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中学生
29207100000102

第102章 一个15岁孩子的考试焦虑症

一、病例介绍

郭某,15岁,女孩,初三学生,因怕考试8个月来诊。

8个月前,一次数学阶段测验,患儿考了60多分,受母亲严厉批评,认为她不好好学习,说如果考不上大学既没有前途又对不起母亲。之后又遇一次阶段测验,孩子特别紧张,翻开试题时手抖心慌,出冷汗,看不懂题意,异常恐惧,当场哭泣。由于不能坚持考试而被同学送回家休息。第二天没有到校,因为怕考试,孩子当时既想上学又怕上学。经多方劝说后复学,但每逢考试就心慌、腹痛、腹泻,难进考场,非常痛苦,平时一切正常。

父亲是公务员,性格外向,夫妻关系长期不和,对女儿话少,有时关心一下女儿的学习成绩。母亲性格内向,柔弱,两个月前下岗,最近开始做钟点工(打扫卫生等),曾患抑郁症住院治疗。一年前父母大吵大闹要离婚,当时母亲流着泪对女儿说:“一定要考上大学,早点离开这个家,你才有前途。”

患儿一胎一产,足月顺产,独生女,体格发育正常。3岁前由外祖母抚养,3岁进全托幼儿园,7岁上小学,学习一贯自觉认真,成绩保持上游或中上游。个性外向,好胜,独立性强,爱交朋友。但与父母沟通少,同情母亲,说母亲活得太累了。

体格检查:发育良好,无躯体和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精神检查:神志清,问答切题,检查合作。思维逻辑正常。情绪轻度烦躁,对前途担忧,希望能找到一种使自己考试不害怕的方法。

心理测试:瑞文测验智商为114;90项症状清单显示恐惧、焦虑、抑郁、敌对等因子分明显升高;考试焦虑量表为严重程度。

二、临床诊断:考试焦虑症

诊断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理测验结果。由于没有出现考试回避症状,所以仍诊断为考试焦虑症。

三、案例分析

(1)期望过高。焦虑症患者比较追求完美,往往对自己有着极高的标准,在成长过程中,常对自己有不适当的要求。这与父母自幼对他们的教育和期望有关。一般父母对孩子期望很多,又恐吓孩子,如果他们达不到这些期望,就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和关爱。这样的孩子如本例,郭某父母多年来把家庭的希望、自己的理想,全寄托在女儿身上。尤其是母亲,视家庭为牢笼,要女儿“考上大学,早点离开这个家”,这让孩子深感紧张和恐惧,怕自己一旦考不上大学,会无法面对自己和父母,更怕因此而产生家庭的不幸。

(2)缺乏安全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闹离婚,孩子缺乏安全感,内心敏感,脆弱,遇事易产生焦虑,甚至退缩。

(3)临床症状。考试焦虑症是一种发生在考场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情绪状态,影响考试成绩,是急性焦虑之一。主要有几种情绪体验:其一是惊恐,患儿入考场,就开始极度不安,有一种说不清的恐惧感和难受感。但它不是真正的恐惧,因为没有明确的恐惧对象。其二是紧张。患儿内心紧张,躁动不安,静不下心,易激怒。其三是忧虑。患儿每次考试忧心忡忡,唉声叹气,总担心后果不佳。怕考题超出自己复习重点或复习范围。其四是惶恐。考前几天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不知干什么事才好。临到考试,上述几种体验加深,可出现惊恐发作,这是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好像马上要面临死亡一样,也可出现呕吐、腹泻等躯体症状。

四、治疗与干预

(1)现场应对。首先进行深呼吸,同时默念:“现在必须镇静!镇静!”约2~3分钟后可选择一些会做的题开始做题,然后逐渐过渡到正常状态。

(2)松弛训练。常用的是“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此训练要求患者想象一些会令人愉快、放松的情景。同时伴以言语指导的暗示,最后使肌肉高度松弛,随之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其指导常用语是“请坐好,尽量能让自己舒适,放松,想象你是在……现在,首先握紧你的右手,握得紧紧的,并体会紧张的感觉,请继续握紧拳头,体会右手和右臂的紧张。现在,请放松右手,体会放松的感觉……现在,你的左手也同样地做一遍”。以同样的方法放松面、颈、项和上背部,然后是胸、腹和下背部,接着是大腿、小腿,最后全身放松。

(3)家庭治疗。治疗的目标,是促使家庭关系模式发生变化,要增加轻松感。如这个案例,我们设法让父亲生活重心向家庭移动,增加夫妻交流;让父母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建立夫妻交流良性循环,减少夫妻间负性交流,改善家庭气氛,让女儿卸下不应该由她担负的家庭责任,自主地选择她自己想走的路。

(4)药物治疗。小剂量心得安临考前半小时服用,有时对中度焦虑有效,且不影响思维能力,但对严重焦虑,需用阿普唑化等抗焦虑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