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吃光了那人的肉,却还贪心不足,抓住那人的鬼魂死死不放。那人说:“我已经死了,再无肉供你食用了,死死抓住我又何苦?”老虎说:“不行,你若想让我不再烦你,除非再找一个人让我享用。”那人一想,若是迟迟不去阴间报到,岂不贻误了转世投胎,只得帮老虎去找送死之人。
他给老虎充当向导,只要看见了人,就马上向老虎报告,老虎猛扑上去,将那人一口咬死。鬼魂见人入虎口,竟然不顾同类之情,上前解开那人的带子,脱掉那人的衣服,好让老虎更加方便地食用。
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真是伤天害理,简直是背叛全人类啊!于是人们给其起了个恶名,叫做“伥鬼”。
◎成语释义
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帮助恶人做坏事。
◎故事出处
《太平广记》:“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
◎出处译文
伥鬼,是让老虎吃掉的人,却给老虎充当向导。
苟延残喘
春秋后期,晋国大夫赵简子有一次在中山打猎,忽然发现林中窜出一只狼,便拉弓搭箭,向它射去。赵简子的箭法真准,一下就射中了狼。狼带箭拼命逃跑,赵简子在后面紧紧追赶。
这时候,有一个叫东郭先生的人往北而行。他赶着一头驴子,驴背上驮着一袋书。他走着走着,正好与狼相遇。
这只狼见了东郭先生,就苦苦哀求,它说:“先生不是总是济困扶危吗?以前毛宝曾买了一只乌龟放生,后来他吃了败仗,乌龟驮他过江逃命;隋侯将一条蛇救活,后来蛇就给他衔来价值不菲的珍珠。今天我也同龟、蛇一样遇到危险了,您让我在您的书袋里躲藏一阵,让我勉强延续一口气吧。您今天能救我一命,我日后也会像龟、蛇那样重重地报答你!”
东郭先生向来心地慈善,经不起狼的恳求,就把狼装在书袋里,把书盖在上面。很快,赵简子的人马来到这里,见到东郭先生,就问他见没见到一只狼。东郭先生只说不知道。赵简子等人见找不到狼,只得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东郭先生见他们去远,就把狼从书袋里放了出来。可是这时狼却翻脸不认人,竟想吃自己的救命恩人。
这时,一位农夫正巧路过。他问明恶狼纠缠东郭先生的原因,就把狼骗回了书袋,然后几下子就把它打死了,也为天下除了一害。
◎成语释义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苟延:勉强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故事出处
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
鹏程万里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北海有一条鱼,身体极其庞大,宽和长有几千里之多,名字叫“鲲”。后来,它在海里待得寂寞,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大鸟,其背部也有几千里,这大鸟被人们称为“鹏”。
当大鹏伸开两个翅膀,在天上飞翔时,两个大翅膀就像挂在天上的两朵云彩。它有远大的志向,常常借着大海波动时掀起的大风,向着广阔的南海飞去。当大鹏来到南海时,它的两个翅膀在水面上击打,激起了三千里的大浪。它借着旋风的力量,能飞到高达九万里的天空,而且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飞到那里去的……
庄子讲完故事后,又论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道理。他指出,大鹏的翅膀之所以有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因为海水的积蓄非常深厚。
而大鹏能够飞上高达九万里的天空,是因为它的下面有可以利用的风。它借着风的力量,在没有任何阻拦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越飞越远,一直飞到浩瀚无边的南海。
◎成语释义
原意是说大鹏鸟能够飞行万里那么远。常用来比喻前程远大。鹏:传说中的一种大鸟。程:里程。
◎故事出处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出处译文
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飞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黔驴技穷
以前,贵州一带没有驴子,有个好事之人将一头毛驴用船运来,放在山脚下,还没来得及带它到合适的地方,山里的老虎就发现了这头驴。它看到毛驴非常高大,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的本领,心里害怕极了,只好躲在树林里仔细观察。
过了很长时间,老虎见毛驴很老实,没有发威,就大着胆子走出树林,小心翼翼地靠近它,老虎虽然胆子放大了,却不知道它是什么物种。
有一天,驴子突然大叫一声,老虎吓坏了,以为驴子虽然性情和善,发起威来却厉害得很,就赶紧逃跑了。过了几天,老虎觉得驴子虽然叫声很大,但接近它却没有性命之忧,就靠近毛驴,甚至碰撞它的身体,故意对它进行冒犯。毛驴气坏了,用蹄子向老虎猛踢一下。
这一踢,老虎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起来,心里想:我一直以为你很强大,敢情你的本事只有这么微不足道的一点啊!想到这里,它大吼一声,一口咬死毛驴,美美地大吃一顿,然后心满意足地找地方睡觉去了。
◎成语释义
比喻到处炫耀本事,其实自己的真实本领非常有限。黔:地名,今贵州一带。技:技能,本领。穷:尽、完了。
◎故事出处
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出处译文
驴非常恼怒,用蹄踢老虎。老虎见了非常欣喜,心里想:“它的技能也就只有这样了。”
洗耳恭听
原始社会时期,尧帝知道许由是个才能出众的高人。于是他想到,如果让许由来接替自己的帝位,老百姓会得到更多的实惠。于是,他派使者来到了许由隐居的箕山请他出山,统治万民。可是许由是个真正的隐士,不愿出山执政。他对使者说:“我这个人喜欢与世无争,不稀罕帝位!”使者碰了一鼻子灰,再待下去也没有意思,只得离去。
许由觉得,使者的话太过于世俗,把他的耳朵都给污染了,就跑到山下颍水边清洗耳朵。他的朋友巢父也在河边闲坐,正牵着一只牛饮水,见到许由就问:“你在干什么呢?”许由把尧帝请他出山为帝的事情说了一遍,又说:“因为我听到了这样不干净的话,所以耳朵遭了殃,只得来这里把耳朵洗干净!”
