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可能会有许多人对音乐不太感兴趣,可是她们肯定喜欢听或喜欢唱山歌、民歌或地方戏曲。这些曲子欢快自如,有很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听起来给人以十分亲切的感觉,听过之后同样可以收到音乐胎教的效果。所以,在进行胎教音乐时,不一定拘于一种方式与形式。常可供孕妇采用的音乐胎教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是母唱胎听法。孕妇低声哼唱自己所喜爱的歌曲来感染胎儿。在哼唱时要凝神于腹内的胎儿,其目的是唱给胎儿听,让自己在抒发情感与内心寄托的同时,给胎儿享受美妙的音乐。这是不可小看的一种良好的音乐胎教方式,适宜于每一位孕妇使用。
一是母教胎唱法。当孕妇选好了一支曲子后,自己唱一句,然后凝思胎儿在自己的腹内学唱。虽然胎儿不具备歌唱的能力,只是通过充分发挥孕妇的想象力,利用“感通”途径,让胎儿得以早期教育。本方法由于更加充分利用了母胎之间的“感通”途径,其教育效果是非常好的。
一是器物灌输法。这种音乐胎教的方法是英国心理学家奥尔基最先发明的。利用器物灌输法进行音乐胎教,可准备一支微型扬声器,将扬声器放置于孕妇的腹部,当乐声响时不断轻轻地移动扬声器,将优美的乐曲通过孕妇腹部,源源不断地灌输给胎儿。在使用当中需要注意,扬声器在腹部移动时动作要轻柔缓慢,不宜播放时间过长,以免胎儿过于疲乏。一般每次以5~10分钟为宜。
一是音乐熏陶法。本方法主要适宜爱好音乐并善于欣赏音乐的孕妇。那些有音乐修养的人,一听到音乐就进人了音乐的世界,情绪和情感都变得愉悦、宁静和轻松。孕妇每天欣赏几支音乐名曲,听几段轻音乐,在欣赏与倾听当中借曲抒情,浮想翩翩,寄希望于胎儿,时而沉浸于一江春水的妙境,时而徜徉进芭蕉绿雨的幽谷,好似生活在美妙无比的仙境,遐思悠悠,自然就会收到很好的胎教效果。
一是朗诵抒情法。在音乐伴奏与歌曲伴唱的同时,朗读诗或词来抒发感情,也是一种很好的胎教音乐形式。现代的胎教音乐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一套胎教音乐当中,器乐、歌曲与朗读三者前后呼应,优美流畅,达成有条不紊的和谐统一,具有很好的抒发感情的作用,能给孕妇与胎儿带来非常美好的享受。
适宜孕妇采用的音乐胎教方法还有许多,每一位孕妇可以根据自我的具体情况而采取适合的胎教音乐方法。
9.怎样知道胎儿在聆听世界
出生几天的婴儿,哭闹很频繁,如果母亲把婴儿抱在左胸前,婴儿会很快安静下来,休息入睡。这也许并未被年轻妈妈所注意,可是却引起了科学家的深思,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亲体内时,就已习惯了母体血流的声音和血管的跳动,出生后,婴儿的耳朵贴近母亲的胸脯,这种声音和跳动,能够把婴儿带回昔日宁静的日子和安全的环境中,这种早已体验过的安全感,是任何优美的催眠曲无法相比的。
这使人们自然联想到胎儿的感觉器官和功能的发育。胎Jb的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在妊娠早期就已形成,但功能的成长和发育,则是妊娠中、后期的事。这和感觉的司令部——大脑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妊娠4~5个月,胎儿脑的结构已日趋完善,胎儿的各种感觉就逐渐发挥了作用。譬如,妊娠中期,胎儿对声音表现出相当敏感。这声音既包括母体内的声音,如大血管的搏动,其节律与心脏一致,这也许是胎儿出生后对母亲心音亲昵的缘故;子宫动脉和脐带血管的搏动以及肠蠕动等;另外,也包括母亲体外的声音,如外界的各种响动。有人发现,孕妇的一次大声喷嚏,也会使胎儿为之一惊。这表明,母亲与胎儿已建立起一套信息传递系统,形成一个母子统一体。
(1)听觉在胎教上有什么重大意义听觉系统是胎儿与环境保持联系的重要系统,也是进行听力训练即音乐胎教的物质基础。因此,近年来人们对胎儿听觉能力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胎儿的听力进行测定,除证明胎儿有完整的听力外,还提出胎儿在子宫内能接受“教育”,进行“学习”,并形成最初的“记忆”。这种新的验证,为胎教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对胎儿听觉系统的研究,如果胎儿患先天性耳聋,在子宫内就能得到诊断,当他出生后,可进行早期听觉训练,为避免部分儿童失去听觉提供了最好的挽救措施。
医学专家认为:胎儿生活在母体羊膜腔的羊水内,肺内充满液体,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他的呼吸是依靠胎盘进行着气体交换,不可能哭出声来。
但持有相反意见的专家则认为,胎儿在宫内啼哭并非罕见。
在中国古代医书中,很早就有这类记载,并依据胎儿在宫内所发出的声音特点不同,分别称为腹内钟鸣、子鸣、子啼等。9世纪,唐代妇科医学家殷咎,在《经效产宝》一书中就解释了宫内儿啼的发生原因,而且提出了治疗方法,他说:“腹中脐带上疙瘩,儿含口中,因孕妇登高举臂,脱出儿口,以此作声,令妊妇曲腰就地,如拾物状,使脐带仍入儿口即止。”后人更进一步完善了“曲腰就地”的治法,如清代医学家沈尧封说:“腹内钟鸣,即是儿哭。今人治此,撒豆一把在地,令孕妇细细拾完,即愈。”他们认为,古医籍所载并非怪诞不经的传说,可以用现代科学方法解释,认为宫内儿啼可能与宫膜破口,空气逸入宫腔,刺激胎儿声带密切相关。并认为胎儿在宫内的哭声有两种类型:一是轻柔的呜咽,多发生在临产前及临产早期,胎儿没有窒息,对胎儿无害;另一种是大声喘息的哭声,多见于生产晚期,常伴有胎儿窒息,也可能是由于高级神经中枢缺氧而导致的。
