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为什么缺少天才
2921700000032

第32章 天才的成长历程(2)

雨果19岁那年,妈妈与世长辞了。从此,雨果不仅失去了慈爱的母亲,也失去了一个对他文学事业的支持者。他悲痛欲绝,久久地站在母亲的墓前,任泪水打湿自己的衣襟。他暗暗发誓,向天堂中的妈妈表示了一定要成功的决心。

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就要十分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即使这样的兴趣爱好被别人看来没有“光明的前景”,父母也要尽力理解和支持,因为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和努力的动力。如果说雨果的得意杰作是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那么雨果母亲的得意杰作就是她的儿子。

四、家庭环境对华盛顿的影响

乔治·华盛顿(1732-1799),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他为大陆军总司令。在人民群众的推动和支持下,他率领大陆军击败了英军,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深受人民的爱戴。1787年5月,华盛顿在费城主持召开制宪会议。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决定建立联邦政府。1789年1月,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连任。1796年9月17日,他卸任之时,发表了着名的《告别辞》,呼吁全国团结,反对“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纠缠在一起”。他的这些思想,对当时的美国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很多人都熟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华盛顿6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给他一把闪闪发光的小斧子,华盛顿手拿斧子兴奋异常,急于试试斧子的锋利程度,于是砍倒了院子里的樱桃树。面对恼火的父亲,华盛顿勇敢地承认:“是我用小斧子砍的。”父亲被孩子的诚实所感动,紧紧地抱住了华盛顿。这个故事的广泛流传,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华盛顿其人品质的认可。

1732年2月22日,乔治·华盛顿出生在今美国弗吉尼亚州东部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他的祖上是英格兰商人,曾祖父到美洲做烟草生意时,所乘的帆船沉没,不得已留在了这片新大陆,并在这里扎下了根。华盛顿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少年时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他所受的正规教育是美国历任总统中除林肯之外最少的。他领导美国人民夺取了独立战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在全世界开创了让人民选举总统的先例,杜绝了因权力更替而诱发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华盛顿的成才之路与其家族那种军人气质对他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华盛顿的父亲奥古斯丁·华盛顿,是一位严肃而又有丰富知识的人。他的第一位妻子生了4个孩子后,因病死去;他的第二位妻子,名叫玛丽,生了四男二女,其长子就是乔治·华盛顿。

华盛顿自幼聪慧异常,非常上进,有远大的抱负,具有其家族的遗传基因。他对同父异母的兄长劳伦斯·华盛顿异常尊敬,渴望像哥哥劳伦斯那样,厮杀战场,建立功勋。

五、泰戈尔父亲的教子之道

泰戈尔(186l-1941),印度着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泰戈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他一生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lOO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政治论着,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以及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极具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其重要着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泰戈尔不仅是印度的伟大诗人,还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画家。泰戈尔成长为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完全得力于他父亲从小对他的培育和熏陶。他因为受不了当时学校教育的机械与贫乏,14岁就休学在家,虽然家里人对他感到失望,但泰戈尔自己日后提到这个变动,却颇感欣慰。

泰戈尔的父亲为教育好儿子,就以自己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儿子。每天早晨,父亲把泰戈尔叫醒,父子俩一起背诵古诗。吃过早点之后,父亲让泰戈尔坐下来,静静地听自己颂唱经文,然后一起去散步,散步时讲各种知识。回到屋里,教孩子读英文。晚上,父子俩又一块学习,还以天为书,讲简单的天文知识。泰戈尔的求知欲望越来越浓,父亲把家里的藏书一一展示给孩子,泰戈尔饱读名着,写出了第一部诗剧。

泰戈尔说,童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潜移默化和身体力行。他父亲为研究印度宗教圣典和西方哲学着作付出了毕生精力。除了潜心研究之外,旅行是他父亲的业余爱好,特别喜欢前往喜马拉雅山旅游。当面对潺潺奔流的山泉,溪水发源于高山而滋润大地、奔流人海的追求给了他父亲深深的启示。

他父亲不再向往隐遁,而开始致力于宗教改革运动,把自己认识的真理带到人类社会中去。

1873年初,父亲亲自主持成人仪式,让当时年仅12岁的泰戈尔把头发剃光,连续进行3天祈祷,冥想人生与宇宙的秘密。

当时诵读的《吠陀》(印度最古老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总集)赞歌,在泰戈尔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优美的韵律和抑扬的音调,从而影响了他一生。

由于泰戈尔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大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家仆看管下度过的,泰戈尔被关闭在高墙大院之内,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他对围墙外广阔而又神秘的世界愈加好奇和憧憬。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第一次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他高兴得无法形容。他们到达的第一站宿营地是桑地尼克坦,那里空旷无涯,辽阔的原野,袒露的荒地,还有那纵横交错的沟壑,在蓝天白云之下,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大油画。壮丽的景色深深感染了泰戈尔,他第一次体会到了在空旷的大自然里自由遨游的乐趣。他们继续向喜马拉雅山进发,沿途游览了许多地方,还参观了庙宇。到达喜马拉雅山山麓,他们稍作休息之后,便向海拔7000英尺的德尔豪杰峰攀登。沿途要经过几个宿营地,他们或步行,或骑马,或坐轿。山路两旁,古松参天,鸟语花香,山路自下盘旋而上,沟壑万丈,层林叠翠。这一切,对泰戈尔来说都像天堂一样,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童心完全陶醉在这山区的美景之中了。他们到达德尔豪杰峰后,住在自己早已购置的小屋里。每当太阳从东方的峰岭喷射出万道金光时,泰戈尔和父亲早已在户外散步了,然后回到屋里读一小时英文,读毕就到冰凉的水里沐浴。下午还是读书,讨论宗教问题,晚上便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高原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4个月这样的旅游生活。

这次旅游,让泰戈尔和喜马拉雅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带给他许多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他后来称喜马拉雅山是“蛰居在心灵上的情人”。成人以后,怀着深深的眷恋,他曾多次攀登喜马拉雅山。1916年出版的诗集《飞鸟集》,就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些游览活动的感受,被评论家称为出类拔萃的诗,达到了抒情诗的最高水平。此后,泰戈尔和他的父亲又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桑地尼克坦购置了一块地,建了一幢住宅和一座花园,他们常去那里游览休假。他还在那里创立了植树节和开犁节,使当地植树造林蔚然成风。泰戈尔的生活已经与桑地尼克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在那里的许多实验活动,扩大和增进了对自己所酷爱的大自然的亲近感,饱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熟悉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情形.所有的这些为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