巢父比许由还清高,他撇了撇嘴,说道:“你这个人总是喜欢显示自己,太招摇了!现在有人请你出山即位,这得有多麻烦呀,你居然还想到洗耳朵!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别洗了,洗来洗去,把我家牛的嘴都弄脏了!”把话说完,他对许由看也不看,自顾自地牵着牛离去。
◎成语释义
把耳朵洗干净,恭恭敬敬地倾听别人的讲话。现在也有讽刺或开玩笑的意味。恭:恭敬。
◎故事出处
《高士传·许由》:“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出处译文
尧想让我当治理九州的长官,我不喜欢听到他这样说,因此来洗耳朵了。
得过且过
根据传说,五台山在古时候曾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小鸟,人们都管它叫寒号虫。寒号虫有四只脚,两只肉翅膀,不会飞行。它的粪便可以入药,有止血行血之功效,中药学称之为“五灵脂”。
寒号虫的身体,总是随着季节的更替,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在盛夏时节,寒号虫全身长满五颜六色的丰满羽毛,众多鸟类无不羡慕它。寒号虫整天得意扬扬,到处走来走去,找别的鸟比美。它总是一边走一边放声高唱:“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
到了秋天,大多数鸟类开始为如何过冬而忙碌,有的鸟飞向温暖的南方,准备到那里继续嬉戏;有的鸟则每天辛勤忙碌,积存大量粮食,营造坚固的巢穴,准备在家乡苦度寒冬。只有寒号虫,不肯为自己作一点打算,依然到处闲逛,炫耀它那身五光十色的羽毛。
到了冬天,天气越来越寒冷,雪花纷纷飘落。别的鸟都换上了一身又厚又密的羽毛,所以不怕寒风凛冽;可是寒号虫的身体状况却与众不同,一进入冬季,它满身的漂亮羽毛就脱落得干干净净,和没长毛的鸟崽毫无区别。
到了晚上,全身光秃秃的寒号虫在石缝里躲藏起来。凛冽的寒风不断刮来,冻得它连打哆嗦。它毫无办法,只能不停地咕哝着:“冻死我了,冻死我了,明天就做窝,明天就做窝。”
可是,当寒风过去,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寒号虫又变了一副模样。它只得到了一些有限的温暖,就把昨夜受寒之苦忘得一干二净,失掉了做窝的决心。它又开始在山上跳来跳去,到处游玩,嘴里还振振有词:“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由于没下决心,寒号虫虽然整个冬天都在受苦,却连一个窝也没做成。它整天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无所事事,最终在五台山的岩石缝里被活活冻死了。
◎成语释义
原意是混一天是一天,不作长远打算。现在用来比喻在工作、学习中不努力进取,能过得去就暂且过得去。
◎故事出处
明朝陶宗仪所著的《辍耕录》卷十五:“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夸父逐日
夸父追着太阳走,进入太阳的光圈,感到口渴后想要喝水,他在黄河、渭水里喝水,但是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于是他往北走想喝大泽里面的水,但是在路上就已经渴死了。他丢弃的手杖化为了森林。
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成语释义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自不量力。
◎故事出处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孺子可教
张良是秦朝末年人。因为行刺秦始皇没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隐藏起來。有一天,张良在一座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穿得破破烂烂的。那老人看见张良,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
张良下桥把鞋子捡了上来,老人说:“给我穿上。”张良跪在地上给他穿上鞋。老人笑着走了。走出老远,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可以教啊!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
五天后一大早,张良就来到桥上,但老人已经先到了。他责备张良来晚了,叫他五天后再来。第二次,鸡一叫张良就赶到桥上,但老人又先到了。这一次,老人大发脾气,叫他五天后再来。这次,张良半夜就来了,等了一会儿,老人才到。
老人非常高兴,说:“你这个年轻人值得教导啊。”他送给张良一本书,并告诉说,读了这部书大有用处。张良回家一看,原来是部兵法,叫《太公兵法》。他日夜苦读,后来帮助刘邦出谋划策,统一了天下,刘邦封他为“留侯”。
◎成语释义