胎儿在宫内到底会不会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谜一定会被揭开的。
(2)胎儿在子宫内是怎样学习的人们发现,宝宝从出生第一天起就能辨认出母亲的声音,而且对这种声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法国学者曾经对一些婴儿进行过法语和俄语的选择试验,结果发现他们对法语发音反应更为强烈。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新生儿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能力。
人们都说婴儿是一张白纸,其实早在胎儿时期,这张白纸上就开始描绘出图画了。瞧,深居在母亲子宫内的小生命伸出小脚来探测他的胎盘:“这是什么东西?”经过反复的研究,他终于放心了,认定这是一个柔软、安全的物品;一个偶然的机会,胎儿的手碰到了漂浮在旁边的脐带:“这又是什么东西?”很快,脐带就成了胎儿的玩具,一有机会便抓过来玩弄几下;对于包围他的羊水,胎儿更是潜心研究,不时地吞咽几口品尝一下;母亲子宫的血流声、肠道的蠕动声以及心跳的搏动声,对于胎儿来说恰似一首美妙动听的曲子,统统被收入大脑,储存进记忆,以至于出生后依然念念不忘;对于外界传人的音乐声,胎儿也会很感兴趣,转动头部,让耳朵贴近外部世界认真倾听。久而久之,一旦这种声音传来,胎儿便会作出一连串的动作反应。
总而言之,子宫内的胎儿具有出色的学习能力,他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抓紧学习。他学习吞咽、学习吮吸、学习运动、学习呼吸……当然,他还是一个小小的“心理学家”,通过母亲传递过来的一切信息揣摩着母亲的情绪,学习心理感应。鉴于胎儿这种潜在的学习能力,母亲在妊娠期间,特别是在妊娠中、晚期应强化与胎儿的交流,及时施行早期胎教,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使胎儿接受有益的刺激,从而获得良好的胎内教育。
(3)胎儿的大脑是怎样发育的.做父母的都想得到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然而,聪明孩子的前提却取决于胎儿期大脑的发育情况。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胎儿的大脑是如何发育的。
早在受孕后的第二十天左右,胚胎中便有大脑原基存在;妊娠第二个月时,大脑里沟回的轮廓已经非常明显;到了第三个月,脑细胞的发育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妊娠第四至五个月时,胎儿的脑细胞仍然处于迅速发育的高峰阶段,并且偶尔出现记忆痕迹;从第六个月起,胎儿大脑表面开始出现沟回,大脑皮层的层次结构也已经基本定型;第七个月时,胎儿大脑中主持知觉和运动的神经已经非常发达,开始具备思维和记忆的能力;第八个月时,胎儿的大脑皮层更为发达,大脑表面的主要沟回至此完全形成。
专家研究表明,胎儿的脑从妊娠6个月起就已具有140亿个脑细胞,也就是说已经基本具备了一生中所有的脑细胞数量。此后的任务只是在于如何提高大脑细胞的质量问题。
由此可见,胎儿期是脑的发育十分关键的时期。仅仅从这一点来看,胎儿期开始的系统科学的胎教就非常重要。当然,胎儿脑的发育还不够成熟,特别起重要作用的脑神经梢尚未完全形成,大概要到出生后10岁才能全部发育完成。未来的父母在胎教过程中应注意到这一问题,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会起反作用。
(4)胎儿如何向母亲讲话一位孕妇说她在自然流产的前一天晚上,曾梦见胎儿在梦中喊叫:“我要出去,让我出去!”那一夜,她喊叫了许多次:而且每次喊叫都从梦中惊醒,她确信那一定是由于腹中的胎儿通过自己的躯体在向她呼喊的缘故。
另外一个例子,一位孕妇在进人妊娠后期时,曾做过有关阵痛的梦,在妊娠期间,躯体和精神均正常,而且从其病历以及心理学的诊断报告来看,也无早产症状,但此后她又多次做过有关阵痛的梦。于是,她觉得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就开始做分娩准备,以防万一,结果,据说在她准备好两周后就早产了。
这位孕妇与第一个例子中的孕妇的情况虽然大不相同,但其胎儿不断向母亲发出信息这一点却是一致的。
有关孕妇做梦我们认为,这是胎儿与母亲一种超感知觉的信息传递方式。目前,这一现象正在引起科学家的注意。
美国超感知觉特别研究小组已对此研究了几十年,甚至连世界公认为最有权威的科学振兴会也严肃地认识到这种超感知觉的信息传递形式的重要性,并对几项研究计划予以支援。
(5)胎儿理解母亲的感情吗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理事长井深大先生曾经利用B型超声波仪观察到令人吃惊的胎儿活动。井深大先生同一位从业30年的妇科医生夏山英一先生一起看了两组显示胎儿行动的B型超声图像:
