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危象(甲亢危象)是病情的极度恶化而导致单一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失代偿、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本病虽不常见,但死亡率很高。
甲亢危象多发生于甲亢患者未进行治疗或治疗不充分。诱因中以感染为多见,或过度劳累、紧张,或术前准备不充分而致抗甲状腺药物的撤退,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充血性心衰,或妊娠中毒症及分娩生产,或肺动脉栓塞、肠梗阻及脑血管病变,以及创伤、拔牙或用力挤压甲状腺等均可能诱发甲亢危象。
典型甲亢危象临床表现为高热、大汗淋漓、心动过速、频繁呕吐及腹泻、谵妄甚至昏迷,最后多因休克、呼吸及循环衰竭以及电解质失衡而死亡。
(1)体温升高。甲亢危象均有体温急骤升高,高热常在39℃以上,大汗淋漓,皮肤潮红,继而可汗闭,皮肤苍白和脱水。高热是甲亢危象的特征表现,也是危象与重症甲亢的重要鉴别点。
(2)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精神变态、焦虑,也可有震颤、极度烦躁不安、谵妄、嗜睡,最后陷入昏迷。
(3)循环系统异常。心动过速,心率常达160次/分以上,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循环系统异常还可见心律失常,或发生肺水肿及充血性心衰,最终血压下降陷入休克。
(4)消化系统异常。食欲极差,恶心、呕吐频繁,腹痛、腹泻明显,恶心和腹痛常为危象早期表现。
(5)电解质紊乱。由于进食差、吐泻及大汗,约半数患者有低钾血症,约1/5患者血钠减低。
(6)实验室检查。可出现低血糖,血白细胞增加伴轻度核左移,轻度的血钙水平升高和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血乳酸(BL)升高以及不同诱因情况下相应的实验室改变。当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时,对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2.甲状腺眼病(内分泌突眼)
甲状腺眼病(TAO)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它可以和各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伴发。一般认为,Graves病有25%~50%伴有程度不等的眼病,桥本甲状腺炎中有2%伴有眼病;但也有5%眼病患者不伴有明显的甲亢,即是或多或少显示有甲状腺免疫学异常,称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眼病。
一般将甲状腺眼病分为非浸润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两大类。
(1)非浸润性突眼。占本病的大多数,一般为双眼突出,有时为单侧突眼,其他表现不太明显。
(2)浸润性突眼。临床较少见,不少患者伴有轻度甲亢,也有的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有上眼睑挛缩、凝视、眼内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痛、眼球突出。眼外肌部分麻痹时,眼球活动受限可出现复视。病情重者眼裂不能关闭,角膜暴露,发生角膜混浊、溃疡,并伴有结膜充血、水肿;当视神经受侵时可导致视力下降、失明。有些患者眼睑浮肿非常明显,如单侧眼球突出需排除球后占位性肿物的可能。
(3)甲状腺眼病的分度。根据美国甲状腺协会制定的标准,将甲状腺眼病分为七度。
3.甲亢性心脏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本身可引起甲亢性心脏病,但有些甲亢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类型的心脏病,约有60%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在甲亢治愈后心脏病随之缓解。甲亢性心脏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感染可能是甲亢性心脏病的诱因。临床表现:
(1)本病在甲亢病程长者中发生率高,其与甲亢病情的严重程度无一定关系;45岁以下者较少发生。
(2)心悸、早搏及阵发性心房纤颤,检查可见收缩压升高,舒张压略下降,脉压增大;心尖搏动增强,常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二尖瓣脱垂并不少见,少数患者有周围血管症。
(3)甲亢合并心房纤颤在男性多见;甲亢单独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都不常见。
4.慢性甲亢性肌病
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是甲亢的神经肌肉的一种常见的合并症。本病80%发生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克raves病)患者,男性较多,中年患者为多,但青年和老年人均可发生;肌病通常在近端肌群受累明显。
(1)起病缓慢,多数患者是以甲状腺激素增多的甲亢症状起病,少数患者以肢体的肌力减退为首发症状,或者甲状腺激素增多与肌力减退两种表现同时发生。
(2)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的肌萎缩,肌无力大多数出现在上肢和下肢的近端,少数患者则表现肢体的远端无力;病变部位以手部大小鱼际肌、肩胛肌、骨盆肌、臀肌较为明显,甚至可影响全身肌肉,以致患者站立、蹲位起立、走路、登楼、提物等均感困难。个别患者有吞咽困难。
(3)可见肌纤维颤动,肌电图异常呈非特异性肌病改变,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少数有电位降低,偶有多相电位增多;血尿肌酸增高。肌病的严重程度大多数与甲亢的严重程度呈平衡关系,一旦甲亢控制后肌病即可好转。
5.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
本病血钾常降低,周期性麻痹可出现在甲亢之前,也可发生在甲亢症状明显时或缓解以后;男性多于女性。钾及糖代谢的异常在本病的发病过程中较为突出,麻痹发作时血清钾常在3.5mmol/L以下。精神因素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这与诱发胰岛素分泌增强有关。临床特点如下:
(1)主要为两边上下肢及躯干发作性软瘫,以下肢瘫痪更为常见,伴有电兴奋及反向的消失。严重时所有的骨骼肌包括呼吸肌均陷入麻痹,而面肌、咀嚼肌、吞咽肌及动眼肌受侵犯较轻。
(2)周期性麻痹发作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发作频率个体差异很大,过多活动、糖类食物以及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均能诱发麻痹的发生。
(3)不少患者发作时血钾降低,应用钾盐可以减轻、终止或预防麻痹的发生。
(4)急性起病的四肢弛缓性瘫痪,瘫痪的特点是近端重、远端轻,下肢重、上肢轻。在周期性麻痹症状较重而甲亢表现较轻或不典型时,容易漏诊甲亢。
(5)临床检查应排除家族性麻痹、低镁血症、原发性或继发性的醛固酮症及类醛固酮低血钾麻痹症。
本病通常在抗甲状腺药及对症治疗后,病情可以缓解;但随甲亢的复发,周期性麻痹可再度发生。
6.甲亢合并妊娠
由于甲亢好发于育龄妇女,故妊娠时伴甲亢者并不少见。妊娠合并甲亢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为主,发生率为1%~4%;其他如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等均可伴发。未经治疗的甲亢孕妇早产、注解产、致畸、新生儿低体重和新生儿死亡率均可增加,并由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时甲状腺刺激抗体(TSI),再通过胎盘可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大和暂时性新生儿甲亢,且控制不良的甲亢孕妇在分娩时危象的危险性增加,故妊娠合并甲亢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甲亢伴妊娠的临床特点有:
(1)孕妇体重不随妊娠月份增多而增大,四肢近端肌肉消瘦,休息时心率仍在100次/分以上。
(2)血中游离T4(FT4)、游离T3(FT3)值升高。
(3)孕妇不宜做摄131I率检查,因胎儿的组织对放射性碘非常敏感。
正常妊娠亦有心悸、多汗、怕热、食欲增加等代谢增高表现,类似甲亢症状,应注意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