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着名企业家艾琳曾说过: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来开创,当你真正想要一件东西时,就一定能弄到手。蹲在家里等待机会的来临是最傻的事情,要想获得什么东西,就必须马上开始付诸行动,哪里容得你东想西等。反正,只要你想到要做什么事,就一定要有无论怎样都必须去完成的龙马精神。
把强烈的理想转化成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是一种相当深奥的学问。若当真能转变成功,心中便会萌生一种力量驱使自己向前推进。想获得成功,最忌讳的就是没有目标,终日无所事事。要知道,思想能控制行动,只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思想,就能创造出促使自己成就某事的动力。
以下便是将理想转变成“目标”,使梦想成真的方法。
首先,将以往六个月内想做的事情或事项全部列出。如果你觉得不可能全部列出,可以把太笼统或自忖能力不可及的事项删去。但基本上仍尽量保留,每一事项以列表的形式全数记在备忘录之上。
写完之后,你再仔细地从头看一遍,若发现有即使花上半年时间也不见得能完成的事项,便加以删除。原则上,留在表里的事项皆须具备三个月到半年之间可以完成的条件。
需注意的是,列这张表时,心中必须先有明确的概念,深知自己所追求的究竟为何。想清楚之后,列表时才能依照欲望强度大小决定各事项的顺序。而在这种决定顺序的过程中,你便不难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及所谓的“第一欲望”。
这种列表的方法,对于决定这件事来说,可以说是最实在也最有效的方法。
第一欲望找出之后,应清楚地写在一张明信片大小的纸上,然后把它贴在自己容易看见的地方,譬如:洗脸台旁、床头或桌子前方等。每天在睡觉前或起床后,便面对它大声念一遍。一有空闲的时间,就可用来思考这件事情,并想像自己成功时的情景。
如此继续一段时间之后,相信你会愈来愈感觉到自己正在走向目标的途中。但必须注意,这种方法一定需要一段时间后才会显出它的成绩。如果只做一二天,你不可能期望会收到什么效果。此外,这种强化欲望强度的方法必须以积极的态度从事,否则就没有意义,而且任何一丝消极的意念皆有可能使你前功尽弃。若想经常维持强烈的欲望,信心是不可或缺的灵丹。但话又要说回来了,因为灵丹服下之后,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遍布全身。
经过四五个星期之后,透过你的眼睛,这张表上的文字逐渐产生变化——原本单纯的愿望已经转变成强烈的欲望,这便奠定了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这种变化是怎么造成的呢?答案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欲望已经深入潜意识之中,而潜意识也采取了积极的反应,并与意识(外在意识)连接,使之制造出炽烈的欲望,进而策动自己下决心展开积极的行动。
所谓成功,就是想去获得它的努力——无论是心理或身体方面——的结晶,而努力是伴随着欲望而来,欲望则是开创命运的原动力。强烈的欲望常常能带来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
就拿艾琳来说,她24岁时便已胸怀大志,并以无比的信心与冒险精神展开自己的第一桩事业——秘书服务业。她的服务中心,从老板到员工总共只有一个人,就是她自己。后来,她替几位从事模特儿工作的朋友负责联络事项,才做不久,她便发觉将这种工作转变为成立一家模特儿中介公司颇有可为,再加上她对自己充满信心,时装业界激烈的竞争又能激发她的斗志,于是,她便全力朝这方面发展。踏上这条路之后,她经常一天工作13~14小时,这完全由于有某种潜意识支撑着她,所以她让人感觉有用不完的精力。
她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如今,她的模特儿中介公司已具有相当规模,旗下顶尖的模特儿便有75人,每天接到的电话估计约有300个。她的丈夫盖瑞便是她及其公司成长的最佳见证人。
对于一对年纪不到40岁的年轻夫妇来说,这种成就应该可以让他们满足了,但他们却不如此,艾琳与盖瑞两人觉得现在只不过是蓄势待发的阶段,只要准备妥当,他们会随时展开下一个计划。
“我想做些别的事,比如像制造一些东西——化妆品一类的东西。我有信心可以做得很好!”艾琳在她的办公室里阐述了自己新的理想和欲望。
由于化妆美容业界的经营十分艰辛,有人劝告她现在想搞这一行并不是那么容易,而且竞争至为激烈,一个新兴的公司恐怕很难生存。她以毫无畏惧、闪烁着光芒的大眼睛对朋友说:“没办法!从前就是这样,一旦我们准备就绪,就一定会去完成。”
是的,当你把自己的理想转化为一个个必欲实现而后快的目标时,你便会不惜一切地去努力奋斗了。这就是人生之所以能够辉煌的原因。
心态决定一切
一位心理学家说:“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自己想像成什么样,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子。”
传说,有个勤奋好学的青年木工,一天去给法庭修理椅子,他不但干得很认真、很仔细,还对法官坐的椅子进行了改装。有人问他其中原因,他解释说:“我要让这把椅子经久耐用,直到我自己作为法官坐上这把椅子。”
心想事成,这位木匠后来果真成了一名法官,坐上了这把椅子。
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往往自己就能成功,这是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起作用。人的心灵有两个主要部分,就是意识和潜意识。当意识做所有的决定时,潜意识则做好所有的准备。换句话说,意识决定了“做什么”,而潜意识便将“如何做”整理出来。意识就好像冰山浮出水平线上的一角,而潜意识就是埋藏在水平线下面很大很深的部分。有人还用科学术语比喻: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就相当于电脑的“硬件”,意识就是这部无比精密电脑的“操作者”,潜意识就等于电脑的“软件”。读了这些生动的比喻,你就会明白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和奥秘。
从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身上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虽然各有不同,但在善于运用意识和潜意识的力量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难怪人们把意识和潜意识称为人的自动引导系统。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做成某件事,那么,他就会凭借意识的驱动和潜意识的力量,跨越前进路上的重重障碍,成功也就有了切实可靠的保证。
被称为新工业之父的亨利·福特,年轻时在一家电灯公司当工人。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产生了要设计一种新型引擎的意识。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妻子,妻子对他的发明研究很支持,还鼓励他说:“天下无难事,你就试试吧!”她把家里的旧棚子腾出来,供他试用。福特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钻进旧棚子里做引擎的研究工作。冬天旧棚子里冷,他的手都冻僵了,牙齿在寒冷中格格颤抖,可他对自己默默地说:“引擎的研究已经有了头绪,再坚持干下去就能成功。”亨利·福特充分调动了自身的自动引导系统,在旧棚子里苦干了三年,这个异想天开的稀奇的东西终于问世了。1893年,亨利·福特和他的妻子乘坐着一辆没有马的马车,在大街上摇晃着前进,街上的人被这景象吓了一跳,有些胆小者还躲在远处偷偷地观看。从这一天起,汽车这个对整个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工业,就在亨利·福特的意识和潜意识的驱动下诞生了。
