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手绢交给郭沫若。郭沫若反复揣摩手绢上的文字,沉思一时,然后微笑着对来人说:“据我推测,这并非古文字,而是一位有才学的妇女写给修筑万里长城的丈夫的一首怀念情诗。”
来人觉得未必如此,连忙问道:“那位妇女为何不直接说呢?”
郭沫若答道:“当时秦始皇以高压政策治国,封锁甚严,那位妇女把所要表达的情意隐约地反映在文字之中,既可躲避官吏的检查,又便于托人交给她丈夫。”
听完郭沫若的高见,来人感到有理并进而要求他剖析诗中内容。郭沫若念道:
半夜三更门半开,小姐等到月儿歪。
山高路远无口信,哭断肝肠没人来。
郭沫若破解这首情诗的依据是:夜字将单立人部首去掉,只剩下右边的一半,一夜即变成了“半夜”;古代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或五鼓),每更大约两个小时,三个更字相叠则有三更时分之义;繁体的门字只剩下一扇,所以是半开。
姐字写得非常小,表示小姐,运用了双关的表现手法;等字倒写,意即等到;月字斜写,指代月儿歪(偏西),喻等待之久。
山字上面一朵云,说明山与云层交接,反映山势之高;路字由山高而产生路远(或水远)的联想,比喻夫妻相距千里之遥;信字省去下面的口,表示“无口信”三字。
哭字上下分开,有哭断的意思;肝字写得细长,喻为肝肠;繁体来字去掉左右两个人字,代表没人来。
妇女的信写得甚为精巧,郭沫若解释得也非常巧妙,真可谓巧上加巧!
读得书多胜百丘
有一天,解缙坐在门口看书。村人见了嘲笑道:“解缙,你看书能顶吃顶穿吗?你看我从不读书,却有吃有穿,多快活呀。倒不如你丢掉书,来给我看大门吧!”
解缙把气往肚里咽,笑往脸上挂,问道:“你为什么要人守大门呢?”
村人得意地说:“我屋的钱财多呗!因为白天老是有人来借来讨,夜里总怕盗贼,我心烦不过,哪像你屋里,狗屁也没有一个!”
解缙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接话道:“哦!原来你屋里到处都是狗屁呀!”
村人气得说不出话来:“你,你,你说什么……”
解缙大笑道:“我,我怎么啦?我比你快活多了!”
村人不服气道:“笑话,你怎么比我快活多了?”
解缙摇头晃脑地吟道:
读得书多胜百丘,不需耕种自然收。
日里不怕人来借,夜里不怕贼来偷。
村人听了,气得老半天说不出话来。
吾为吾弟改文章
有一位落第秀才,为解决生计欲寻一教书之职,便去一家教馆应聘。馆主想试探他的学识,就说:“请问当今之世,谁的文章最好?”
秀才想了想,没有进行正面回答,而是作出一首诗,朗朗念道:
天下才多数三江,三江妙手数吾乡。
吾乡风雅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馆主听罢,连连称善,欣然录用此人。
从诗句本身看,真是吹足了牛皮。但作者采用了“顶真法”,使诗句首尾相连;采用了“阶降法”,通过地域范围由大到小进行逐层剖析;采用了“衬托法”,先颂扬别人,最后吹捧自己,构思还是很巧妙的。
数字家书
西汉时期,才女卓文君出身富豪家庭,却为了爱情与司马相如私订姻缘,一起在临邛经营小生意。
成都北郊有座小石桥,据说卓文君曾在这里送别丈夫到长安求取功名。当时,相如站在桥上,对天盟誓道:“不高车驷马,不复此过。”
听到这番话语,聪明、美丽而又多情的卓文君不禁暗自担心:司马相如年轻气盛,才华出众,虽怀才不遇,然施展抱负之志犹坚,一旦功成名就,会不会遗忘旧情?
想到这些,她叮嘱道:“男儿功名,本是大业,但若为功名所累,作茧自缚,就得不偿失了。郎君即使得不到功名,也须早早归家,千万不要抛弃了夫妻恩爱之情!”
