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夕阳晚照。沿龙岗山麓拾级而上,两边林木幽深,有斑驳碎影映在青石板上,抬头低头,所见如临幻境。走着走着,浮躁的心便静了。曲径通幽处,游子浮云意。
及至山顶,一座宝塔赫然在目。其巍峨之势,直刺苍穹。宝塔四周,群山环抱。站在塔基的平坝上远眺,大足城尽收眼底。城市上空,偶有燕子或白鹤在滑翔,一会儿扑进落日余晖中,一会儿又隐没在青山皱褶里。
斯情斯景,塔也看见了,它看了八百多年,却不言一语。
此塔俗称北塔,又名“多宝塔”、“报恩塔”,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至二十五年(1148—1155年)。塔共八面,高33米,均为砖砌,呈腰鼓状。外有十二道塔檐,加塔身共十三级。内有蹬道,可上至七级。塔内壁上,刻有众多小龛浮雕,内容可分为佛、菩萨、护法神、五十三参、人物、碑刻像。
据史料记载,四川泸南安抚使冯楫,幼年丧父。其母被贫穷所迫,将之寄人篱下。待至成年,他独自外出谋生。蒙上天垂怜,经过刻苦奋斗,他走上了仕途。做官后,随着年岁日衰,冯楫回顾多舛的命运,日益思亲情切。他动用各种手段,遍寻母亲下落,未果。冯楫五十岁那天,设宴庆寿。家中宾朋满座,其乐融融。正在大家酒酣耳热之际,忽见门外有一老妪行乞。那个老妪白发苍苍,双目失明,唉声叹气道:“吾儿生同今日,年亦五旬,若在,老身不至如此衣食无着。”冯楫的管家以为老妪在辱骂老爷,要将之轰走。正好被送客的冯楫瞧见,见其争执,上前问明缘由,想起了自己的母亲,顿生恻隐之心。冯楫将老妪搀扶进院,与之详细盘问。惊诧的是,老妪不但知道冯楫籍贯,还说他出世时本为双胞胎。两子背部相连,以刀割离,一死一活,生者背部留有长长的刀痕。冯楫未等老妪说完,早已热泪盈眶,并扑通一声跪地,叩头认母。此后,冯楫悉心伺候母亲,并四处寻医求药,且日日焚香祈祷,终始母亲重见光明。冯楫认为是自己的孝心感动了佛祖,决心出资建塔,以作纪念。此塔便是这座“报恩塔”。
在塔的南面崖壁之上,凿有两尊大佛,坐高十米。左为释迦牟尼,右为多宝佛。佛经记载,一日,释迦牟尼于山中聚众讲法,一座七层宝塔,从地底破土而出,直耸蓝天。塔中传出阵阵妙音,释迦牟尼洞开塔门,只见多宝佛坐于狮子座上,面露微笑。多宝佛见到佛祖,起身相迎,邀之论道。这两尊佛,便是因之而刻。
若从远处看这两尊佛爷,他们极像两个受罚背塔的巨人,被困于深山之中。背塔者一心想进塔内,却始终不得以入。虽然他们的头顶已经接近塔基,双脚却深深地陷于地底。
人都有过这样的尴尬境地,就像鲁迅先生在《希望》一文里引用的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著名诗人牛汉写过一首诗,表达的也是这种活着的荒诞,以及徘徊在明暗之间的严酷现实,诗的题目叫《一生的困惑》:
有人断言:
面孔朝向天堂,
脚步总走进地狱。
我始终不相信。
让我不解的是:
我的面孔一直朝向地狱,
而脚步为什么迈不进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