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细说万事之谜
29132000000056

第56章 不可思议的人体(3)

那么,一个人的血压为什么不会恒定而会产生变化甚至是病态的变化呢?一般认为肥胖、血脂高、食入了过多的盐、大量吸烟和饮酒等等,都有可能使血管弹性不好、管腔变细、阻力增大从而导致高血压。

此外,精神因素也能导致血压不稳定甚至高血压。那么,精神因素到底是怎样导致高血压的呢?原因还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低血压,情况更复杂。慢性低血压的原因,似乎被主要归结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这种神经功能障碍是怎样形成的?它又是怎样让血压降低的?现在也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 血型可以转换吗

我们都知道,输血是抢救伤员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输血却只有血型相合的人才能完成,一旦不合,就会丧失时机。如果能有统一血型,不需交配试验,就可以互相安全地输血,这该有多好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着。

人类红细胞表面含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根据凝集原的不同,将人类血液分为若干型,称为“血型”。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各国学者先后发现了一种奇异现象:1957年以来有百例以上的报告指出,白血病患者多为A型血,有些是B型和AB型,当他们病危需要紧急输血时,复查血型,血型却意外地变成O型。

人们惊疑不止,认为是第一次检查错误。经核对,原来检查无误,此次O型血也千真万确。当人们困惑不解时,患者经抢救治疗后,转危为安,血型又转为原来血型。

这种奇妙现象表明,在患病过程中,血型抗原性逐渐变弱,终于成为O型;病情好转,原来的血型细胞出现较多,又恢复了原来血型。这种变化不仅ABO血型系统有,Rh和Mn血型系统也有。

人们还观察到老年人和恶病质的人红细胞抗原性就变弱,致使血型变异。科学家们以上述事例,证明所谓终身不变的血型,在疾病和某些因素的作用下是可以改变的,这为人们改变血型的探索,提供了依据。

美国纽约血液中心细胞生物化疗实验室的杰克·戈德斯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采用遗传工程方法,从咖啡豆中提取一种a单奶糖酶,这种特殊的酶属于“内切酶”之一,可以切割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多糖体,而获得与另一种血型基本相同的抗原,从而达到改变血型的目的。

现在研究者们已成功地把B型血转变为O型血,并在志愿者身上做了试验,获得令人振奋的成功。这种切割后生成的O型血输入人体后,有95%能存活24小时以上,有50%能存活30天以上,没发生任何输血反应,志愿受试者无任何不良感觉。这项技术现已进入临床实用阶段。

目前该研究小组的下一个目标是把A型血切割后变成O型血,预期会有90%以上的A血型转为O型。

日本学者在研究改变血型工作中,也不谋而合,获得了长足进展。他们已能将A型血、B型血改变为O型血。

改变血型是医疗事业的需要,也是人类探索血液奥秘获得非凡成功的实例,它将为抢救病人的生命发挥重要作用。

■ 神奇的大脑

堪称“万物之灵长”的人类确有绝顶的聪明与智慧。然而,尽管人类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种种奇迹,人脑对其自身的认识却始终存有难解的疑问。

人脑的主体部分是大脑,它被大脑纵向分隔成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通过数种连接组织而相互沟通。最大的连接组织称为胼胝体。

大脑表面沟壑纵横,皮质覆盖大脑表面,厚约2毫米,其中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们构成了人脑高级神经活动或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细胞在胎儿期就产生了,出生以后数量便不再增加。

皮质之内是髓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大脑中数量巨大的神经细胞及其突轴——神经纤维所组成的神经网络,具有十分惊人的信息接收与处理能力。

据估计,大脑每10秒钟就能接收身体各处传来的信息1000万比特,它能够储存的信息可达1000万亿比特,相当于62万亿个汉字、约3亿册图书的信息容量。因此,大脑可以说是一架“超级计算机”。遗憾的是,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有90%处于休眠或闲置状态,人类一般只能开发、利用其中的10%左右。

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没有大脑的正确指挥,人体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那么,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呢?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而艰难的研究后认为,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神经细胞上的突触释放化学物质来实现的。大脑中有许多不同的神经递质,它们有着不同的功能。一个神经细胞可能就有好几种不同的神经递质,它们可以组合成数量很大的神经信息。不同信息的传递可能还有不同的放电信号。

可是,虽然科学家们能够弄清大脑中不同部位的神经细胞的性质和功能,却无法弄清这些细胞聚合成的大脑所具有的较高层次的功能,如思维、感知、感情等等。大脑像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充满着许多神秘莫测的现象。至于大脑神经系统如何接受、储存、传递、整合信息,人类对这些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 大脑两半球功能有何不同

