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有位著名的寓言大师叫伊索。相传,他年轻时在某贵族家当过奴仆。有一次,主人设宴,来者多是哲学家,主人令伊索备办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便专门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个舌头宴。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答道:“你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客人听了,个个发出赞赏的笑声,主人吩咐伊索说:“那我明天要再办一次酒席,菜要最坏的。”次日,开席上菜时,依然是舌头,主人见状,大发雷霆,斥问伊索缘由,伊索不慌不忙地回答:“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中出来的吗?舌头不仅是最好的东西,同时也是最坏的东西啊!”主人听后,虽然恼羞成怒,但也无话可驳。
这则关于伊索的故事,虽然其真实性我们难以考证,但它所揭示的一个道理却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说话对人类来说具有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
说话,即口头的语言交际,不但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是人类数十万年来得以繁衍生息、生存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人类发展已经步入21世纪的今天,科技与信息革命掀起的新浪潮正汹涌澎湃,巨浪滔天,说话不仅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事业成败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先决条件。说话的水平和能力,已成为衡量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标准!
可以打一个比较通俗的比喻,在现代社会里,人之离不开说话,犹如鱼之离不开水。
国外有位名叫亚诺·本奈的小说家曾说:“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冲突都起因于恼人的声音、语调以及不良的谈吐习惯。”此话说得颇有道理。何故?只要我们细察生活于自己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谈吐的缺陷往往可能导致个人事业的不幸或损及所服务机构的荣誉与利益,可能导致父子不和、夫妻离异乃至国际关系的紧张恶化。一个人的谈吐如何,往往决定企业是否愿意聘请他工作、与之交往,或是否愿意投他信任一票与之发生商业关系。
一个人如果谈吐有障碍或者表达能力不强,则会被人低估他的能力,会被人散播残酷无情的谎言,还会被人扭曲形象。一个人即使思想如星星般光耀生辉,即使勤奋得如一头老黄牛,即使知识渊博得像一本百科全书,但若缺乏良好的谈吐能力,则往往成功的机遇比其他人要少得多,也往往难以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中国古代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误国”之说,道出了说话的举足轻重之功;另据《史记·陈涉世家》中记载:陈胜揭竿而起时,就是用演说发动群众的,他号召说: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这番话的“煽动”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拉开了战旗。陈胜的故事,深刻揭示了“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对鼓动人心、治国安邦重要之至。
在古希腊、古罗马,人的说话能力倍受重视,演说雄辩之风更是相当盛行。在当时的罗马,聆听演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高级享受,演说家也比文学家占有更光辉的地位,论辩术则是一切高尚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和装饰品。那时的人们宁愿将时间花在演讲、听辩论上,也不愿去听音乐、看比赛,更为有趣的是,许多哲学家同时又是演说家,他们对演说、雄辩与社交的关系都有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到公元前4世纪,在雅典更是涌现了安提芬、伊索克拉底,德摩西尼等著名的“十大演讲家”。西方社会这种充分重视人的说话能力、充分重视人的演讲与雄辩能力的良好习惯,一直发扬光大,流传至今,其典型体现是,许多国家的首脑竞选,竞选演说往往是决定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伟大导师列宁曾经指出:“一个鼓动家就是善于对群众讲话,善于用自己热情之火激动群众,善于抓住突出的、说明问题的事实的人民演说家。”列宁本人也是一名卓绝的演说家、雄辩家,他的一生光辉灿烂,名垂青史,恐怕与他那超凡出众的演说能力以及出类拔萃的辩论之术休戚相关。此处俯拾一例,1895年隆冬,正在彼得堡领导革命斗争的列宁,被沙俄当局投进监狱,一间阴森恐怖的监房,立即成了列宁著书立说的场所,列宁着手写作时什么文具也没有,他使用妈妈送来的牛奶,在书的空白地方写,这样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出来,但用火一烤,纸上就显得出茶色的字母来了,但在监狱里写作是犯禁的,若被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为了不被看守发觉,列宁掏空面包,倒进牛奶,做了一只特殊的“墨水瓶”,把拣来的一支小钢笔往里一蘸就写出字来。有一次,看守从门上的小洞里看见列宁正在写字,即刻冲进门来:“哼,到底给我捉住了,你正在写字!”列宁镇定的拿起“墨水瓶”放在嘴里大嚼起来,看守发懵了,说道:“你吃墨水瓶?”列宁回答说:“你眼瞎了,这明明是面包。
”看守仔细一看,的确是面包,只得默默地走了。这里,我们至少可以说,列宁正是用一句话打败了一个敌人。
