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执悟
29140400000005

第5章 《未来是湿的》——21世纪最有价值的未来学读本

《未来是湿的》——一本描述无组织的组织力量。由美国作家克莱·舍基创作,胡泳、沈满琳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胡泳教授在序中写道:我们在历史上高估计算机联网的价值,而低估了社会联网的价值,所以我们花了过多的时间在解决技术问题上,而不是用在解决使用软件的人群的社会问题上。

我很赞成译者的话,我们需要从“未来是湿的”角度理解作者所讲的社会性软件和社会性网络。这是对本书的诠释。

而作者写这本书的一大主题即是互联网将产生大规模的业余化,他强调的是利用互联网构建群体的重要意义。互联网本身将给人们提供多种社会实验的可能性。

未来为什么是湿的?因为“湿件”一词常用于描述信息系统中的人。软件、硬件、湿件的成功组合能促成或破坏任何一个群体项目,而其中,湿件又是最重要的。

关于“人肉搜索”,作者讲了一个“埃文的手机”的故事,而我们也早在5年前就有了“江边被虐杀的猫”,这几年又有“足浴店的女孩”和“记艳史的检察官”等等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主人翁无不被广大网友“人肉搜索”,甚至干涉以至于影响司法的量刑。记得前不久,我在报上看到一位公交车司机被搜索,起因是一位老者不满意他的服务态度,一怒之下,用手机拍下该司机影像挂在网上,引发一场指责。而后,当事人站出来向司机表示歉意,才使风波得以平息。

现在的社会,因为有了互联网,我们已戏剧性地莫名其妙地联在一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身信息,无论通过什么媒介,将极大地增加我们的社会可见度,使我们更容易地“晒”在阳光下。

当我们改变了沟通的方式,也就改变了社会。

关于“机构困境”

群体中的人是复杂的,复杂得足以使群体难以形成和难以维持。正如书中讲的“生日悖论”。在条件完全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四人群体的协调难度是二人群体的六倍,这种效应随着群体规模的稍稍增加会成倍增长。

在早年的出差、旅游或会议闲暇时的散步中,我时常会发现这样的情景:一人孤独,二人亲密,三人好商量。如果有一人不同意另外二人的意见,由于当时的情景,第三人大多会同意或参与另外二人的行动。当群体为四人或更多时,这种不同的意见会大幅增加,群体会分成二二组合,各奔东西。

在酒席上亦如此,在4-5个人的小群体中喝酒,人人可以互相碰杯;而在较大的群体中,人们只能或习惯于和坐得较近的人碰杯。这就是在现今社会中,三五人喝酒吃饭将是表示亲密的一种社交。比如我们的小法人银行,当规模扩大(不仅仅指业务上的规划,主要指机构、网点、新产品、人员和科室关系),管理上的问题就随之以快得多的速度增加。这就是“机构困境”遇到的“生日悖论”:不仅管理资源本身占用资源,并且管理上的难题增长速度比机构规模更快。

关于“人人皆记”的时代

互联网的诞生和繁荣,使得出版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当任何人在任意时间都可以发布任何消息时,这就是一个“人人皆记”的时代。“人人皆记”指的是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随意地将各种新闻挂在网上。你,也就成了记者,或许还是作者,更甚至是“专栏作家”,这就是——博客。

博客,也有它的经济逻辑: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网络,没有造成大规模的专业化,而是成了造就大规模业余化的过程。不是所有交谈中的话都是出版,而是所有出版物现在都变成交谈的一部分。

我很喜欢读书,近几年尤其喜欢读些养生、保健之类的,确实,我买过几本书,诚如前述的,完全是一种博客式的对话、交流。

关于越来越快的行动能力

网络太普遍了,以至于变得太普通了,人们早已不关心它的技术、它的原理,而只关心和在乎它的应用、它的湿件。

“网络使原本互不协调的弱势群体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和更有效的方式共同工作,对抗强势对手,现在实时的协调也将越来越多地取代事先的安排,群体行为的组织、过程可以是隐形的,而结果立即可见”。

上面这段摘录,我以为当引起现在政府对社会进步与创造和谐社会高度重视。

别以为网上的就一定是真,是善,是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是常常会收到许多的网络垃圾吗?

新的社会性工具,也在不断地被发明出来,而无论它们多么小,只要提升公共意识或群体协调性,就一定会被利用于政治手段,因为群体行动的自由天然就是政治性的。

网络,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过去碰到烟友,常会说起吸烟者分为四等,有烟有火为一等,有烟无火为二等,有火无烟为三等,无烟无火为四等。现在各行各业都已离不开网络,尤其是白领阶层,或企业的管理层,应用网络也可以分为四等:上网查资料加看书报者为一等;只上网查资料,而极少看书看报者为二等;不上网但看书看报者为三等;既不上网,也不看书看报者为四等。我自己评估,目前属于三等管理者。

宇宙万物,生老病死,皆有循环。动物如此,植物如此,我以为一切有机物、无机物皆如此。据说,地球自兴旺以来,就曾有过像亚特兰蒂斯这样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那种扩大城市、深挖矿产、竭尽资源以加速人类发展的做法,在我看来只不过缩短了自我毁灭的进程。

网络使人类社会加速发展,同时,也使人类社会加速灭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