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无劳动的兴趣和习惯,将影响自己的一生。大量事实表明,不论知识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收入如何,种族肤色如何,凡是从小爱做家务、热爱劳动的长大以后往往特别能干,工作成就大,生活也很美满。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性逐渐增强,看到大人劳动,也产生了自己动手跟着干的愿望和要求。做父母的要抓住孩子的这一特性,鼓励、放手让孩子也跟着自己一起干,使他们增强独立活动的能力,以养成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习惯。
1.让孩子做“小帮手”
孩子很小就有了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只是由于受到父母过多的干预、训斥才逐渐地被压抑、被驱除了,这其实是很可悲的事。为什么不利用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动手干点活呢?当然,孩子有时会显得笨手笨脚,甚至反而把事情弄糟,这是不奇怪的。只要父母热心又耐心地教给他们有关的知识与技能,鼓励他们去做,他们最终是能学会并做好的。平时要给孩子分配点任务。让孩子完成的事,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任务要布置得具体、明确,比如给花浇水,几天浇一次,每次在什么时间浇,怎样浇,都要教给孩子。这种家务劳动责任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给孩子指导和鼓励
有的父母嫌孩子干不好、干得慢而不让孩子劳动;也有的父母因怕孩子弄脏了衣服或手脚,或因打翻摔碎了东西而不让孩子干活,这些都是不对的。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学会劳动的程序和方法,如洗脸,要教他先用湿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毛巾擦脏了洗干净再擦。孩子劳动过程中遇到困难要给予鼓励,有进步时要表扬。特别是在劳动后,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常常会感到愉快。这种劳动后愉快的感受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所不可缺少的,父母要给予赞扬和鼓励,切不可无动于衷,否则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就不能持久。
3.增强劳动的趣味性
增强劳动的趣味性,是调动孩子劳动积极性的一大法宝。比如采取竞赛的形式,既可以满足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又可以使劳动富有情趣。父母还要通过劳动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表现力和思维能力,因为孩子的劳动离不开这几种能力。正确地组织孩子参加劳动的过程,也就是发展他们智力的过程。例如,孩子试着洗衣服,就可以让他们观察肥皂在水中会溶解、起泡,能够洗净东西等,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
4.扩大孩子的劳动圈
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宜逐步扩大孩子的劳动圈。孩子的劳动圈,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个人生活自理劳动,第二是家务劳动,第三是社会公益劳动及生产劳动。孩子在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下,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要让他们做些家务劳动,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只有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劳动过程中,才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孩子来说,参加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是有益处的,如在房前屋后种丝瓜、小白菜、向日葵、小葱等,做小木凳、小垃圾斗、小布垫等。这些活动可以使孩子掌握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让他们体会劳动与生活的关系,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现在城市家庭没有开展这些简单生产劳动的条件,父母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到近郊去看看菜农是怎样种菜的,到工厂去看看工人是怎样生产的。寒暑假时间较长,可以联系一两个固定的地方(如农村亲戚朋友家),让孩子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人由于不讲卫生而染上急性或慢性疾病。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疾病,更应注意讲究卫生。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在现实生活中,确有那么一些人不怎么讲究卫生,而身体也还健康,但是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不是由于卫生造成的,而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活动充分,营养齐全等。如果他们再注意讲究卫生,身体会更加健壮。
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更应注意讲究卫生。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1.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育孩子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地下拣的东西绝对不能随便往嘴里放,生吃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削皮。有的孩子生吃瓜果时只在自来水龙头下把瓜果一冲就算洗过了,其实这达不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应该用刷子或丝瓜瓤擦上洗涤液把瓜果刷洗干净,再冲洗两遍,然后用干净的布擦干净才能吃。
