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许别人的优点恰是自己的缺点,别人的缺点也恰是自己的优点;也许别人的优点能衬出自己的不足,别人的缺点能告诫自己要努力。天才懂得看人如观己,借别人之长来补己之短;看己亦观人,审视自我,使自我彻悟,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
一、懂得借鉴的夫才
借鉴总会省却很多的时间,这个世界上缺少的其实并不是天才,而是缺少懂得借鉴的天才,当一个天才巧妙地借鉴了他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也许他就成功了。
一俗语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的长处,也都有它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应学会借鉴,使自己能够借鉴其长,得以提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借鉴他人,审视自我,是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必要途径。
“人无完人”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许别人的优点恰是自己的缺点,别人的缺点也恰是自己的优点;也许别人的优点能衬出自己的不足,别人的缺点能告诫自己要努力。
天才懂得看人如观己,借别人之长来补己之短;看己亦观人,审视自我,使自我彻悟,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
开阔眼界,学会借鉴他人。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所学是最多的,每一个人都有认识的局限性;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是永远的赢家,每一个人都有失误的时候;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是最完美的,每一个人都有缺陷的一面。所以,学会借鉴,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准自己的缺点,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用自己拥有的长处去纠正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完善自我,就会创造出让人自豪的成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勇于经营,将会使自己的人生增值,所以要看清自己,敢于进取。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极致,我们将会拥有更为精彩的人生和明天。
二、懂得发现的天才
有很多父母,总认为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
有位父亲经常给一位老师打电话谈论他的孩子,回回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老师问:“你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儿优点吗?”
这位父亲居然回答:“我告诉您吧,他一点儿优点都没有!”
老师生气了,对他说:“你不配当爸爸,你想好你孩子的优点再找我吧!”
请爸爸妈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金子。
发现孩子的优点有三个办法。
办法一:发现不同点
爱迪生上小学时,学校买来了新教具,他很好奇,便全给拆了,却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
“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让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
喜欢拆东西,其实就是好奇心强,是智商开发的动力。由于受到妈妈的鼓励,爱迪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终于成为20世纪对人类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所以说,没有爱迪生的母亲,就没有爱迪生的成功,是她发现了儿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发现了儿子的才能,也保护了儿子可贵的好奇心。
那么,你的孩子有什么才能吗?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如果你还没有发现,你就有可能埋没一个天才,尽管你是无意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之处也许就是他最出众的地方。
办法二:发现闪光点
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可叫他起来回答,他又不会回答。
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且跟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如果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回答,你举右手。”
老师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课就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变好。
孩子天天在长大,天天在进步。父母和老师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去发现他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
办法三:发现动情点父母要与孩子为友,要去发现孩子的真诚,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有一个孩子正在大学读书,新年没回家,给父亲和母亲寄来了他画的贺卡:一只笑容可掬的黑猩猩,左手拿着香蕉皮,右手敬着礼。
母亲招呼父亲说:“哎哟,你看你儿子画得多好啊!”
父亲过来看了看:“哼,不好好念书,净画这个!”
话音刚落,母亲就发现贺卡上有一行小字:“爸,请不要说‘不好好念书,净画这个’。这可是我业余时间画的。”
父母都笑了。
家庭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的是细微小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闪烁着真诚和爱的情感。善于发现它,是使家长走近孩子并与之沟通的法宝,也是我们教育孩子走上成功之路的法宝。
三、社会的宽容,天才的诞生
谈到“和谐发展”,应该有不同层次的含义,学生要和谐发展,教师、学校也要和谐发展,整个教育系统也需要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主旋律,其他条件的和谐发展都是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服务的,是根本也是条件。学生怎样才会在学校教育下实现和谐发展呢?
要知道“和而不同”才能“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所以,专家认为在教学中对孩子们的宽容最能产生和谐、产生成效,即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育需要智慧》一书中提到了宽容造就人才,并以华罗庚、钱钟书等为例子作了充分的论述。两位分别在理科和文科上有着伟大建树的人物就曾得益于教育的宽容。否则,如果一味地求全责备,让他们都要全面成才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失去这两个学界巨擘。因此,当我们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注意对人的先天素质的区别对待,不用追求全面成才,也许宽容会使我们造就更多的精英人物。现在越来越多的例子也给予了充分的证明,有了宽容的选才方式,我们才能听到更多如阿宝等歌者愉悦悠扬的歌声,才有了如丁俊晖等天才体育明星精彩的竞技水平的表演,不求全责备是我们教育和谐发展的经典奉献之一。
和谐发展不同于全面发展,也不等同于素质培养,它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做到“如乐之和,无所不谐”需要明白“和而不同”。人人都可能有长处的反面就是人人都可能有短处,所以我们要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就需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和而不同”。像买东西一样,人们常说聪明人“只买对的不买贵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人才的培养也是一样,我们要推动教育的和谐发展,就应该重点将学生的和谐发展得到落实,那么要使学生得到和谐发展,就应该注重“和而不同”,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方法,选择适合的发展之路,追求全面发展的提高,追求素质特长的塑造。同时,更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正视“和而不同”,目标因人而异,要因材施教,才能做到“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校园里一些小例子很能说明这一点,强调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同时对其他素质也不能忽视,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潜质,例如,在校园文艺明星评选的现场,你会发现那些平时在课堂上一片愁容的孩子突然之间来了生气,大放异彩;在运动场上的竞赛中,你同样会看到一样的灿烂洋溢在一些学习平淡无奇的孩子脸上。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你提供的机会越多,就会发现原来这些孩子中间蕴藏了越多的智慧和能力,这就是多元智能的体现。因此,我们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多元的,方法更应该是多样的,培养目标更应该在宽容的基础上广泛建立,令人人谐而有致,和而不同,手指在不同音键上跳跃才会弹奏出更和谐动听的乐章。