司马相如到达长安后,经人举荐见到皇帝,他凭着满腹的才华受到皇帝赏识,拜为郎。此时的司马相如难免心猿意马,意欲休掉妻子,另结新欢,因此许久未给卓文君写信。
多情的卓文君正在家中企盼丈夫归来,一晃五年过去了,好不容易才收到丈夫的一封信,送信的差官可恶地不断催促:“大人吩咐,立等回文!”
卓文君满心欢喜,待展开信来,只见白纸一张,上面写道: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卓文君眉头一皱,顿时明白了丈夫的心思,夫君已有嫌她之意,故以怪诞的家书表露心迹。卓文君心头好恨!却又难舍与丈夫的情谊,当即写好复函,交与差官。
司马相如知道自己的这篇奇文定能难倒卓文君,不料很快就得到了回信,拆开一看,不由得愣住了!原来卓文君已巧妙地将信上数字依序缀成了一篇如泣如诉的抒情文: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拆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惦记,千思念,万般无奈叫丫鬟。
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倚栏杆,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三伏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端阳想起有情白娘偏遇无情小许官,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随水流转,二月风筝线儿断。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来,你为女来我作男。
司马相如看后,心中顿觉惭愧,又被卓文君的聪明才智和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随即驾着驷马,亲自赴临邛接卓文君到长安。此后,他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杜绝声色犬马,潜心治学,终于成为著名的辞赋家,堪称一代文豪。
司马相如的信中只有数字,卓文君的回信,却将一系列数字连缀起来,前后连贯一气呵成,并委婉劝夫,如泣如诉,写得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她真乃难得的才女!
何月仙的数字信
朱载堉是明代的律学家,在散曲、科技方面成绩斐然。15岁时,父亲被人诬陷入狱。随后,他筑土屋于宫门外,每日闭门读书,一心研究律学、算术、天文学、计量学、戏曲和舞蹈等。
19年后,父亲冤情被君王平反。此时,34岁的朱载堉已是中年人了,他给离别19年的恋人何月仙寄去一封奇怪的数字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远在他乡的何月仙,收到盼望已久的信,打开信来阅读,始觉迷茫,继而明白朱载堉在苦心试探自己是否变心改志,同时,也在考她的学识。于是,便用这两行数字,写下两首长短句:
一别之后,二地思念;三月等来四月盼,谁知一等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九夜写完,十里长亭我望眼欲穿。百思念,千思念,万般无奈叫丫鬟。小丫鬟,你休言,十万火急把信传,要花百万银两送差官。临行前,有嘱言,千万要你亲阅览。亿(忆)往昔,情深似海,翘首望,早日花轿抬月仙。
亿(忆)当年,青梅竹马,两情深远;离别时我言语千万,百万家财,不求不恋;十万针线做成了衣帽罗衫,好寄托万语千言,相思百日常挂牵,少女心事十(实)难言。你离去却忘情九霄云天,只年年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根弦,六根断,好比冬日五更过了天更寒;四月麦黄我梳妆懒,难道你不知三月桃花正鲜艳:载堉呀,盼望二人早见面,一齐拜地又拜天。
收到回信后朱载堉大喜,二人终于结合。
嵌数列回信,构思巧妙,内容感人至深,实乃趣味书信中的佳品。
雇工打伞送雇工
蒲松龄在毕际有家当塾师时,有一次回家遇雨,毕家雇工丁国祥担心他病刚好,淋坏身子,便紧跟在后面给他打伞。蒲松龄抬头看见山前山后细雨蒙蒙,不禁触景生情,道出一句:
山前山后雨蒙蒙。
因他没有作诗的心情,所以半天也没有下文。丁国祥望着他,想了想,便续上了下句:
雇工打伞送雇工。
蒲松龄听了,心里寻思,自己毕竟还是一个教书先生,怎么和雇工相比呢?自觉身份不同,便说道:
酒席筵前分上下,
丁国祥跟着又续上了一句:
期满价足一般同。
这最后一句牵动了蒲松龄的心,他仔细一想,不禁点了点头,两人走在雨里更加亲近了。
解缙吟诗戏君王
解缙自幼满腹经纶,尤以诗对称奇。因其身材不高,初入朝时,众大臣看不起他,对之加以嘲讽,解缙以诗答之曰:
诸君笑我矮矬矬,我笑诸君食禄多。
倒吊起来无点墨,身高一丈又如何?