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故事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出处译文
老人走了约一里地又回来了,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值得教导啊。”
沉鱼落雁
毛嫱是越王的美姬;丽姬是晋献公的爱妾,后来立为夫人。这两位都是人们所称道的美人,但是,鱼见了她们,立刻往水底游去;鸟见了她们,也都振翅而飞了。由此可见,美并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
与之相对应的成语还有“闭月羞花”,是说古代另外两位美女的故事。东汉末年的貂蝉美貌不仅惊人,竟连月亮见了她都自叹不如,躲进了云彩之中。唐朝杨玉环的美丽能让鲜花感到羞愧,干脆闭起来不开了。
◎成语释义
现在多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故事出处
《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燕足系诗
唐朝时,郭行非常富有,为了让女儿绍兰永远过上富裕的生活,他将女儿许配给富商任宗。
任郭两姓联姻后没多久,任宗就把生意做到了湖南,一晃几年过去了,家里不知道一点消息。多情的郭绍兰时时刻刻想着丈夫,寝食难安,只是每日在屋里坐着发呆。此时已是初秋时节,屋梁上有一对燕子快乐地嬉戏,这时的燕子很快就要迁往南方去了。
面对不知道忧愁的燕子,绍兰心中不禁打翻了五味瓶。
她长叹一声,痴痴地对燕子说:“燕子啊燕子,你可知道我的苦处?我听说你们的南方之行,一定会从湖南经过。我的丈夫离家经商已有数载,连封书信也未寄回。他的情况到底怎样,有谁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想起这些,我不禁心乱如麻。你们可否做做好事,捎一封书信给他。若真如此,奴家心中感激不尽。”
说罢,她的泪水犹如珍珠断线一般,纷纷坠落下来。
说来也怪,两只小燕子听了郭氏的絮语,竟然停止嬉闹,一面绕梁飞舞,一面吱吱鸣叫,似乎有帮助郭氏之意。绍兰没想到自己的话竟能感动异类,连忙说道:“你们倘若真心帮我,就请停在我身上吧。”没想到,那对小燕子居然应声落到她的膝上。
绍兰不禁喜上心头,含羞吟道:“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然后,她将此诗用小字写在纸上,封好,小心翼翼地系在一只燕子的脚上。
两只通人性的小燕子上下翻飞,往南方去了。
且说那整日想着生意经的任宗,正在湖南经营买卖,赚了不少钱。白花花的银子乐得他眉开眼笑,哪里还想得到家中倚门盼归的娇妻!一日,他发现自己头顶上总有一只燕子吱吱乱叫,任宗觉得厌烦,拔腿就走,可他无论走到何处,那燕子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任宗的心中打起了小鼓,这桩怪事到底主吉还是主凶?就在他惊疑未定之际,燕子在他的肩上停住,两只眼睛紧盯着他,似要把这姓任的仔细瞧个够。任宗发现,燕子的脚上系着一封书信。
任宗打开书信细细观瞧,满纸字迹全是妻子亲笔所写,字字行行,写满了愁和怨。他想到新婚时二人的相濡以沫、柔情蜜意,心头不禁猛然颤动。
再寻那只传书灵燕,只见它早与伴侣飞入蓝天。只听得二禽愉悦的鸣叫,是那么的悦耳动听,令人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敬意……
成语“燕足系诗”又称“双燕传书”。
◎成语释义
往往用来表示传递信息。
◎故事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燕》:“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
响遏行云
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名叫薛谭的青年。他天生一副清脆的好嗓子,实在是一棵适合唱歌的好苗子。一天,他知道音乐家秦青才华盖世,就拜别父母,去秦府拜师学艺。秦青见他十分诚恳,也就留下他了。
薛谭全心全意地学,秦青尽心尽力地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薛谭觉得已经把老师的技艺都学到手了,心里又想念远在家乡的父母,就向老师提出回家的请求。
秦青非常喜爱薛谭,觉得他应当继续在自己身边勤学苦练,也好将自己的一些学艺心得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但见他已经满足,自己又怎好强留,便不再多说。而薛谭呢,见老师对自己的回家请求没有反对,想着又能重新回到父母膝下,就欢天喜地地整理行装去了。
秦青与薛谭毕竟相处过,师生之情还是深厚的,便决定为薛谭设宴送行,也好给双方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第二天,秦青亲自送薛谭上路,并在大路旁的十里长亭准备了一桌酒菜。饮完饯行酒后,秦青突然打着节拍,引吭高歌,抒发惜别之情。那歌声高亢、嘹亮,震得树木沙沙作响,连天上正在流动的白云也仿佛为之停止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