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动人事迹和模范行为,‘形象直观,易于学习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榜样所体现和代表的先进思想,深刻地蕴藏于具体事例之中,易于接受和仿效,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能够产生正面激励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教育中,广泛开展榜样教育非常符合客观实际,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榜样教育运用于思想教育,不但哺育了许多光彩照人的英雄模范人物,而且铸造了种种具体而伟大的革命精神,如雷锋精神、抗洪精神等。与此同时,涌现出像陈永贵、蒋筑英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的许多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起到了良好的模范作用。
可以作为榜样的人物是很多的,既可以是革命领袖、英雄人物、模范工作者,也可以是身边的父母、教师,优秀的同学、同事等。印度着名的“城市蒙特梭利学校”,要求教师和家长都必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学校一方面要为学生制定价值观的课程,另一方面也要为家长和教师开价值观的课程;“城市蒙特梭利学校”还重视处处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一个学生无论他在哪一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都会受到奖励,并被学校宣传、树立为这一方面值得所有学生学习的榜样。这种身边的榜样既具体又真实,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宣传,同样可以让受教育者在无形当中学习榜样,受到教育。
3.解释
传统的思想教育一般注重于向受教育者灌输“是什么”、“要怎样”,而忽视向受教育者解释“为什么”,这容易让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排斥反应,而仅仅达到外化而非内化的那种口服心未服的效果。解释这种施教方法,在主张施教者和受教者处于平等地位的前提下,强调施教者对受教者解释“为什么”,至于该如何选择行为方式,让受教育者自己去决定。这种教育方式激发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让受教育者乐于接受,同时也锻炼了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对施教者的理论水平、知识能力会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施教者不仅能做到摆事实、讲道理,还要把大道理讲实、小道理讲正、深道理讲透。比如,怎样认识人生的价值,生活条件好了还需要不需要艰苦奋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提下为什么还要强调奉献精神,等等。要解释清楚这些问题,就要求施教者自己首先理解这些问题,然后向受教育者进行人情入理的分析和深入浅出的解释。
4.劝诫
这种隐性的思想教育方法也是注重将施教者和受教者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劝诫”的教育方法不同于“禁止”的教育方法,核心就在于“禁止”将施教者放在上级的位置上,将受教育者放在下级的位置上,而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讳这种以居高临下的口气教训人,受教育者也非常讨厌一味“要这样”、“要那样”式的发号召、死命令。
现今社会,公益广告出现得越来越多,内容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关系人类生存的问题,如战争与和平、环境问题等,小到人们身边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伦理道德问题等。这些公益广告,以形象、细致的画面,充满感情、警醒的语言,直接冲击着人们的心灵,进而起到感化和警示的教育效果。这种公益广告也是一种劝诫的教育方法。
5.体验
专家指出:一个人是通过共同生活的过程来教育自己的,而不是被别八所教育的。在思想教育中,创造各种条件,通过让受教育者走向生活,亲自实践,自己体验,认真感悟,这比传统的完全理性教育更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作为教育者,不要以为单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受教育者,就能够将其变为他的美德,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努力使人的话语、行为习惯成为他内心的感受,增强他的情感体验。诚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般,通过主体自身在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感受主客体之间的联系,比单纯学习与接受他人的间接经验效果要快得多、好得多。
尊重实践、注重情感体验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拿志愿者服务活动来说,青少年学生在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时,最初产生的同情心便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意识;而孤寡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反过来给学生以影响,是道德意识的升华,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种道德感悟的效果是受教育者在课堂上、书本中和说教中所无法得到的。
