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最佳保健方案
29187000000046

第46章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改变

青少年对疾病的反应较强烈,在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易产生好强和固执的心理,他们往往不愿正视现实,不愿屈服疾病而规矩地治疗,因此对疾病的治疗往往带来困难。在行为上可能表现为易怒、脾气暴躁,有的急于求成,不遵医嘱,过量服药,影响了疾病的控制和治疗。但当疾病缠身,无力支持时,又可能因人生受挫折产生自暴自弃,极易产生悲观心理,往往流露出对前途渺茫感,易产生轻生行为,拒绝他人的照顾和治疗,有这种心理的人,还常伴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情绪。为了上学、求职,为了不受社会的鄙视,把自己的病情隐瞒起来,造成精神和心理的巨大压力。

中青年人正是干事业,出成绩的黄金时期,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会使他们忽视疾病;也有的患病后,比较忧郁,认为疾病给家庭带来许多困难,给工作带来一定损失,牵挂家人和工作的责任感,使患者考虑过多,因而显得忧心忡忡。

40~6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生理和心理状态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社会和家庭的重负使他们不得不耗费和付出。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看,也正处于“多事之秋”时期,这一时期,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男性往往比较敏感,多疑虑,焦虑紧张;女性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发热、头痛、眩晕、心悸、胸闷、手足出汗、关节疼痛等。生理的变化和身体的不适应可引起情绪不稳,焦虑加重,多疑、抑郁、爱争吵、易冲动等心理反应。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离退休后有一种失落感,茫然和空虚感,再加上病魔缠身,便会产生颓废、孤独无望心理,真的会认为老之将至,生命休矣。情绪调节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认为,一切对人的不利影响中,最能致人短命夭亡是恶劣的情绪,如忧虑、颓废、惧怕、嫉妒、憎恨、怯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