2. 培养孩子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的习惯
勤理发、洗头、洗澡、剪指甲。这不仅能清洁身体,保证卫生,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
看书、绘画时保持正确的姿势,即眼距书本一尺,胸距桌沿一拳,握笔时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不在光线太强、太弱的地方看书和绘画,不用手或脏手帕擦眼睛。
保护鼻道,不抠鼻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在经过鼻腔时变得洁净、温暖和湿润,保护呼吸道和肺,使它们免受伤害。
不挖耳朵,不将异物塞入耳内,洗脸洗澡时不把水弄进耳内,以免损伤鼓膜,引起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教孩子经常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干净整齐,所有的扣子是否扣上了,鞋带是否系好了。女孩子要经常洗头发,注意自己的头发是否整齐。
2. 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
常言道:饭前便后要洗手,肠道疾病不会有。睡前洗干净,睡觉也轻松。其实好处何止这些,良好的盥洗习惯会使孩子收到更多的益处。
(1)教孩子饭前便后洗手
人的双手每天要接触很多东西,最易沾染上各种污物和细菌。据查,一只未洗净的手上有四万到四十万个细菌,一克重的指甲垢里藏的细菌和虫卵就有三十八亿之多。所以父母一定要使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和手脏时及时洗手的习惯。
父母应耐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因为手上摸了许多脏东西,在吃饭前不洗干净,吃进肚子里就会生病,肚子就会长出虫子来。”孩子很容易明白这样的道理,会愉快地去洗手。但孩子往往几天新鲜,坚持不了多久,在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提醒孩子。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也有着很大影响,只要持之以恒,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父母要为孩子准备好肥皂、擦手毛巾,放在孩子自己容易取拿的地方,要让孩子用流动水洗手,这样符合卫生要求。父母还要提醒孩子,掌心手背都要洗,并教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往往通过父母的一次示范动作,孩子就心领神会,很快学会自己洗手了。
(2)早晚刷牙、洗脸,饭后漱口
父母要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洗脸,饭后漱口的习惯。
刷牙的目的是把残留在牙缝和口腔里的食物刷干净,起到保护牙齿和口腔清洁的作用。如果不刷牙或不会正确地刷牙,口腔里残留的食物就要变质,细菌就会很快地繁殖,不断地侵蚀牙齿,还会引起口臭和牙痛。为了保护口腔清洁卫生,预防牙病,儿童时期就要养成天天睡前刷牙的卫生习惯。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乳牙早晚要换,不必注意对它的保护,这是错误的。如果不注意保护乳牙,一旦它被龋坏,将影响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乳牙被龋蚀还会影响恒牙的生长发育。
要教孩子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即竖刷法。刷上牙时要从上往下刷,刷下牙时要从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要刷,保证每个牙面都刷到。刷后用清水漱口,千万不要左右横刷牙齿,因为横刷不但刷不干净牙齿,还容易磨损牙齿和牙床,破坏牙齿表面的保护层——釉,容易使牙龈出血,患牙周炎等疾病。
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比较差,一两次的早晚刷牙并不能形成习惯,所以父母特别要督促提醒,才能使孩子刷牙的良好习惯不断强化,并逐渐变成自觉的行动。
(3)洗脚
睡前用温水洗脚能迅速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使脚部肌肉松弛,感觉舒服,易于入睡。先卷好裤腿,把脚放到水里泡一会儿,用手擦肥皂搓洗脚面、脚跟和小腿,然后用清水冲洗,再用毛巾擦干。
只要父母有耐心,孩子会自然地养成良好盥洗的习惯。
3. 教育孩子养成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好习惯
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和擤鼻涕,不随地大小便。这对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据化验,马路上20%的痰都带病菌,结核病人的一口痰里就大约有四、五千个结核菌,这些带病菌的痰干了以后,随风到处飞扬,污染空气,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从孩子到大人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另外人在患病时咽喉和鼻腔里往往有大量的病菌,打喷嚏时很容易将病菌喷出来,所以应该教孩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
不乱涂墙壁,不踩桌椅。不仅在家里要做到这点,而且在公园、电影院、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也要做到。
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件平凡而细致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一贯地要求孩子。通常运用示范、讲解、提示、练习等方法,给孩子以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当孩子还不会做某件事情时,我们就要向孩子示范并伴随着讲解,教给他们如何做。如果孩子已经会做这些事情,只是还没有完全形成习惯,那么大人就需提醒他们,从而帮助孩子完成这些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并逐渐养成习惯。