后来亨利·福特决定制造着名的V8型汽车时,他要求工程师们在一个引擎上铸造8个完整的气缸。工程师们听了都直摇头说:“这不可能。”福特命令道:
“谁不想干,就走人!”工程师们谁都不愿失业,只好照着亨利·福特的命令去做。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谁都没有把成功输入在自己的意识里,这样潜意识也就闲置起来。6个月过去了,研究毫无进展。亨利·福特决定另外挑选几个对研制V8型汽车有信心的人去完成。他坚信人一旦有了稳操胜券的心理,就有了希望。新挑选的几个工程师经过反复研究,忽然间,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击中”,终于找到了制造V8型汽车的关键窍门。
是什么令这V8型汽车从无到有?是什么令这“不可能”的计划奇迹般成功?这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无形力量在起作用。意识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可调动人的一切能量,从而为达到某种目标去奋斗。可见,人的大脑细胞内匿藏着很大很大的潜能。亨利·福特就是用这潜能的力量,干出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大事业。如果把意识和潜意识比喻为成功的“第一把金钥匙”,一点也不过分。
从以上故事中,不难明白,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具有操纵人类命运的巨大能力。如果意识给潜意识一个目标,潜意识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行动起来;如果意识给潜意识一个指令,潜意识就会认真去执行这个指令。所以说,一个人想着成功,就可能成功;想着失败,就会失败。一个人期望的多,获得的也多;期望的少,获得的也少。成功是产生在那些有了理想的人身上,失败根源于那些不自觉地让自己产生失败心理的人身上。
改造世界,先从改变自我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说:“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人是社会系统的一员,是人类社会这个大结构中的一个要素。
人的位置取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又决定于人所处的状态,即与周围系统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方式和量。
人有很多状态,不同的状态带来不同的效果和不同的结果,同时也就决定了你与世界(社会)的关系,即确定了你的位置。
状态主要表现为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
当你调整状态,改变自己时,你与世界交换的物质、能量、信息必然发生变化,你与世界的关系(结构量)就变了,你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时,世界(社会系统)也必然要作出反应以适应新的关系——你的改变。世界,就这样被“改变”了。
比如你在生活中经常愁眉苦脸,这一定代表了你现在的位置和与世界的某种既定关系。如果你开始调整表情,诸事面带微笑。
进行了这个调整(改变自己)之后,与世界(社会)交换的信息就改变了,你和周边的人际关系就发生了变比。微笑使你在社会中增加人缘和机会,这些机会必然使得你在社会中的位置发生变化,你会感到:世界变了!
美国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种真正以友谊待人的态度,引起对方友谊反应的比率高达60%至90%。
领导此项研究的博士说:
“爱产生爱,恨产生恨,这句话大致是不会错的。”
雨果的不朽名着《悲惨世界》里那个主人公冉阿·让,本是一个勤劳、正直、善良的人,也穷困潦倒,度日艰难。为了不让家人挨饿,迫于无奈,他偷了一个面包,被当场抓获,判定为“贼”,锒铛入狱。
出狱后,到处找不到工作,饱受世俗的冷落与耻笑。从此,他真的成了一个贼,顺手牵羊,偷鸡摸狗。
警察一直都在追踪他,想方设法要拿到他犯罪的证据,把他再次送进监狱。他却一次又一次躲脱了。
在一个大风雪的夜晚,他饥寒交迫,昏倒在路上,被一个神父救起。神父把他带回教堂给吃给住,但他在神父睡着后,却把神父房里的所有银器席卷一空。因为他已认定自己是坏人,就应该干坏事。
不想,在逃跑途中,被警察逮个正着,这次可谓人赃俱获。
当警察押着冉阿·让到教堂,让神父认定失窃物品时,冉阿·让绝望地想:
“完了,这一辈子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了!”
谁知神父却温和地对警察说:
“这些银器是我送给他的。他走得太急,还有一件更名贵的银烛台也忘了拿,我这就去取来!”
冉阿·让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警察走后,神父对冉阿·让说: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重新开始吧!”
从此,冉阿·让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他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努力工作,积极上进。后来,他成功了,毕生都在救济穷人,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这说明,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就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你。
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邻。两国夙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哨所)。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
人比人,气死人。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断。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给县令宋就,说要以牙还牙,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
宋就说:
“楚亭的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对。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就更不对,那样未免太狭隘、太小器了。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开始,每晚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后觉得有理,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而且是梁亭的人在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以示歉意。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
《周易》上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里的“变”,正是指自己“变”——调整自己的状态(心态、生态、行态)。
改变自己,实质就是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改变世界,实质就是改变世界对自己的评价。
从现在起,坚信自己是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