以宽容之心善待孩子。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马将另一匹马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虽是一则寓言,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前提。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宽广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呼唤,是对人的潜质的开发和拓展。它应该让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由地生长!这种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种智慧的想象,一种独特的魅力。因此,为师者需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接纳学生。
宽容,是一种自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他们的言行与规范要求不那么合拍,不那么中规中矩。一些同学“耍小聪明”、“出风头”、“目无师长”、“钻牛角尖”、“异想天开”,作为老师千万不可置之不理、轻易否定,甚至一棍子打死。殊不知,求异思维正是一粒等待破土的“创造”的种子,这粒稀罕而柔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宽容的呵护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才,任何一点儿压抑冷落都可能使它窒息、腐烂在泥土里。宽容的教师会努力营造出宽松的氛围,使学生的天性与思想不受人为的局限,并总是以欣喜的心情关注那些爱幻想、喜欢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紧紧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灵光,以此为契机,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因素,鼓舞引导学生怀疑权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并精心地呵护学生独立创新思想的幼苗,使学生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轻松地在活泼的学习中成长自己。这种教育宽容的营造,就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言:我们应该模仿天上的太阳,它把光、热与生气给予整个世界,让凡是能够生存、兴旺和发芽的东西都可以生存、兴旺和发芽。
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并不希望学生在一夜之间成才,因为他知道“罗马不是在一夜之间建成的”、“长城不是在一年中建造的”。就像生活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吃饲料催熟的鸡永远不如自然状态中生长的鸡”那样,优秀的教师总是在与学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真诚的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发自为师者内心的真正的宽容。
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帕瓦罗蒂,从小个性怪异,叫声刺耳,非常令人讨厌。可他的爷爷却注意到他的天赋,所以每当他引吭高歌、歌声震耳时,爷爷就会把他抱到桌子上大加赞赏。我们为什么不能学学这位爷爷,以欣赏的眼光去关注那些有个性的学生,宽容他们呢?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材,尊重他们的志向,顺应他们的个性,依据学生的特点施行不同的教育。柳宗元曾以种树为喻,揭示了育人的道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施以与之相适应的引导,才能使其潜在的资质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抚”,甚至“抓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则“木之性自以离矣”。育人如育树,这种操之过急、不听科学的教育,只会使学生的天性受到损伤,严重者甚至夭折。所以,为师者应以一种平和的教育智慧原谅学生目前的落后,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优秀。
宽容,是一种成长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是让他人又一次加深他是一个坏孩子的印象。”细思量,的确如此。凶神恶煞地批评一个孩子,除了使教师们的愤怒、不满情绪得到宣泄以外就再无其他好处了。
有一位男同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好,特别是他的作文更棒,经常有文章发表在校刊上。他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也许是恃才傲物,他的性格特别倔强。一次上数学课,教室里静悄悄。
这位男同学却与同桌小声交谈起来,数学老师或许是为了压压他的骄气,便怒斥道:“×××,站起来,别以为你成绩不错,便可以肆无忌惮!”只见这位同学站起来后脸阴沉得可怕,一节课下来,一声不响。自此以后,在课堂上,他不是低头看小说,就是抬头看窗外,学习成绩也因而一落千丈。一个美好的理想被扼杀在一句极不理智的训斥当中。
试想,当时老师如果能多一点理智,多一分宽容与理解,那结果将不会是这样。所以,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试着去理解他们,再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不断成长。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学会宽容,多一分宽容,多一些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还有什么比理解、信任、尊重更让人欢欣鼓舞呢?
四、培养多方向的交流习惯,打开天才的心扉在这个喧嚣的城市,快速的节奏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沟通、交流像撕不破的网,触手可及,却遥遥无期。
语言是可以点起篝火的柴,可是有多少人用语言来打动这冷漠的世界,来说服愈发生疏的心灵?也许还能做的,只是用苍白的文字,唤醒沉睡的希望,打开紧闭的心扉。
我们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上班,一切都显得机械化,每个人在各自的轨道上重复着单调、枯燥的人生,却都不愿意去聆听来自心灵的诉说,只等着流年拉开帷幕,风尘带走思路。
人类为什么交流呢?
从知识的传播性来看,一个知识对于产生它的人来说确实包含着他自己的思维方式,但是知识一离开产生它的人的大脑,便像鸡蛋那样获得一个“坚固的外壳”,这使别人不能直观地从中看到里面所包含的思维(思想)。这是知识的一个基本性质,由于这个性质,使人们在对一个知识进行单纯的死记硬背(或者单纯的理解)时不可能获得知识中所包含的“真知”。而知识本质上是思维的结晶,因此十分明显,要从一个知识中获得真知,要真正理解这个知识,就必须握其中的思想。而要把握到这个隐藏起来的思想,就要有相应的、统一的思想。这便是知识传播的基本规律。而传播呢,就需要交流。
五、培养不同寻常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创新能力从何处培养?它和基础知识教学有何关系?任何能力的培养,都必须融人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一些过分指责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它会导致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或无所作为。在我们看来,课堂教学本身不应有是非之争,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引导教学,怎样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下面我们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试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素质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