群臣挨了骂,却只得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有一次,皇帝赐筵群臣,命令解缙以“天子”为题当众作一首妙诗。解缙毫不思索,随口就吟:
当今天子不是人,
举座皆惊,皇帝正要震怒,解缙续道:
乃是上天紫微星。
群臣称赞,皇帝也高兴起来。随即下一句又来了:
唯愿小臣万万岁,
皇帝终于大怒:“汝竟敢自称万岁,把朕置于何地?推出去斩了。”
解缙连忙申辩道:“万岁息怒,臣诗未完,还有下文。”随即又吟:
忠心辅主掌太平。
当时群臣为解缙苦苦讲情,皇帝也就没有加罪于他。可是到了后来,解缙终于因“无人臣礼”之罪被处死。
解缙吟诗,两落两起显示其过人的才华。但因有恃无恐而戏弄君王,引来杀身之祸,很是可惜。
请把蝗虫押回来
在一个大旱之年,蝗虫颇多,文泉与德政两县遇此大灾,生产都受到影响,百姓不堪其苦。德政县发现灾情立即据实上报,请求赈济。文泉县却隐瞒灾情,蒙骗上司说:“本县境内无蝗,更不用说蝗灾。”
知府觉得奇怪,两县相邻,一个县蝗灾严重,另一个县却没有发现蝗虫。知府便微服私访,当他了解到文泉县虫灾的实情后,非常气愤,便传令把该县县令叫来,狠狠地训斥道:“你身为父母官,为何不体恤百姓的困苦,欺上瞒下,隐情不报?”
县令一时语塞,但立刻想到向邻县推卸责任,于是胡编乱造,申诉道:“大人,敝县本来无蝗,都是近几天从德政县飞来的。”
文泉县县令一回到县衙,迅速向德政县发出一份公文,满篇讲的都是歪理:
敝县原本无蝗灾,均从贵县飞过来。
请您赶快搜捕净,免得再把我县害。
德政县县令打开公文一看,啼笑皆非。他受了委屈,哪有不回击之理,于是就在该文后面,也以打油诗回敬:
蝗虫本是天之灾,并非本县无德才。
既从敝县飞过去,还请贵县押回来!
写完后即将公文退回文泉县。那县令看后,心中生起气来,两耳嗡嗡作响,双眼圆睁,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文泉县县令谎报实情,被上司察觉后,又推卸责任,称他是伪君子真是一点不冤枉。两首打油诗都采用了拟人手法,一个请对方将蝗虫赶快搜捕干净,一个请求另一方将蝗虫押解回来,诙谐有趣。
孪生兄弟争画像
王家有一对孪生兄弟,生得一般无二。一天,哥哥请画师画了一幅像,并自题小诗一首:
相貌堂堂,
坐在中堂;
有人来问,
王家大郎。
弟弟见了,就在哥哥原诗每句后各续了两个字,成为:
相貌堂堂无比,
坐在中堂屋里;
有人来问此人,
王家大郎弟弟。
哥哥见弟弟添了几个字,就把画像抢过去了,很不高兴,想了想,在每句后又各续了两个字,变成:
相貌堂堂无比英雄,
坐在中堂屋里当中;
有人来问此人是谁?