十一、媒体对孩子的不正当诱导与
影响是天才成长的绊脚石
1.现代媒体对儿童成长有积极影响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各种各样的现代媒体所包围,这些媒体包括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传媒。不可否认,儿童从媒体内容中模仿学到了许多经验、知识,了解了外界事物的发展变化,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活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都比较强。
2.现代媒体对儿童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大众传媒为争夺民众收视率和点击率而出现了不可避免的媚俗倾向,使得其中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证据显示,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均与直接接触并受过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有关,主要媒体是电视、游戏机和多媒体等。电视把成人世界的隐私一览无余地展示在孩子眼前,网络里宝藏与垃圾并存,儿童的世界不再纯洁,他们过于早熟起来;儿童的世界不再烂漫,多元的文化信息使他们焦虑而无所适从,难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价值观。电子传媒的形象性、直观化使今天的少年儿童习惯于“看”而怠惰于“想”,“眼球文化”、“快餐文化”
所导致的是思想的浅薄和思维力、想象力的下降。电视瘾、电子游戏瘾、网络瘾毁掉了孩子的学业前程和身心健康,色情暴力犯罪使花季少年迷失本性、堕入深渊。可见,消除其不良影响已经刻不容缓。
3.如何消除现代媒体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传为佳话的“孟母三迁”、“万金买邻”的育子办法,今天已经不管用了,打开电视和电脑网络,“一览宇宙小,天涯若比邻!”现在很多教育界的专家都承认,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成长的,与学校、家庭、同龄伙伴并列的第四大因素。
据调查,凡是孩子受媒体负面影响而出问题的,其父母往往缺乏媒体指导意识或缺乏有关传媒的知识。据最近北京6个城区的一些学校的调查,4000名左右的学生抽样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中超过80%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但是,在家中有电脑的学生中,其中47%的家长并不会使用。另据某中学的调查,95%以上的学生父母不具备媒体指导的知识,65%以上的家长承认面对现代传媒电脑网络,自己远不如孩子。专家建议:
第一,父母必须了解媒体。不了解媒体就无法把握媒体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就无法赢得家庭教育的发言权。面对现代传媒的挑战,如果让孩子独驾无舵之舟,那么他们很可能在传媒信息的海洋里触礁翻船,甚至坠入无底深渊;家长应该成为一把坚实的舵、一张鼓风的帆,引导孩子在传媒信息的海洋里巧妙遨游、趋利避害。
第二,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现代媒体,珍惜时光。要对孩子的“媒体倾向”加以引导。媒体倾向就是对不同媒体的喜好程度。
让孩子明白,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正确地开发利用不同的媒体,以便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体来发展自己。有位专家统计:如今的孩子,从3岁起到他走向工作岗位,已在电视机前待了1.6万多个小时。而一位大学的学生获得一个学士学位用的时间只需5000小时,电脑专家的成才只需1万个小时,熟练掌握3门外语的时间也大约是这个数字。步行环球旅行一周并记下300万字的游记也仅仅需要8000个小时。除了电视外,电子游戏和网络也在大量耗费着许多孩子的黄金时光。但是,完全摒弃高科技的信息产品对拓宽视野、获取信息或者娱乐身心来说,也是不可取的。
第三,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利用媒体,做媒体的主人。要引导孩子对媒体传播信息的鉴别和选择。不同媒体承载的信息的严肃性、真实性程度是不同的,对于孩子人格成长和智慧开发的影响性质也是不同的。要指导孩子识别虚假信息,排除有害信息,选择科学、有益的信息。特别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流行文化,避免在电视瘾、游戏瘾、网瘾中迷失人生方向。指导孩子对媒体传播信息的鉴别和选择,实际上就是指导孩子把“接受的大脑”变成“思考的大脑”,就是指导孩子做信息的主人。
第四,掌握具体的一些可操作方法。如,少儿看电视以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为好(因其节目质量高、定位准、立意深、科学、严谨、益智、寓教于乐);中小学生上网应由家长或监护人陪伴监督,并严格控制时间及所看内容;无聊的、浪费时间的电子游戏坚决不玩等。
总之,大众传媒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存在的,有些影响甚至要若干年后才会显现!这就告诉我们,媒体指导不能等到出了问题才开始,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孩子一出生,这样的教育就可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