父母接待“小客人”时的礼仪
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同学或朋友,这也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现。当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来访时,作为父母,应该把他们当作“小客人”,要遵守相关礼仪,这不但会体现出自身的素质,还会为孩子做出榜样。
培根曾说过:“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非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都说明一个人能否交到几个好朋友是极其重要的,也正因为这样,做父母的应当重视孩子的交友问题。而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来访时,父母能否给予礼貌的对待,也同样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首先,父母应尊重孩子的同学或朋友,并尊重他们的友谊。当孩子有同学或朋友来家时,如果父母方便,也应该出来欢迎,热情招呼并帮助孩子进行接待。若居住条件较好,可以让孩子和同学或朋友进屋里小聚。若居住条件较差,又不能回避的话,至少父母应尽量不干扰,不影响孩子们说话和娱乐。
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应该成为子女的榜样。父母本身的言行必须符合文明礼貌的要求。如发现自己的邻居或朋友当着孩子们的面说粗俗话,开低级趣味的玩笑,应要求他们停止,并请他们暂时回避。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和孩子的来客,而且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在同学或朋友面前感到难堪。
再次,父母对自己孩子和同学或朋友间的交谈、娱乐不干扰,并不意味着不加关心、不加引导或不加指导,如果发觉他们是在说不正当的话或搞不正当的活动,父母必须及时以平等的态度去给予帮助和指点,以使他们的友谊健康发展,这样做,与礼仪的要求并无矛盾。
第四,若孩子和来访的同学、朋友欢迎父母与他们一起聊天和娱乐,父母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若上门的同学、朋友是难得来的,有条件的话,父母应主动热情地留饭。
第五,若孩子的同学或朋友来访是由于遇上了困难,父母只要确有可能,也应从旁给予帮助。
第六,若孩子与来访的同学、朋友发生意见纠纷,父母不应坐视不管,而应主动关心、帮助解决,但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不可袒护、包庇自己的孩子。
第七,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必要的娱乐活动,最好开展一些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如郊游、集邮、下棋、打球,也可以组织唱歌跳舞,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得到积极的放松。
第八,当孩子的同学或朋友告辞时,父母如果方便的话,也应热情相送,并欢迎他们下次再来。
多参与孩子的活动
如果父母不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度过,那么再怎么强调要与孩子交流都是徒劳的。当父母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时,不但彼此都是快乐的,而且还是父母与孩子们交流的最好的机会。
一位父亲曾讲述了在一个秋日的下午,他与他十几岁的儿子在一起共同度过的几个小时的故事。当时他们在自家的院子里搬运肥料,收拾整理。他说:“小桑迪才13岁。新的学年刚刚开始。我也担心诸如他在学校里的安全、遇到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那天下午我们在一起铲脏东西,整理院子时,我们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长时间友好的谈话。我们谈到了很多事情:他的老师,他对老师的评价,在学校里老找他麻烦的孩子,健康课上对吸毒的讨论,等等。从那天以后,我觉得我与他接近了。”
要想让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感到快乐,这需要父母的配合。父母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同时,父母也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和除家庭之外的社会活动。
通过参与孩子的活动,父母还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腾出一段特定时间与孩子一起从事爱好,是无比重要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学会持之以恒的品质,掌握其他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你就要用你自己的兴趣、可依赖性及独特的指导,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是明智的。
比如,如果你正帮助年幼的孩子学习一项魔术戏法,你自己首先应该掌握,然后才能教会孩子,进而鼓励他练习戏法和表演。如果孩子年龄稍大一些,那么你就应该带他去图书馆,找本关于魔术和魔术家的书,看这方面的电影和录像,帮助他造一个表演台或者在电脑中找到这方面的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父母应该不断地赞扬和鼓励孩子,以增强他的耐心和耐力。在孩子厌烦或灰心丧气时,你可以建议他休息5分钟,但其后要立即投入工作。不要因为自己不感兴趣或疲劳就泄孩子的气,要他们“今天就这样吧”,或者让他们干些别的有兴趣的事。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请记住,孩子天性顽强,有弹性,在他们沮丧泄气之时,你纵容他们,就等于损害了这些天生的优点。你在定向及参与程度上要稍有变化,尤其在孩子具有注意力不持久、缺乏动力等问题时更应该如此。要确保自己的爱好与孩子的水平相适应。如果太难,与学校作业十分相像,许多孩子会失去兴趣。如果太简单,没有一点挑战性,那么就不可能让孩子长久保持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