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反馈是现代管理系统十分重要的手段。所谓反馈,就是把控制系统的信息(又称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制系统后产生的结果(真实信息)再输送回来,并对信息再输出起到影响和控制作用。控制论的创始者维纳称反馈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就是“根据过去的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控制,一般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如果系统的给定信息与真实信息的差异倾向于加剧系统正在进行的偏离目标的运动,那么它就使系统趋向于不稳定状态,乃致破坏稳定状态;如果两者之差倾向于纠正系统正在偏离目标的运动,那么它就使系统趋向于稳定状态。前者称正反馈;后者称负反馈。在控制系统中,一般是用负反馈系统来调节和控制系统,做合乎目的的运动。因为,实际上任何一个系统不论是生物的或机械的运动,总要受到内部状态或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使真实运动状态偏离给定状态。这时系统的确定性就减少,而不确定性增大,反馈就是利用这两种状态的差异来解决系统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对矛盾,使系统达到稳定的有效方法。
管理活动中的反馈到处可见:党和国家了解群众对方针、政策的反映;企业访问用户及企业的生产进度日报和各种统计、会计报表等都属于反馈之列。
反馈控制也称“过后行为控制”,其缺点是“滞后性”,虽然事后总结经验教训,作为将来的借鉴,但有时已经造成损失。如质量检验,虽然通过废品率可以发现生产中的问题,但经济损失已经不可挽回。因此,人们提倡“前馈”控制法,也就是利用对被管理对象发生变化规律的认识与预测,提前修正行动。如高射炮打飞机,必须根据飞机的飞行方向、速度,算出飞机“提前量”的位置,作为射击目标。又如预测气候不好,影响收成,提前挖井,兴修水利或安排粮食进口;市场原材料供应紧张,可增加购买贮存量。
一个管理系统可分解为决策与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接受单位。决策、指挥中心是司令部,管理的起点是由决策、指挥中心发出指令。指令一方面发向执行机构,同时又发向监督机构,监督执行情况。指令执行效果输入接受单位,接受单位和监督单应把执行的情况,分别反馈到决策中心;决策中心根据情况再发出新的指令。管理的封闭回路中的信息不断流动,推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管理内部结构如果不封闭,就会出现许多漏洞,试想下达了指令,执行好坏没有人检查、监督,就难以完成预计的任务;如果执行者自己检查执行情况,就可能报喜不报忧。不封闭的管理等于没有回路的输电线,就等于数学上没有解的联立方程,就像孩子们下斗兽棋,大象吃老虎,老虎吃狼,狼吃狗,狗吃猫,猫吃鼠,最后老鼠一定能够吃大象才封闭,否则,斗兽棋就斗不下去。
军事管理也必须具有严密性。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这天是星期日,美国官兵度假,雷达关闭,飞机舰只停航,高射炮位无人,结果美军损失极大,被炸毁8艘战列舰、10艘其它主要舰只、180架飞机,3500名美军死亡。事件发生前5小时,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发出“严密戒备”的电令。原来日军偷袭前夕,美军就截获了表明日本将要进攻美国的重要情报。然而电报联络机构假日不工作,电令传递梗阻,终导致严重的惨局。从军事管理上说,其原因是违背了封闭原理,失去了严密性。
管理系统中纵向结构必须是封闭的,要一层管住一层,一层对一层负责,并形成回路。厂长任命车间主任,车间主任任命班、组长、班组长管工人,但厂长必须由职工(或职工选出的代表)选举产生,厂长对职工负责,这就构成了管理回路。厂长如果眼里没有群众,下次就难选上。
封闭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从空间上说,封闭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与外界有着输入输出的关系,一环扣一环,以致无穷尽。从时间上说,一劳永逸的封闭是没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情况的变化,原来已封闭的系统;还会有新的发展变化。
为了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效能,应加速其科学化的进程,做到:信息收集制度化,信息形式标准化;信息传递规范化,信息内容系统化,信息贮存档案化,信息工作秩序化。
六、做好监督与检查工作
监督、检查是进行信息反馈达到控制目的基本形式。在我国,领导者和群众都是国家的主人,彼此应是平等的,因此管理中的监督、检查具有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双向”特点。例如,在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完成计划任务,领导者通过检查、评比、教育和奖惩制度等形式、方法,促使每个职工服从指挥,遵守劳动纪律,尽其所能从事生产劳动。另一方面,领导者又要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企职责分开,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职工的物质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更需要有效地职工监督,帮助领导者掌好权、用好权,避免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防止官僚主义、滥用职权的现象发生,维护国家和职工的利益。
(一)检查中应恪守的原则
1.“公”字当头 《荀子·不苟》中有一句名言:“公生明,偏生暗。”意思是说,公正就会明察,偏颇就会暗于事理。因此,检查者在进行检查中,一定出于公心,一定从人民事业、人民利益出发。
2.客观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不能以个人主观意识代替事实本身,既不能虚构事实,也不能扩大、缩小或回避事实,检查者要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
3.民主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检查过程中,一定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单听信一方面的话,事情就弄不清楚。
4.规范 范检查不能随意,更不能任意,应按照预先规定的法规、政策、标准、计划等进行检查。在检查中,要一视同仁,不能亲疏有别,不能从个人好恶或私利出发,不能拿原则做交易。
5.及时 发现问题及时,就可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立即纠正偏差,使问题得到解决。
6.系统性 检查应是连续不断地进行,以获得系统的数据资料;在观察、分析时,要从系统观念出发,从系统与局部的关系,系统与外部环境关系上分析,防止片面性。
(二)检查中的工作方法。
检查与调查研究有所不同,后者侧重于了解情况.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前者则是对决策目标或计划任务的实际执行情况,即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检验、审查。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既要有标准,又不能囿于框框 一方面检查要以目标、计划为标准;另一方面检查工作又不能搞削足适履,硬要客观事实符合主观认识,通过检查使主观认识与客观一致,并对客观实际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跟踪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结合 两者是相辅的,如果只抓阶段检查,没有跟踪检查,那么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容易形成自流,失去控制,等到过程告一段落,再来纠正偏差,往往变为亡羊补牢,损失过大。反之,只抓跟踪检查,而没有阶段检查,就对事物的发展变化难以获得较完整的认识,因而也就不便于进行系统的分析。
3.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相结合地检查 这可以使信息双向交流,有利于领导者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并能发挥领导骨干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4.专业队伍检查与职工检查相结合 专业人员检查要充分依靠群众,群众检查有待于专门机构及专业人员进一步分析、研究。
5.领导者听汇报、看材料与亲自察看相结合 这有利于防止主观主义与官僚主义,能够对问题获得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6.典型检查与普遍检查相结合 典型检查,由于选择单位少,对于复杂的大系统难以进行系统分析,还往往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面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因此,在对典型单位细致检查之时,要掌握整个面上的情况。
7.检查与分析相结合通过检查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鉴别与分析。分析要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定性分析要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通过认真、细致地分析,以便对检查的对象做出科学的结论。另外,检查要与总结、与评比、与教育、与奖惩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七、对工作过程的实施控制
对工作过程的实施控制有许多方法,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方法。
(一)图表控制法
以企业为例,在计划期初对整个计划期确定完成任务数,并分解到各车间、班组直至个人,然后按月、旬、日计算出应完成的数量。在进行控制时.只需将实际完成数与原计划应完成数,通过图表进行比较就会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