虽然大脑两半球在结构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在美国和英国,目前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每侧半球具有各种不同的机能。在心理活动或功能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左半球或优势半球主要是与各种特殊符号有关,左脑属于“语言脑”,主管单词和数字,因而,其对于说话、阅读、书写以及计算机能尤其重要。右脑则属于“艺术脑”,侧重于图样识别,主管视知觉、形象记忆、空间辨认、想象、音乐舞蹈、情态表达等心理活动。

从发育情况看,左脑比右脑早一些,但在5岁以前二者差异不大。不过,由于左脑主管语言,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多地被使用、开发,因而大多数人是左脑功能居优。然而,右脑的功能也不容轻视。

右脑功能好的人往往更具有创造性,性格也比较乐观、豁达,人生态度更积极。孩子如果从小加强体育、美术、音乐、舞蹈的学习,有助于右脑功能的开发,对于提高智力和综合素质很有好处。

虽然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已经确定左右脑有分工的不同,但这种分工是怎样形成的?左右脑又是怎样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的?这些问题在目前仍然还是未解之谜。

■ 人为什么习惯用右手

绝大多数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般习惯使用右手,或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那么,人为什么会习惯用右手呢?

瑞士和美国的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祖先使用左手和使用右手是平均的。那时的人刚刚开始去认识植物,因而吃下了许多有毒植物。由于“左撇子”的大脑易受毒害,“右撇子”却能更好地生存下来,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右撇子”就越来越多了。据推测,“左撇子”之所以容易受毒害,大概是因为左利基因正好紧挨着对毒素敏感的基因。

但在科学上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左撇子”往往比习惯用右手的人更有才能。像大画家达·芬奇和毕加索,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喜剧大师卓别林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左撇子”。

“左撇子”聪明的原因,可能在于“左撇子”能“开发右脑”,有利于增强记忆。由于语言中枢在左脑,“右撇子”发生了左脑病变,常常陷入听不懂或不能说的困境;“左撇子”却没有这种烦恼,因为“左撇子”的右脑也已被“开发”。

但也有相反的意见。国外—些科学家的看法是,“左撇子”受到刺激时反应比较激烈,他们更易得癫痫和精神失常等疾病。我国的一项较大规模的调查也证明:某些癫痫精神分裂症和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左撇子”都高于“右撇子”。

■ “左撇子”之谜

习惯用左手的人所占的比例很小,被人称为“左撇子”,其中又以男性居多。那么,为什么会有“左撇子”呢?

有学者认为,初生的婴儿本来是两手并用的,只是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以用右手为主,左手为辅的习惯,于是绝大部分人从小就被训练使用右手,只有极少数屡教难改者继续以使用左手为主,于是也就出现了本不足怪的“左撇子”现象。

不过,就现在一般情况看,“左撇子”似乎是天生的,往往从小就显现出好用的倾向来,而且很难矫正。那么,其中又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有人认为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

不过,不同的调查材料显示出不同的结果,总体情况是,父母都是“左撇子”,孩子是“左撇子”的可能性要高很多,在26%~50%之间;父母都惯用右手,子女是“左撇子”的可能性仅2%~9%。

看来,遗传确实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有人认为,孩子惯用左手还是右手,是在子宫中形成的。北爱尔兰学者皮特·赫普尔等人研究发现,如果胎儿经常吸吮右手,出生后就可能惯用右手;如果是更多地吸吮左手,出生后则容易形成”左撇子”。

也有人认为,人偏爱使用哪只手与大脑发育有关。也就是说,左手由右脑控制,右脑发育早、功能好的人容易形成“左撇子”。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各有道理。看来,人类到底为什么会有”左撇子”,现在还是一个难解之谜。

■ 为什么黑眼珠最好

如果你刚巧有一双明亮的黑眼珠,那应当为自己庆幸。原因很简单:它要比别的颜色的眼珠有更多的优越性。

美国一家视力研究机构发表科研报告说:“不论浅灰色、浅蓝色或是绿色的眼珠,其视力都不如黑眼珠好。”此外,黑眼珠对于闪烁光的辨别力比较强,这可能是黑眼珠的虹膜能“发射”较多光线的缘故。还有,黑眼珠所含色素较多,比其他颜色眼珠更适于在较强光线的地方工作。

另有科学家说,有黑眼珠的人反应最灵敏。一位体育教授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实验宣告,棕色眼睛的人要比蓝眼睛的人反应快,深棕色眼睛的人要比浅棕色眼睛的人反应快,眼睛越黑反应越灵敏。东方人多为黑眼珠,此外东方人的眼睛还有别的优于西方人的地方,如视野较广、色盲患者较少等。

■ 人类有过第三只眼吗

我国古代神话小说里有个人物叫“二郎神”。他与众不同之处是,额头上多了一只眼睛。《封神演义》的闻太师也有三只眼。人类有过第三只眼吗?近几年来,学者们很感兴趣地讨论了这个问题。