一组是胎儿因为担忧而哭泣。从图像来看,胎儿活动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开始时,动作比较缓慢,接着是吃惊般的动作,并且动作越来越奇怪了。头部、胸部、腹部抽动着,而且出现了轻微的痉挛,最后全身抽搐起来,动作是突发性的,一点也不连贯,各部分还有微小的活动。
另一组是母亲哭泣时胎儿的图像。但是,这位母亲是因为高兴而哭泣的,她是一位37岁的妇女,一直想要孩子,好不容易怀了孕。当她利用超声波装置第一次看到胎儿活动的情景时,激动得哭了起来。这时,胎儿一直在缓慢而不停地活动着,随之,胎儿的脉搏跳动也逐渐加速,但却没有出现痉挛或其他特殊的动作,一直是比较舒畅的大动作。据观察,母亲哭泣后心跳加速,它虽和横膈膜摇荡状态相同,但是,胎儿的活动状态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关于连接母亲与胎儿的复杂的神经激素的“通路”问题,人们现已获得大量的有关经验。
母亲与胎儿,在生理上并不是只有一个大脑和自主神经系统,而是分别有其独自的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功能。所以,这些神经激素的通路,是母亲与胎儿交流情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于行为和思维的指令机构,关键是人的大脑。但其下达指令的过程却是在大脑表层内进行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大脑中所感所思的事情在与大脑皮层直接相连的下丘脑本身的作用下,在下丘脑转化为情感,继而转化为肢体的感觉。
目前关于胎儿的神经系统在哪种情况下最容易接受母亲应激反应时分泌出的剩余神经激素问题,还不清楚。而且由哒些神经激素引起的变化也尚未查明。但是,从最近的研究结果中获知,胎儿的下丘脑以及受此控制的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最易受到影响。
由于这方面例证太少,作为胎儿理解母亲感情变化证据来说,尚不充分,但它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兴趣。
10.母亲与胎儿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关系如何
母亲与胎儿之间,不仅有血脉相连的关系,而且还具有心灵情感相通的关系。母亲与胎儿之间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彼此传递生理、行为、情感信息。这恰恰是能够进行胎教的前提条件。
首先,胎儿的存在促进了母体分泌维持妊娠所需要的激素,并使母体产生孕育胎儿所必需的生理上的变化,如子宫变大和变软、乳房变大、基础代谢加快、激素活动频繁,以及全身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等,胎盘分泌的一系列激素可以维持妊娠的进行。一句话,胎儿在积极地促使身体分泌一些物质,协助母亲维持自己的生命。就是说胎儿已经能够对自己的生命促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母体也在积极地向胎儿传递生理信息,如母亲内心不安时分泌出来的激素使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通过胎盘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当母亲有嗜烟、酗酒、滥用药物、暴饮暴食以及遭受外伤等情况时,会使胎儿的生长环境发生有害的变化,从而使胎儿产生恐惧的心理,表现为胎动异常,心动过速等。
母亲的各种情感如怜爱胎儿、喜欢胎儿,以及恐惧、不安等信息也将通过有关途径传递给胎儿,从而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说,当母亲在绿树成荫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愉快舒畅时,这种信息便很快地传递给胎儿,能让他体察到母亲恬静的心情,随之安静下来。相反,当母亲愤怒之时,胎儿则迅速捕捉到来自母亲的情感信息,变得躁动不安。据报道,有些自然流产正是由于母亲的极度恐惧、不安所造成的。
据国外医学报道,有一个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始终拒绝吃自己母亲的母乳,却迫不及待地大口吸吮牛奶或其他母亲的乳汁。这种有悖于常情的举动,使人不明所以。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这位母亲在怀孕时不想要这个孩子,只是由于丈夫的原因才勉强把孩子生了下来。可见,这个婴儿在胎儿时期已感觉到母亲不希望生下自己的想法,因而在出生后仍对母亲“存在戒心”。
总之,母亲与胎儿之间是存在情感沟通途径的。至于这条途径是怎样建立的,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发生的,目前还是一个令人难解的谜。但是充分的事实已经证明,凡是生活幸福快乐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大都聪明伶俐,性格外向;而生活不幸福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易反应木讷,存在自卑、怯弱等心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