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中学生
29207100000104

第104章 患有多动性障碍的孩子

一、病例介绍

赵某,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因上课小动作不断,注意力不集中来就诊。

从小好动,坐不住,聪明伶俐。5岁入小学,一、二年级学习成绩好,三年级起学习成绩渐下降,小学五年级以后,一直听课不认真,注意力分散,很少能坚持听课10分钟,考试成绩60~70分,偶有不及格。与同学讲话,好欺负人,破坏课堂秩序。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做事有头无尾。课余时间特别好动,与同学打闹,不知轻重。情绪易冲动,好发脾气,特别喜欢看武打电视片,模仿其中武打动作,经常闯祸。上中学后仍有注意力不集中等多动症状,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坏,有多门功课不及格。看电视时,手脚也闲不住。平时父母对患儿的顽皮责打较多。

患儿一胎一产,足月难产,出生时窒息约2分钟,母亲早期有先兆流产,注射黄体酮保胎。生后发育过程正常,自幼顽皮好动。

父母非血缘婚,均为工人,经济情况较为紧张,居室拥挤,孩子学习环境嘈杂。家族中父亲及家叔年幼时好动顽皮。

体格检查:发育良好,无畸形,心肺正常。对指及双手轮替动作笨拙,其他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衣着整齐,一般接触好,多动不宁,拿起诊室桌上的叩诊锤随意乱敲,一会儿又拧桌上的胶水瓶盖,注意力明显不集中。智力无明显落后,知道上学不能做小动作,但管不住自己。有求知欲,想好好学习以便能上重点高中。脑电图前额叶及额叶区慢波(δ、θ波)优势;脑干诱发电位未见异常。

心理测验:艾森格人格测验为胆汁质多血质混合型气质;韦氏智测及S-M适应能力测验正常;多动症康纳氏父母及教师量表评分阳性;持续注意力测验显示重度注意力缺陷。

二、诊断

多动性障碍,联合型(ADHD-CT)。

诊断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如从小好动,坐不住;听课不认真,注意力分散;情绪易冲动,好发脾气;学习成绩下降。心理测验如多动症康纳氏父母及教师量表评分阳性,持续注意力测验显示重度注意力缺陷,特别是多动性障碍格式诊断量表(DSM-Ⅳ)显示为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联合型(ADHD-CT)。

三、病案分析

本例家族中父亲及家叔年幼时好动顽皮,暗示本病与遗传和素质有相当大的关系。脑电图前额叶及额叶区慢波(δ、θ波)优势说明前额叶及额叶发育相对落后,加上孩子出生时有窒息,母亲早期有先兆流产,曾注射黄体酮保胎,这些都是本病的生物学原因。现代研究认为情景性多动症与不良的社会、家庭或学校的环境关系密切,而对于持续性多动症,环境因素主要起诱因作用。本例家庭住房拥挤,孩子没有独立的学习环境,空间有限,孩子做作业时,父母看电视,干扰了孩子。有时家长过于关心孩子,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儿削个苹果,一会儿递块点心,也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做小动作,均可诱发本症。

四、治疗与干预

(1)药物治疗:利他休、专注达对多动症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要注意,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选择性服用,还要遵循用药原则,以免副作用对孩子造成危害。

(2)注意力训练:拼拼图、走迷宫、找出两个图案相同点(或不同点)、弹琴等,都是训练注意力集中的好方法,但一定要是患者感兴趣的才行。也可应用注意力训练软件进行注意力训练。

(3)心理治疗:重点调整家庭环境,父母要改变管束过严、动辄打骂和溺爱放任这两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以消除各种紧张刺激。严格作息制度,减轻作业负担,增加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