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莲花的盛宴
29115800000009

第9章 圆觉的盛宴

一场佛国的精神盛宴,正在幽深而祥和的“圆觉洞”内举行。石洞正壁坐着释迦牟尼、毗卢遮那、卢舍那三位佛爷(又称三身佛),两侧分别排列着文殊、普贤、普眼、弥勒等十二位觉行圆满的菩萨。其威严、整饬的身姿,透出“佛界”的刚正和肃穆。

站在洞口,一股凉风扑面而来,仿佛来自山外。那几级台阶,隐隐透出青苔斑痕,喻指修行之路的漫长和艰辛。整个甬道狭如瓶颈,走进洞内,才豁然开朗,让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叹。洞中清凉潮润,偶尔伴有泉水叮咚声,如丝竹管弦之乐,环绕回复。无形中为这场盛宴增添了浪漫氛围。

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个外小内大,呈布袋形状的洞窟,光线应该是十分幽暗的。但事实上,人立洞中,四壁五彩祥云、奇峰怪石、紫竹菩提清晰可辨。抬头仰望,才发现原来在洞口上方,凿有一个长方形的天窗。洞内光线,全赖这盏天然“聚光灯”的照射。天窗正对三身佛,一如舞台上的追灯,焦距总是对准主角。“佛国”里的光,自然也是“佛光”。当有菩萨在向佛祖汇报修行成果时,那道光也会照在他的头上,不知道这叫不叫“醒醐灌顶”,或“茅舍顿开”呢?

洞窟的右壁上,刻有一条长长的蟠龙。龙身粗壮灵动,但实际却是中空的。它是一条暗藏的排水渠道。在龙头下方,有一位托钵老僧。手中的钵,正好对着龙嘴。凡遇天下雨,有水从龙嘴滴出。老僧的钵恰好接住“龙涎”,水便又从同样是空心的老僧的手臂流入地下。“佛界”的建造工艺到底要比人间的高明,生活环境也比人间更顺应自然。

这窟“圆觉洞”是根据《大方光圆觉修多罗义经》而刻,该经的内容是佛祖为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妙理和观行方法。所谓“圆觉”,即圆满的觉性之意。十二圆觉菩萨是《大方光圆觉修多罗义经》中十二位菩萨在“如来平等法会”上,依次请如来讲读圆觉义理和观行而得名。

一般说来,十二菩萨集体供奉“三身佛”向其问法,有三种供奉形式:一种是供奉于大雄宝殿内,与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共同侍奉中央诸佛;二是供奉在卧佛旁边;三是根据《大方光圆觉修多罗义经》的内容布置的“圆觉道场”,或称“圆觉殿”,是佛经故事的形象化。宝顶山的这窟“圆觉洞”,即属于第三种形式。

在“圆觉洞”内,还有一位长跪于三身佛前的合掌菩萨,分外引人注目。它可以代表十二位圆觉菩萨中的任意一位,以示十二位菩萨轮流向佛祖求法。从美学的角度讲,这位长跪的菩萨,弥补了审美上的残缺。倘在这十二位菩萨中,其中一位出来向佛祖求法,就会导致两边排列整齐的菩萨位置出现空缺,造成构图对称上的不完美。既然洞窟的主题是“圆觉”,怎会容得这种残缺出现呢?

那位长跪菩萨,不但在佛学上“圆了觉”,还在美学上“圆了觉”。当然,这已不再是佛的智慧,而是人的智慧。

站在长跪菩萨的身后看三身佛,他们个个神态安详,仿佛都在认真听取诸菩萨的汇报。然后,再一一耐心解答,进行点化。当其中某位菩萨问法时,伫立两旁的菩萨个个聚精会神,若有所思,企图从“师兄弟”与“师傅”的对答中,窥破一二玄机。

这一庄重的场景,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大学里,面对导师进行论文答辩的研究生。正所谓“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人“若非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

做学问,抑或做人,亦如菩萨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