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取得成功,但对于孩子将来如何才能取得成功却较为迷茫。父母要知道,成功是需要成功品质的,要想让孩子将来能出类拔萃,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成功品质。
怎样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
健全的自尊感和自信心能使孩子亢奋、进取,坚定地去追求成功。自信是孩子心灵的保护层,一旦受到伤害,就会犹如树苗的表皮被剥去一样,最终有可能导致整棵大树的枯萎。
父母要善于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溺爱孩子或者蔑视孩子创造性的行为,都会扼杀孩子的自信。
目前,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观念已逐渐兴起。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普遍认为,对待事物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父母只有培养孩子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的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才能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不断的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父母的鼓励能使孩子产生自信,这是做父母的应时刻关注的。
天下父母没有不关心自己的孩子的,然而他们对孩子的关爱方式却各有不同。同样是孩子没把作业做好,父母所持的态度不同,教育效果也就不大相同。
一位父亲发现孩子的作业写得特别潦草,很生气地对孩子说:“你的作业太乱,跟耗子啃过似的,你必须给我重写一遍!”孩子看着非常生气的父亲,心中特别不安。然而父命难违,不得不重新写了一遍。但由于孩子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写的,其结果与第一次自然相差无几。
另外一位父亲发现了同样的情况后,也很生气,但他努力克制了自己的感情冲动。他认为,不是孩子不能写好,而是由于态度不够认真所致。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把孩子批评一顿,还不如激励他,给他信心,让他下次写好。于是这位父亲态度和蔼而亲切地对孩子说:“你的作业有些潦草,不符合要求,要重写。我知道,要你重写你是不大乐意的。可我为什么要让你重写呢?因为我相信,你第二遍比第一遍会写得好得多。”孩子一听父亲这语重心长的言语,开头有点不高兴,可仔细一想,就深深体会到严明而慈祥的父亲的期望和信任,这种无形的力量使他受到激励,促使他很快又重写了一遍,而且,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写得相当好。
这两位父亲同样是要求孩子重写,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教育效果呢?就是因为前一位父亲严厉的批评,给孩子施加的是压力;而另一位父亲在批评时所含带的信任和期望,给予孩子的却是一种驱动力。
恐怕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教育能达到上述第二位父亲的效果,这就需要父母学会在批评时鼓励自己的孩子。
自信心并非天生的,而要靠后天的培养。父母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是责无旁贷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呢?以下是专家的一些建议。
1.强化孩子对自我的积极认识
自信建立在充分估价自己的基础上,认识不到或低估自己的潜能都不利于自信的建立。事实证明,孩子对自己的潜能、长处和不足往往没有把握,很多时候他们是靠别人的评价来确定自我价值的。因此,孩子需要他人的引导、帮助和认可。对孩子思想和行为的肯定,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信就会在不断的鼓励中得以提高。
对孩子要多以肯定的方式加以鼓励。在强化孩子对自我的积极认识的时候,要用语言肯定,最好不要用物质奖励,更不要以物质利益去刺激他争取领先地位。当孩子在某方面失败时,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其再尝试,争取成功。因为,假若父母一味求全责备,求好心切,过多指责,那么孩子得到的信号将是“我不行”,孩子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将在长期的责难声中消退,以至丧失殆尽。
为了改变一些“差生”的心理,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创造一种“心情交流法”,并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他们邀请一部分“差生”办了一个集体治疗小组。这些学生成绩已到了可能被勒令退学的地步。在每周一次的会议上,每个人都畅谈自己的苦经,比如,当前面临的压力、家人朋友对自己不正确的态度等。这种方式,使这些学生第一次感到自己不是孤独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恐惧感和情绪压力。加之心理学家必要的心理指导,这组学生在期末考试时,有75%的人通过了考试。
父母要强化孩子对自我的积极认识,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拥有巨大的潜能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使其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领域足够努力,并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2.父母应该给予孩子多方面的鼓励和表扬
孩子需要保护,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父母对孩子可以从完全保护、适度保护、微量保护到完全放手让其独立。对孩子过度的保护,会使孩子在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及心理等方面形成依赖性与不成熟性,带给孩子的信号不是“我爱你”,而是我觉得“你不行,你离不开我的保护”、“我不信任你!”这无疑是对孩子自信心的沉重打击。
再弱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父母要从发现孩子的优点入手,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地强化他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孩子取得了进步和成功,父母的鼓励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孩子失败了,父母的鼓励可以提高他们再尝试的勇气和自信心。
父母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因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话具有很大的权威性。父母不仅不要经常谈论孩子的缺点,更不能对孩子说结论性的话,比如说“笨蛋”“你没治了”等话。可能在父母而言,只是一时“随口而出”,而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常常会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即使父母发现了孩子的某些缺点,也要采用暗示的方法告知孩子,以避免对孩子产生心理压力。
父母应不断地寻找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表扬要有根有据,而且要细水长流,使孩子不感到虚伪造作。同时,父母应避免在表扬时加入消极的评语,或者拿孩子与他人进行对比等,致使表扬作用受到影响。
总之,鼓励和表扬能帮助孩子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看到自己重要的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3.让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潜力很大。一般来说,人的一生只用了自己潜力的 10%。所以,只要充满自信,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成才,都可以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但是,父母仅仅这样教育鼓励孩子是不够的,还需要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教育他们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而要踏踏实实地努力。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期望过高、难以实现目标而使自信心受挫。诚然,这样做首先要求父母的期望要合理,要针对孩子实际,切不可盲目与人攀比。
此外,对孩子应适当降低标准,让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就很难实现目标,就很难建立起信心。如果父母针对孩子的实际水平适当地降低标准,孩子就很容易取得成功。成功对于孩子来说,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自信效果。孩子会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充分的自信,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4.多给孩子讲在逆境中成功者的事例