王家大郎弟弟令兄。
哥俩添字争画像,用的都是“添字法”。最末一句“大郎弟弟”与“大郎弟弟令兄”,又同属“折绕法”。
贾似道行酒令
有一次,贾似道请丞相马廷鸾、江万里过府饮宴。贾似道先行一酒令说:
我有一局棋,寄与洞中仙,洞中仙不受,
云: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马廷鸾说:
我有一鱼竿,寄与渔家傲,渔家傲不受,
云: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江万里说:
我有一犁锄,寄与使牛子,使牛子不受,
云: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贾似道之令,借古诗“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隐含“我的势力大,你们睁只眼闭只眼,能让着我的就让着点”之意。这是引用、双关的表现手法。
马廷鸾之令,借古诗“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隐含“等你贾某没有了靠山(指其姐贾贵妃),就只会剩下凄凉和孤独”之意。
江万里之令,巧借古诗“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暗示“你贾似道行事要留点余地,要为后代积点阴德”,语含讥刺。
三人手法相同。每人所说的第二句和第三句首尾相衔,是顶真法运用的典范。
圣上题诗不敢留
一日闲暇,明太祖朱元璋忆起幼年在皇觉寺为僧,曾在殿宇的门侧屋角写了些打油诗抒怀言志,不知如今在否,便下诏,定于某月某日驾临皇觉寺。
到了那天,皇觉寺方丈率全寺僧众,穿袈裟,击法器,下山恭迎圣驾。
朱元璋进入寺内,四处寻找以往亲笔所题之诗,竟了无痕迹。他把方丈召来,责问他为什么不保护好。方丈奏曰:
圣上题诗不敢留,诗题壁上鬼神愁。
谨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
朱元璋听后变嗔为喜,厚赐寺僧而返。
如何嫁了卖盐人
状元钱鹤滩回到家乡,有美妓嫁与盐商,钱应盐商之邀做客,盐商出妓,衣裳缟素,皎若秋月,命妓出白绫帕请留新句,钱题诗云:
淡罗衫子淡罗裙,淡扫娥眉淡点唇。
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
妓看后淡淡一笑,作诗答之云:
金钱买得西施去,底事干卿梦不安?
亦淡亦盐风味好,惹人都为一身酸。
两句变三句
明代才子祝枝山平常喜欢和人开玩笑。有一年春节,他见人家将红纸贴在门上,就拿笔在红纸上写了12个字: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来。
那家主人一看,念成两句话:“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来。”不禁勃然大怒,伸出手来就要打祝枝山。
此时,祝枝山却笑道:“我写的是好话,你未曾看个明白!”说着用笔点了两下,那12个字便成了三句话: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来。
主人见了,马上转怒为喜。
张家楼答和
李调元出任广东学政,于上任途中,经过某州,驻马更衣,独自走到湖边一个叫“张家楼”的酒楼上,凭窗饮酒观景。在他席旁有四个文人以张家楼为题,联起句来:
张家楼外更无楼,秋到江南不是秋,
幸有巫山来阻隔,梦魂才不到蛮州。
联毕,四人鼓掌互相赞赏,得意极了。
李调元一听,心想:哼!竟把四川称为“蛮州”,真是岂有此理!他边想边不觉微微冷笑出来。不料被四人觉察到了,便很轻视地问他:“难道你也懂诗?”
李答:“略知一二。”
又问:“也能作诗?”
李答:“能。”
四人便要李仍以“张家楼”为题试和一首。李不假思索便吟出一句:
一上张家楼碰头,
四人一听,几乎笑倒。李接着吟出三句:
眼观四海飞横秋。
不是巫山云雨阻,
看破江南十二州!
四人听他诗句非常,气势很大,都为之惊讶,忙上前问李姓名。李笑而不答,又吟出七律一首:
朝辞西蜀锦州城,赢得文才动帝京。
淮北一联羞四座,江南三考服诸生。
将名入句传经院,以雀为诗送别亭。
萍水何劳相问询,谪仙与我本同根。
书生听后惊悟,原来他就是名满天下的才子李调元,忙施礼赔罪,认错不迭。
徐文长西湖救渔民
有一年春天,徐文长坐小船云游西湖,遇见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子在哭,细问情由,才知女孩父亲是个渔民,今早出来捕鱼,不料正遇杭州太守来游西湖,因躲避不及,太守硬说他有意冒犯,竟捉去问罪。
徐文长听了,带着女孩坐上小船,直朝太守的大花船驶去。太守见状,大发雷霆,问他:“你是何人?胆敢撞我的官船!”
徐文长答道:“我是个秀才。”
太守见他穿戴寒酸,就故意刁难道:“你既自称秀才,我现在就罚你作一首诗。”
徐文长说:“只要你答应把刚才抓去的那个渔民放了,我就作诗。”太守料他作不出来,于是满口答应。说着,就吩咐左右取来纸笔。
徐文长提笔,略加思索,便一连写了8个“天”字。太守等一见,不禁放声大笑,并大骂他是笨蛋,只会写“天”字。徐文长见太守得意忘形,便奋笔疾书,成诗一首:
天天天天天天天,天子新丧才半年。
山川草木皆含泪,太守西湖独放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