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执悟
29140400000011

第11章 《破译〈塔木德〉中的101条犹太商规》

《破译〈塔木德〉中的101条犹太商规》——一本破解犹太人经商的财富奇书

《破译〈塔木德〉中的101条犹太商规》(为方便读者记忆,可简称为“101条犹太商规”),由韩冰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塔木德》全套20卷,总计12000页,250万字,是犹太民族智慧的基因库,101条商规是从浩繁的犹太智慧中提炼出来的经商准则。

犹太人善于经商,世人皆知。据说,美国的三分之二以上财富和世界的一半以上财富掌握在犹太人手中,人所皆知的罗斯柴尔德、索罗斯、洛克菲勤……都是犹太人。

101条商规中,对我影响颇深的有这么几条:

考虑细节

“细节远比魔鬼可怕”,这句名言出自《塔木德》。用最近几年我们企业管理的话来说,“细节是魔鬼”。商务活动中,企业管理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因考虑不周或由于细节问题导致功败垂成的事例,特别是在契约中,往往都是因为细节问题没有考虑周全事后引发纠纷,或引起与初衷相背离的情形。所以,对于领导来说,不仅仅是方向、规划,更要注意行事中的细节。

瞄准女顾客

会赞扬女顾客的店员,像魔术师一样打开女人的钱袋,这是犹太商规的又一条名言。

男人赚钱,女人花钱。如果想赚钱,就必须研究女顾客,赚取女顾客所持有的钱。因此,当你的生意瞄准女顾客时,也就瞄准了钞票。

有两则故事我记忆很深。

一则讲的是云南早年有一个做茶叶生意的商人,当茶叶生意做大后,他觉得开钱庄更能坐地生利。当研究了市场与社会后,他发现很多官太太、商贾的夫人们手头有不少的闲钱,于是他专门针对这类人群开办了储蓄和借贷业务。当第一批存款者获取利益后,一传十,十传百,太太们、夫人们纷纷来此钱庄存款,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官员商人,使他的钱庄生意红火起来。

另一则故事是我早年看的一本书,书名叫作《妇女乐园》,记得是法国作家左拉写的,具体描写了巴黎一家叫“妇女乐园”的百货公司,他的经营者如何分析女人心理、消费特色、各类喜好等等,将这家专营妇女用品的商店打理得有声有色。更绝的是,在“妇女乐园”里专门安排了咖啡吧和阅览区,专门供应那些不得不陪夫人们来的丈夫们休息、等待。

我的老母亲在世时是一个电视迷,她最讨厌在电视剧播放的中途穿插进无休无止的广告,久而久之,她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广告片大多是为了一个面孔(指美容美肤产品)和一个屁股(指卫生用品)。哈哈,这是笑话、气话,从中也折射出这条商规:抓住女人,就抓住了商机。

穿鞋就比赤脚快

《塔木德》说,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总比赤脚走得快。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努力地搬一块大石头,用尽了各种方法,石头还是不动,站在旁边的父亲跟他说:孩子,你是否用尽了全力?小孩回答:我不仅用尽了全力还想了各种方法,那石头还是不动。父亲说:你显然还没有用尽全力(指各种方法),我站在你旁边,你为何不请我帮助你呢?

这是借力,实际上只要你努力,一切都可以靠借的,借资金、借技术、借人才、借思想、借点子。

犹太出版商卖书的故事,可算是经典。因为不论总统如何评价这本书,哪怕不作评价,出版商都可以以此作为推销的注解。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名人效应”。

资产与负债

犹太商规: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

独特的眼光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不见得有多高深的知识,但对于商界非常成功的人来说,知识不等于见识。“知识”是感性的,摆在那儿的客观的物品,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一步步地接近它,获得它;而“见识”是一种理性的东西,它是知识在自己头脑里发酵后的灵性,是一种“活”的东西。因此,犹太商规说:思考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它。

我经常在同事、朋友们中发现一些经典事例:善于思考的人,能够抓住机会的人容易成为优胜者。最能干的人,不是等待机会的人,而是善于获取机会、运用机会、驾驭甚至于创造机会为自己服务的人。

口碑即灵魂

不要大肆鼓吹自己优秀,要说就让人们说去吧。——《塔木德》

宣传自己的商品或商店的特色设施,但过度宣扬且名不副实,往往只能获得短期的回报。

有两则实例很能说明问题:

我家小区大门进来靠右边有个小门店,专卖台湾手抓饼,这个门店五年前也只有四平方米左右,一个外地小伙带着他的妻子、一个孩子,靠此为生。我的儿子常常去光顾,因为它位置好,品种多,特别是能送外卖,只要小区住户打个电话给他,哪怕五元钱的生意,他也赶紧给人家送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外人看起来,他的生意挺好。小区大门左边的一家小店的中年妇人,看对面小伙的手抓饼生意如此好,她也开起了手抓饼,但生意冷清,生意越冷清,她也不坚守“岗位”,常常串门闲谈,生意愈发冷清,坚持了半年多,终于收摊。直至两年前,一起房屋买卖生意,使我对小伙更加刮目相看,他租赁摊位的两间门面房东要转让了,已找好买主,小伙再加几万,硬是从房东手中买下了这两间门面。我听说此事,细细分析了他的经营,确定有几大因素:一是选址,大门右边是下午到傍晚进小区的人多,客流量大;二是勤劳,他早上五点,晚上九点,这种朝五晚九的营业时间极大满足了各式人群的购买需要;三是态度,无论生意大小,他都热情相迎;四是现金流,手抓饼基本面团由公司派送,据说半月一结账,而他的生意均为现金收入,加上另外的配料,如鸡蛋、火腿肠、奶茶等等,均是他自己进货。我也悄悄向他打听过每天能卖出多少个饼,回答,三百个左右。好家伙,离我估计的最多两百个相去甚远。结论,他的手抓饼几乎成了小区家喻户晓的小吃。

另一则实例是,我儿子读书的小学附近有不少小饭店,如好味当、来必堡、新四方、永和豆浆等等。在生活区、学校区附近开小吃店,一般生意都不错,就像犹太商规说的“嘴巴是个无底洞”。意思是世上有那么多人,每个人离不开天天要吃,何况社会阶层三六九等。去年下半年,在好味当旁边开了家日本面店,新店开张,我和儿子去吃了一会,出了店门,我对儿子说,这家店开不长,儿子问为何?我说了三条理由:一是品种单一,只有面,而这种小饭店讲究的是品种多,适应多种需求;二是质量不好,一碗面等很长时间,而且质低价高,这些服务员又太年轻,操作不规范;三是替代品多,食客选择余地大,旁边、对面、附近有很多店。儿子说:前几天他们五六年级一帮同学来吃面,等了很长时间,不理不睬,他们同学气坏了,都说,再也不来这家店吃了。我听了,哈哈一笑,补充了第四条:不善于抓住潜在客户,没有回头客,口碑不行,自倒牌子。

果不其然,不到半年,这家面店关门了。

《塔木德》中的犹太经商规则还有很多,我的体会是,这已经形成了犹太经商的文化,代代相传。我们中国历来也有很多很好的经商法则,可惜的是,没有形成文化,没有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没有作为一种被大众所接受的经商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