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科学家故事精讲
29149300000045

第45章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小时候名叫玛丽,出生于波兰的一个贫民家庭。

小玛丽和姐姐在学校里都是优等生,可是家里太穷,无法供应她们上大学。姐妹俩靠打工做家庭教师积攒钱,先让姐姐去巴黎读书,小玛丽又苦干了五年,终于资助姐姐获得博士学位,自己也踏上了去巴黎的留学之路。

“图_中_不_figure_0099_0014_em”

玛丽来到巴黎索尔本学院求学,穿着褪了色、挂了丝的衣服,住着难以形容的简陋小屋。钱用光了,常常是整个星期用面包和茶水充饥。有一次,她正在图书馆里读书,突然晕倒在地,有个同学找来医生给她检查。原来是因为玛丽没有吃饭。对玛丽来说,忘记吃饭是经常的事,大学的图书馆像块有魔力的磁石,紧紧地吸引着玛丽。每天晚上十点钟,图书馆闭馆了,玛丽才带着惋惜的心情离去,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在煤油灯下继续用功,一直到后半夜两点钟。当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又被冻得不得不爬起来,把自己所有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早晨起床的时候,洗脸盆里的水冻成冰块,就连水壶里的水也结成了冰。艰苦的生活,艰苦的学习,玛丽一点也不退缩,在索尔本学院的学位考试中,玛丽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第一名。

在一次物理学会的会议上,玛丽结识了优秀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在崎岖的小路上相识,在向科学顶峰的攀登中结成伴侣,从此玛丽·居里成了不可分开的名字。

物理学家亨利·柏克勒尔发现:铀的盐类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当时,这种神秘射线的来源对科学家们来说,还是一个算不出答案的难题。居里夫妇正是从这个难题入手,开始了他们共同的科学攻关。

没有钱买沥青状铀矿做实验,他们就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供实验用;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借用所在学校的一间简陋的木板房搞实验。两位科学家向大自然的开战就这样开始了。要把大量的矿渣加热,要在盛矿渣的大桶里每次搅拌好几个小时,是一项艰巨的体力劳动。小屋里散发出来的刺激性很强的蒸气使人几乎窒息。居里夫人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着提取“镭”的不懈搏斗,为了使实验不间断,他们往往就住在这里,边做实验,边搞点简单的饭充饥。四年过去了,实验还是没有成功,皮埃尔·居里患上了四肢疼痛的病症。玛丽的担子更重了。她需要把大量的矿渣加热、搅拌,把大桶里的流汁倒出来,让它们蒸馏、结晶,等等。化学处理的繁重劳动使玛丽累得有时像瘫痪了一样。每到晚上,她照料完孩子,还要开始论文写作,有时整年的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

1902年深冬的一个雪夜,居里夫妇肩并着肩、手挽着手,迎着万家灯火,踏着厚厚的积雪,习惯性地向他们的实验室走去。当皮埃尔·居里划火柴开门的时候,被玛丽·居里拦住说:“不要点亮。”他们摸黑走进小屋,顿时惊呆了。这间简陋的木板房简直成了一座魔宫:从瓶子里、罐子里、桶里放出一片晶莹的蓝光,特别是那支盛试验产物的玻璃管里,放射出来的光更加强烈。看不见的射线,看见了!神秘的射线不再神秘了!他们日思夜想的镭终于诞生了!可是,有谁能想到这世界上第一克镭竟是居里夫妇从八吨沥青状铀矿的残渣碎屑中,经过整整四年的辛勤劳动才提炼出来的呢!

对研究出来的东西——镭,有人劝他们申请生产镭的专利,玛丽·居里却代表她的丈夫说不应该这样做,“我们不能借此谋利”。

对于巨额的诺贝尔奖金,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并不吝惜它,而用来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等等。皮埃尔·居里逝世以后,居里夫人把他们共同研究的成果,价值一百万法郎的镭,无偿地赠给了一个研究治癌的实验室。许多朋友责怪她傻,她说:“贫困固然不大好受,但富裕却也没有必要,甚至是很讨厌的!”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人们誉之为“镭”的母亲——居里夫人的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