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9112200000011

第11章 培养孩子的成功品质(3)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一切均被安排得妥妥帖帖,根本用不着自己去努力,去进取。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一些孩子缺乏进取心。其实,父母也不可忽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肯定孩子的才能,如孩子确认要干某件事时,做父母的应给予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的才能,并鼓励说:“你行,你真行。”这样,孩子会倍受鼓舞,努力进取的决心可想而知了。其次,当孩子有些失败时,尽量不要训斥孩子,而是耐心细致地给孩子找原因,分析情况,确定改进方法。试想,如果孩子稍有不顺父母就谴责,这样的孩子日后他的进取心会上哪儿呢?第三,对于一些特别胆小怕事的孩子,家长应多加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让他们通过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孩子逐步形成“我能,我行”的自信心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

6.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告诉孩子要说“让我自己来!”这是一种竞争意识,从其实质来说就是主动精神,也就是“我要学,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学,要我做”。因此,对父母来说,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首先表现为对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只要孩子能做的就不帮他做,只要孩子能说的就不代替他说,只要孩子能想的就鼓励他去想。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意识到: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去努力、去争取。

7.父母的赞赏要不厌其烦,指责要适可而止

当孩子做了好事,应当充分肯定他,为他讲解这样做对人、对已、对环境的影响,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可以对周围的人产生多么好的影响;当孩子做错事时需要提醒甚至纠正他们,但当他们改正错误养成了好习惯后,父母还要给他们足够的肯定,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信心,进一步巩固良好习惯。虽然每个进步都要赞许确实很累,但是必须坚持,因为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成功的意识是在表扬和激励中不断地前进发展的。

怎样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一个具有领导力的人。一个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能够带领大家的人。领导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父母不要只想着开发孩子的智能,而错过了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一个有领导才能的孩子,将来才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孩子的领导才能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在发挥领导才能的过程中,孩子的综合分析、创造、决策、应变、协调、任贤、语言表达、自学等能力会得到相应的锻炼。

孩子在同伴群体中领导地位的树立和领导才能的体现,与普通意义上成人群体中领导地位的树立和才能体现不同,它不是由权力因素,而主要是由非权力因素决定。具有这种影响力的孩子比较自信,而且其应变、交往、语言表达等能力也较其他孩子强,常常使同伴对其产生亲切感、信赖感和佩服感。

领导才能不但对孩子将来有好处,对孩子目前在学校里的表现也有帮助。孩子在教室及课余活动中所表现的领导才能,比智力或学业成绩更能准确地预测他们未来的成就。

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领导才能呢?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当交给孩子一项任务时,他能充分自信地去完成。这些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他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特别是当孩子参与和他具有同等能力的伙伴进行竞赛时,他不但敢于参加,而且跃跃欲试,有一种非成功而不罢休的劲头。有些孩子却缺乏自信或者依赖性很强,所以总也不敢承接单独去完成的任务。其实,依赖性是孩子丧失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父母对孩子不应娇惯,哪怕是孩子病后,也应该尽量让他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

2.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由于领导者总是要用别人来做事的,因此,领导者要有能力理解别人,与人沟通,协调矛盾,解决分歧。这样,他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别人才会听他的。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必须培养孩子理解别人、团结别人、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对于孩子来说,其责任感主要表现在他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处理日常生活各种事情的态度上。因此,父母不仅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让孩子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待父母交给的任务以及在群体活动中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要认真完成。

4.培养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不仅如此,还必须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的实践、生活中去,解决实践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领导能力,必须让孩子认真学习,积累知识,不断地学会运用知识。

5.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经常听到孩子说:当小孩真不好,什么都得听大人的,要是我是大人就好了……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原因很清楚。许多父母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所以一切都替他安排得好好的,甚至连孩子和谁玩、玩什么、用什么玩、怎样玩、在游戏中当什么角色等等都要父母来决定。其实,孩子拥有自己独特的世界,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感受“自我”和“自我存在”,具有强烈的独立行动的愿望并开始了决策。因此,父母应尊重孩子在兴趣选择、价值判断等方面享有的权力,以最大的信任、必要的指导和最低限度的帮助促进他独立自主性的发展。

6.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领导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创新能力潜藏在每个孩子身上,甚至是3-4岁的孩子都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如果这时能及时、科学地进行开发、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会很好地发展。例如,用奖励的方式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天性好奇,对周围事物有探索的兴趣,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因某一具体行为受到奖励时,就意味着这一行为日后更有可能发生,同样道理,凡是因好奇心而受到奖励的孩子,都愿意继续进行某种试验和探索。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7.培养孩子善于用人、善于组织的能力

领导者在制定计划解决一些大问题时,需要不同的人共同去做,他要对大家进行分工。这样,他需要知道谁适合干什么,并善于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去解决大问题,完成共同的任务。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善于用人、善于组织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多与同伴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孩子;父母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玩,但要扮演被领导的角色。

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有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反应,他们往往会用逃避的方式来避开那些挫折。想要改变这种现象,唯一的方法就是父母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向挫折发起挑战。

挫折,就是指当事情的发生并没有让人感到预期的情境与感受时,人们的内心的一种感受。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在面对挫折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当他想要玩某个玩具时,妈妈把玩具收起来;当他想吃零食的时候,妈妈加以阻挠,这些事情都可以导致他的挫折感的形成。年龄小的时候,孩子通常是通过哭闹或是大发脾气的方式来表现。年纪大的一点的孩子,他们就会和年纪小的孩子的挫折感来源不一样了,当他们遇到什么挫折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或是和预期想象的不一样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生气、沮丧等负面的情绪。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挫折的发生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既然没有办法避免,那就只有让它发生,只有让孩子学会在面对挫折时的正确对待方法。那么,父母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战胜内心的恐惧,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呢?

