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莲花的盛宴
29115800000033

第33章 三清的神仙

幽深的洞内,神仙云集。两根平顶方形中心石柱,撑起整个宇宙天地。石柱上,各有一条祥龙缠绕,龙爪刚劲,龙身粗壮,昂首欲飞。清风从深山林壑中吹来,洞内瞬时元气充沛,仿佛被“道”笼罩着。洞外,“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南山的这个“三清洞”,凿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是宋代“三清”、“四御”神系的反映,堪称大足石刻中道教石窟造像之冠。

洞窟正壁上层刻“三清”像,即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最高的神。下层内侧分别刻“四御”,即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勾陈大帝、后土黄袛。“四御”的地位,仅次于“三清”尊神。此外,洞窟左面壁上有两龛。上龛为玉皇大帝巡游图。玉皇双手捧玉,足踩祥云,十九位侍者,各执日月、华盖、旌幡、经幢,仪仗威严,场面恢宏,气势凌人。下龛为春龙起蛰图,苍龙跃身腾飞,凌云御风。洞窟后壁分层排列360感应天尊,队列整饬。洞口小圆龛中还刻有蟹、狮、马、蜥蜴、净瓶、人物,称为“黄道十二宫”,雕工细腻,活灵活现。

道教是由道家学派发展而成,起源于四川。它充分吸收了鬼神崇拜和巫术信仰,并借助神仙的说法,诱使人们通过方术修炼,以达到长生不死之目的。

“道士”是道教的专业信徒。所谓“道士”,顾名思义,即有道之士。这些士,无疑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其代表人物是葛洪。他著有一本书籍叫《抱朴子》,是道教的经典。据说,此人才气十足,所写文章辞藻华丽,且很有思想,对生活很认真,是一个愤世嫉俗的儒者。他对社会腐败、人心堕落深恶痛绝;对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持鄙视态度。尤其对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挞。他认为,与其身陷官场黑暗,不如退隐山林,求得人生的大自在与大欢乐。故他自号“抱朴”之士。

葛洪还倡导修道者必须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高尚之人。他说,一个不忠不孝,贪财行贿、搬弄是非的人,是不可能得道成仙的。惟有遵纪守法,讲诚信、绝欺诈,社会才能和谐,生活才能安康,人心才能稳定。

可见,要想成为神仙,得首先学会做人。

道教的人生观,是“贵己重生”。这一思想源于先秦杨朱学派,他们认为,人不能被物所累,应该追求个人的生存,重自己而轻天下,切不要以身殉物。。这一思想理念,后来直接影响到庄子“逍遥游”哲学的提出。庄子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死变化,均是气的聚散,是自然现象,不必为死而哀叹。因此,他主张人应该忘我,超越现实,达到精神上的“逍遥”之道。

如何达到呢?

《庄子·知北游》给出了答案: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看来,大道来自于大自然。道家主张“效法自然”,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真正的家园。凡是懂得与大自然相处的人,都能找到做“神仙”的感觉。可悲的是,现在的人,大都住在钢筋水泥的高楼里,离大自然越来越远。空调替代了野风,路灯遮盖了月色,汽车尾气冲淡了花香,机器轰响隔绝了鸟鸣……

以致于,人在失去大自然的眷顾后,心变得越来越冷,越来越硬,越来越无情。冷得夫妻可以相互背叛,硬得儿子可以打老子,无情得可以六亲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