在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中,出现过许多能言善辩的人物。周恩来可谓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口才蜚声海内外,其应变的机敏,非凡的气魄,犀利的言词柔中有刚,就连敌手也露出情不自禁的赞叹之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恩来在谈话中有四个特点:“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驳理方面表现得泰然自若。”这种评价是比较恰当的。有一次,周恩来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一西方记者出于对中国贫穷的讥笑,突然提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妙语以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对此回答,记者们不禁愕然。周恩来然后不慌不忙地细作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恩来此话一出,语惊四座,激起了场内听众雷鸣般的掌声。
有人说,语言的能力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又有人说,是人才未必有口才,凡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这都说明:说话,演讲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更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深圳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袁庚的故事更能帮助我们说明这个问题,一次,袁庚出访某国,同某国外财团谈判关于合资经营新型浮法玻璃厂问题,对方以其技术设备先进优势,向中国漫天要价,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后来该财团所在地方的市商会邀请他发表演讲,他在讲话中若有所指地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从未埋怨他们不要专利是愚蠢的,相反,却盛赞祖先为推进世界科学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的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个钱也不少给。”这场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的赞赏,更赢得了那个国外财团在谈判中的妥协与让步,致使双方的合作得以实现。总而言之,良好的口才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在车站上当小贩时曾被一管理员打一个耳光,导致他后来的耳聋。当有人问及此事,他说:“耳聋使我杜绝外界无聊的谈话,使我能更专心地工作。”
爱迪生正是以这样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自己和工作,导致他的生活多彩多姿。可见,在工作中,开朗能助你成功,尤其是你用积极的行动去达到更高的目的的时候。
借助开朗的态度,在工作中你能与同事、上下级建立和谐关系,成为一个充满乐观精神、不怕艰难困苦的人,成为一个能关心和信任别人,又能被众多的人所信任和喜欢的人,而获得人们的好感和事业上的成功。
怎样才能做到这点呢?
(1)共享笑声带来的愉快。
在工作中,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或是听人指挥的公务员,即使他们观点不同,利益相异,兴趣存在区别,但是若能和大家共享欢乐,那么也必定会使人感到你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个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给人带来欢乐的大幽默家。“二战”期间,丘吉尔为求得美国的军事援助,在白宫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有一天,他在浴池里洗澡,不料罗斯福突然闯了进来,看见堂堂大英帝国首相的窘相,这场面确实令人尴尬。丘吉尔便发挥他的幽默天才,双手一摊道:“你看,大英帝国的首相对你可是毫无保留啊!”两人相视大笑起来,正是这笑声,使两人感觉到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罗斯福终于同意了对英国的援助。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也表现出开朗爽快,善于创造气氛,相信对我们共同的事业会有很大的促进。
(2)勇于认错和承担责任。
她是公司公关人员,工作很复杂,要负责处理公司与各方面的关系,改善公众对公司的印象。经理们都很佩服她的能力,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她任用、训练、培养了三位出色的秘书。但这三位秘书竟没有一位能留住,都先后离职而去。她怀疑自己:“我这是怎么了,难道我连一位秘书都留不住吗?”一位同事帮助她看清了她自己,对她说:“三位秘书都是找到了从事公关方面更好的工作,你应该感到骄傲才对,是你帮助她们成功的。”听完之后,她幽默地说:“看来我应该去当老师,不过我教得太好了,下一次我可不把秘书教得这么好。
”她以取笑自己的方式树立了更为自信的自我形象。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富有幽默的力量并且善于应用的人,往往在工作中也是极富创造性的人。有了创造精神的人,就能学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而且有几套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创造的精神加上开朗爽直的性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灵活巧妙地处理工作上出现的种种难题,并使别人欣然地接受和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在工作上就更能感受到轻松愉快。
所以,我们肯定的说,口才好哪里都有用,包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