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

很多父母都认为,年纪小的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也是弱的,所以对孩子的保护就显得有些过了。父母认为不应该让孩子遭受过多的挫折,这样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父母的这种观念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对于挫折的认识和理解。

正确来说,让孩子受点挫折和磨难是对他有好处的。孩子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发展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丰富孩子的知识,提高他的能力。所以,对于挫折的教育价值,父母应该让他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磨炼意志、提高适应能力的好方法。

当然,如果父母把挫折教育看成是一种吃苦教育,专门让孩子参加一些以吃苦教育为主的夏令营,或者参加一些探险、到边远穷山村去体验的活动等,只能说,这只是一种片面的挫折教育,或者只能说是挫折教育的一个方面。

要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孩子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和不如意,父母可以把自己在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执着、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就是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2.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能独立面对挫折,较好地解决问题,这些就是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美国教育方面的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拥有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很多美国大学生都是自己去挣钱来交学费的。孩子成家的时候,父母往往也只送上一个祝福,而不像中国父母那样要为儿子买房子、为女儿置办嫁妆等。

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可以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独立睡眠,让孩子自己吃饭、入厕、穿衣服、整理床铺、收拾玩具等;孩子的年纪稍微大一些,就可以让他打扫房间、替父母买东西等;再大一些,可以要求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自己挣钱来花等。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不要产生分歧,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培养。只有从小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他才可能在生活中成熟起来,提高抗挫折能力。

3.给孩子设定一些挫折障碍

挫折会光临每个人,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在他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苦难、阻碍。如果孩子平时的一切都很顺利,那么,一旦遇到了一些不顺利的事情他们就会感到紧张,从而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在孩子的生活或是学习中安排一些困难,让孩子习惯了面对挫折,当他们一次次地经历挫折之后,他们就会从中找到解决挫折的方法。

在安排挫折的时候,父母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障碍性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增强其韧性,同时又不会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限度。比如说,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如果孩子想要一种东西,父母可以不用马上拿给他,让他自己动脑筋去想办法,看怎么样才能够拿到。对于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参加各种劳动,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艰辛;也可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游戏,在游戏中让他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等。

4.鼓励孩子克服挫折

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反应,父母要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当孩子一次次面对困难并且一次次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就会增添勇气,激起战胜困难的愿望。这样,他们害怕的心理也就会消失,而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这时候孩子会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去克服困难了,抗挫折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5.在孩子失败后,温情地鼓励孩子

可以说,不如意的事情充斥着我们的整个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家人的温情与支持就是他们信心的来源。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一帆风顺,不要让任何磨难降临到孩子的头上,但是挫折却会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孩子的一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只好把它当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它。所以,当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用温情去温暖孩子受挫的心,对孩子进行引导,避免挫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可抹灭的伤害。

6.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孩子处理困难和挫折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随时准备行动,把握机会或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更果断。

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的应变能力进行锻炼。通过锻炼之后,会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首先,可以让孩子有适应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的能力,孩子会把自己身体某个不舒服的部位及时告诉成人;当他们感到烦恼的时候,会选择向父母或知心伙伴倾诉,而不是让烦恼把自己淹没。

其次,让孩子有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比如,应该知道早晚气温不同;应该注意保暖;应该知道出门要带什么东西;应该知道不同的地方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等。

再次,可以让孩子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有应变能力。比如,当孩子一个人待在家里,遇到突然停电时,他们会知道怎么样去点燃蜡烛、开手电筒;当他们遇到陌生人问路时,应该怎样避免被骗等。

最后,让孩子有对不同事物做出不同反应的能力。比如,虽然说要相信他人,但是,当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或者心存不良的人时,他们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如果父母生病了应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都要教孩子去判断,当面对这类事情的时候该怎么办。

只有培养孩子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遭到任何紧急情况才会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一个人的人生注定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既有峰顶也有低谷,没有谁可以永远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背时背运、道尽途穷。所有的挫折都会有尽头,只要一个人拼力攀登,就可以更快地到达顶峰;只要一个人主动奋斗,就可以更快地突破逆境。

怎样培养孩子的毅力

毅力也称意志力或坚持力,它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最重要品质之一。意志薄弱是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表现为做事不能自始自终,面对困难依赖成人帮助,独立性差。这种结果与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有关,父母必须重视对孩子毅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毅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现在很多孩子身上都缺乏毅力,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毅力,实际上是在为孩子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毅力呢?

1.给孩子制定目标

父母应指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短期与长远的目标,使之有努力的奋斗方向。孩子心里有了目标,有了奔头,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努力,表现也会变得坚毅并充满勇气。

2.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由于自信仍是毅力的“精神基础”,自卑者往往难有毅力。因此,父母应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方面,来培养孩子的毅力。

3.让孩子独立活动

应尽可能让孩子独立活动,如让他自己穿衣,收拾玩具,完成作业等。孩子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克服外部困难与内部障碍,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中,可以使其毅力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