“是的。”

治化道人说:“你有真心吗?”

华佗说:“有真心。”

治化道人说:“既然有真心,就暂把你收下,做几年的杂活再说吧。”

华佗磕头拜谢了师傅,就跟着治化道人,拐弯抹角来到一个跨院。华佗进里一看,大吃一惊!只见到处睡的都是病人。长疮的、跌伤的、腿断的、出血的、流胺的,真是咕样的病人都有。

治化道人对华佗说:“你就在这里专管打茶、烧水、涮尿盆、洗疮布,侍候病人吧。”

华佗点头说:“是。”这就算开始学医了。从第一天起,他侍候病人就很有耐心,不论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他从没离开过病人。他处处细心,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他都记在心里,甚至连病人每天食量大小都不放过,写在本上。他师兄师弟们见了都耍笑他傻,有福不会享,无事找事做。华佗听了装作没听见,照旧做也的。就这样,他一下子在病人跟前蹲了三年,懂得了不少病的来源和治后结果,什么药治什么病,什么病需要什么样的药,他心里也都记下了,明白了。

这天,华佗照旧在侍候病人。治化道人不声不响地来到他跟前,对他说:

“三年的时间不算短,我看得出你能吃苦,能耐劳,对病人有耐心。孩子,你熬过来了,将来你一定会有出息的。”

华佗听了连忙跪下:“多谢师傅教导。”

治化道人说:“华佗,你在这里巳经磨炼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你认识了不少病症,有了不少的阅历。但是要治好病,还得学一些医书药典。所以我想再让你学三年。”

华佗急忙答道:“多蒙师傅苦心教导,我一定不辜负师傅,用心把医书药典学好。”

治化道人赞叹地说:“你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既然愿意,就随我来吧。”说罢,道人引华佗来到内殿。华佗抬头一看,愣住了!只见到处是药书,满墙是挂图;这边放着炼丹炉,那里摆的是药橱。华佗看了好不喜欢。

治化道人笑着说:“学医好比走路,路只能一步步地走,不能急躁。这里,你看书有书,炼丹有炉,要啥有啥,你自学自练去吧。有不懂的地方,再来问我。”说罢就往后院去了。

却说华佗自到内殿以后,白天炼丹药,夜晚读药书,从不偷懒。日出日落,暑去寒来,转眼之间三年又过去了。这天夜里,华佗正攻读药书,忽然一个道童跑来惊慌地说:“华师兄,不好了!咱师傅得了重病,请你赶快去看!”

华佗听了,没顾得收拾药书,就连忙往后院跑去。进了师傅的卧房,只见师傅面色蜡黄,两眼紧闭,口吐白沫,手脚僵硬。华佗上前摸了摸师傅的额头,又按了按脉,看了看神色,停了半晌,才笑着对众师兄师弟说:“师傅没有大病,等等自会好的。”

众人一听都很生气,齐说:“你甭充名医,师傅的病那么重,你怎么说没病?”华佗说:“我凭望、闻、问、切,察言观色来推断,不是胡言乱语。”

众道童听了更气,都说:“我们不懂那一套,耽误师傅的病你可吃罪不起。”众人正七言八语地吵着嘴,只见治化道人忽地坐起来说:“他能吃罪得起。”大伙一看,都愣住了,齐问:“师傅,你的病好了吗?”

治化道人哈哈大笑说:“你们华师兄说得对,我没有病,是特意装扮来试试你们的本领的。”

众人听了,个个惭愧,免言可对,——告退回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