无论国内国外,乃至孩子身边,都有很多天赋平平或身处逆境,但不甘平庸、不屈服于命运安排,顽强拼搏,终于取得成功的榜样。父母运用这些榜样引导孩子,可以为培养孩子自信的好习惯提供活生生的依据。因为这样的事例往往能给孩子这样的感觉:这些人条件还不如我,他们能取得成功,我肯定也能行。
5.适当夸大孩子的进步
即使孩子没有进步,父母也应该寻找机会进行鼓励。如果孩子确实有了进步,父母就应该及时夸奖他们“进步挺大”。这样一般都可以调动孩子心中的积极因素,促使孩子期望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奇效。
怎样培养孩子的乐观品质
孩子的乐观品质首先来自家庭的和谐、幸福的气氛,来源于父母的乐观自信和幽默豁达——父母将能将自己的乐观精神感染给孩子。这样,孩子即使在以后的生活中碰到困难挫折,他也能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具备较高的心理承受力,能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的目标。
有位英国母亲说:“我的孩子不一定要万众瞩目,也不一定要成为世界首富,但他一定要快乐,不管在顺境还是逆境永远保持快乐的能力和智慧。”每个孩子从生下来就具有这种智慧与能力,而这种智慧与能力比考试得第一名更有意义,这种快乐与智慧可以让人学会以健康的姿态来热爱生活,并温暖地度过一生。
父母怎样培养孩子乐观的品质呢?
1.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如果给予孩子物质的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父母应使孩子懂得,人生的快乐并不取决于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少。别把孩子宠坏“给孩子太多会令他们误以为追求物质就是快乐之源。”家庭心理学家这样说。有人发现拿走了孩子大部分玩具后,他们反而变得更会动脑筋去玩,因而也更快乐。不重物质的孩子即使拥有得少一些也会很满足,因为他们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手头所有的东西。这并不是说永远不给孩子东西,只是不应该使孩子误以为快乐就是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东西。
2.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为孩子提供多种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孩子有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就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倘若只有一种事物令你快乐,那你就相当危险。举个例子,某个孩子可能因为错过了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而整晚都不开心;但另一个兴趣广泛的孩子,他就会改为看书或游戏,并同样自得其乐。
3.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让孩子懂得与人和睦相处、与人关系融洽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条件。父母不能完全支配孩子的社交生活,但却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亲热关系,引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父母可以尽量安排孩子常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如参加同龄儿童的游戏活动,或带孩子到游乐场跟小朋友玩耍;要是能随时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那就更好。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态度。有时候,请孩子谈谈家里的人和事,谈谈故事或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可能会有的感受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4.和负面评论说再见
成人们时常对各种人与事进行评论,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例如,父母评论孩子幼儿园的园长很无能,或者儿童医院医生很马虎等等。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评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但事实上,它们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从而失去安全感,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们本质上都是好人。
5.给孩子树立一个实际的目标
建立一个可行的计划,树立一个实际的目标,让孩子自己努力去实现。当孩子不断看到努力的成果,乐观、自信自然会充溢孩子的小脑袋。切记少用、不用否定性、伤害孩子积极性、自尊心的批评。即使孩子真的犯了错误,在客观上分析、指正之后,再教他正确的方法,而不应过多地替他惋惜、后悔,如“你要是那么做,一切就好办了”等。孩子沉湎于回忆、懊悔多一分,他的乐观精神便会少一分。
6.教导孩子要不屈不挠
应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父母要让他知道任何困难都会有一线转机,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情。倘有出现经过孩子努力也没能扭转的情况,父母便应该帮助孩子寻求安慰自己的办法,可听音乐、看书、向别人倾诉心声等。
7.让孩子全身心投入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而兴趣爱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种技能,例如集邮、拼图等,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8.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
是指导还是控制孩子的行为,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应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决定选择什么、做什么。一个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自然会是一个快乐的人。
9.让孩子运动起来
无数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强壮、体力充沛会带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让孩子快乐。另外,对孩子来说,跑、跳、游泳、骑车等等体育运动本身就十分有趣,而这恰恰就是快乐的源泉。
10.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与和谐
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品质的一个主要因素。有关资料表明,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幸福生活的比在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尤其需要父母的榜样力量。懒懒散散、生活懈怠、做事没有信心、经常半途而废的父母,是难以培养出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孩子的。
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很多孩子从小不太可能经历艰难困苦。这就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也很难养成坚强的性格。然而,孩子将来所要面对的却是复杂的社会,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没有坚强的性格,是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三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即勇敢面对困难,并坚持到底;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孩子具有坚强的意志、美好的心灵、活泼开朗的个性,为造就合格人才奠定基础,父母应从小注意锻炼孩子的意志,重视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这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受到不同教育的孩子,他们的意志力、自信心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的孩子有一股韧劲儿,做什么事情都愿意亲自试一下,有点磕碰也不会哭;但也有的孩子胆小怕事,碰到生人往后躲,做什么事情也不敢试一下,父母一批评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