有的意见认为,人类原有三只眼。理由是,古生物学家研究过已经灭绝的古代爬行动物的头盖骨,发现顶部有个小洞,后来才知道这是第三只眼的眼眶。现代有些动物还有三只眼。

而人的祖先,原本也有第三只眼,不过后来没有了,这是因为这只额外的眼睛已离开原来的位置,深深地埋藏在大脑里,位于丘脑的上部,并有另外的名字——松果腺体。

一些解剖和生理学书籍都提到,人和许多动物一样,都曾有过第三只眼。

另一种意见则不赞成这些观点,认为头顶部小洞不一定就是眼。松果体虽有许多重要功能,但并未发现它有丝毫的感光细胞。没有感光细胞,那第三只眼的论据就是站不住脚的。

■ 人为什么会打呵欠

谁都会打呵欠。人久站、久坐、劳累困倦或睡意未消,呵欠就会随之而来。在我国最早的一本医书中已提到过呵欠。

人为什么要打呵欠,这似乎是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可是要解释清楚却并不容易。有人说,打呵欠是人想睡觉的象征;有人说是由于寂寞无聊造成的;还有人说心情烦闷会引起打呵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人打呵欠的呢?

科学家们对这种由缓慢深吸气和迅速呼气而构成的无法抑制的呼吸运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现已证实,人在打盹、疲劳、寂寞等时候,大脑的抑制过程开始战胜兴奋过程。这时身体的某些部分进入抑制状态,而呼吸器官首当其冲。由于血管中积蓄了二氧化碳和新陈代谢的其他废物,呼吸也开始减慢并变得更加深沉了。这影响到大脑的呼吸中枢,便使得人打起呵欠了。

打呵欠时,人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巴张大,身子后仰,往往还两手上升。这些动作伴随着深呼吸,能使人体内排出更多的废物,吸进更多的新鲜空气,关节和肌肉也可得到活动和松弛,可以起到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

因此,打呵欠对人体是有益的,且是必需的。

■ 人为什么会打喷嚏

当一些小东西(如一粒尘埃、一粒花粉、一粒胡椒粉,或是一根毛发等)飘入人的鼻孔,刺激鼻黏膜,鼻黏膜又通过神经将刺激传入大脑,从而产生神经与肌肉的连锁活动,就造成喷嚏。

据测定,一个喷嚏中可以含有近200万滴极细的飞沫、好几千万个细菌。打喷嚏既然能大量地将有害细菌和尘埃“驱逐出境”,对健康显然是有好处的。这正是人体的自卫本能之一。

此外,打喷嚏是早期伤风的常有症状,“呵嚏”一声会提醒我们注意保暖,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打喷嚏时的震动还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所以有些人在疲倦时,就特意用“鼻烟”之类来刺激打喷嚏。

打喷嚏还是一种无法抑制的反射活动。当人们想打喷嚏时,如果加以克制,则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克制自己打喷嚏的人,常常引起鼻出血,甚至鼻骨断裂。如果为了防止打喷嚏而捏住鼻子,有时会引起鼻窦炎,甚至引起中耳炎。

近来,飞速发展的技术手段,为科学家研究打喷嚏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有人研究发现,人们打喷嚏的方式是具有遗传性的,母亲怎么打,孩子也怎么打。打喷嚏时,人总是闭着双眼,所以谁也看不到自己是怎样打喷嚏,而且人在打喷嚏时,什么事也不能做。

■ 人的潜力有多大

人体的潜力是指人体内暂时处于潜在状态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力量。那么人体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呢?科学家发现,人体的潜力大得惊人,有待于人们研究、挖掘。

在智力方面,人的大脑大约共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而经常活动和运用的不过只有10多亿个,还有80%~90%的神经细胞处在睡眠状态,尚未很好地发挥作用。美国的一位科学家认为,健康人的大脑,如果一生中始终坚持学习,那么它所容纳的信息量可达到5亿多册书的内容。

人的毛细血管,占全身血管总长度的90%,它的血容量比动脉里的血要高600~800倍。但是,在一般状态下,只有1/5~1/4的毛细血管开放,其余全部闭合,没有发挥作用。

人体肺脏中的肺泡,经常使用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不论是血液循环系统,还是呼吸系统,潜力都是很大的。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发挥潜力,提高肺活量,增大血管容积。

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发挥平时所没有的力量,如为了救人,一个弱女子猛地掀起了重物;一个老婆婆在夜间碰上恶狼,结果将狼打死。这都是人体潜力在紧急关头发挥出来的结果。

原来,人体的肌肉和肝脏里平时贮存着大量的“三磷酸腺苷”,简称ATP。这种ATP就是能量的来源。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只需要一部分ATP提供能量就可以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大脑就会发出命令,让全身所有的ATP立即释放出来。命令下达后,肉体能量剧增,就能应付各种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