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即西藏)处于中原的西南方,跟唐朝唇齿相依。吐蕃的赞普(即藏王)松赞干布派宰相禄东赞到长安来要求和亲,自然是为了双方的友好和睦。唐太宗李世民也想答应,但他的几位年龄合适的公主,嫌吐蕃偏远,不肯前去。而和亲的事又不好强迫,如果哭哭啼啼地出嫁反倒不好了。太宗的族弟江夏王李道宗跟家里人谈这件事,引用了太宗的一句话:“一桩婚姻顶得上十万雄兵”,使他的女儿十分感动。她想,一个女儿家能够为国出力,也是很大幸福。但她又听说,吐蕃地方偏远闭塞,人也粗俗,因而心存犹豫,担心跟吐蕃赞普难以相处。后为她跟父亲提出,她出j个考题,假如吐蕃使者能够答得出,她就愿意嫁到吐蕃去。
李道宗把女儿的打算告诉皇帝。太宗很高兴,立刻封他这位侄女为文成公主,并通知吐蕃使民禄东赞来接受文成公主的考试。
文成公主出的第一道考题,是让人拿来一块带小块的绿松石。石上的小孔曲曲弯弯,从绿松石当中通过。这道题的要求是把一根绸带从小孔中穿过去。小孔是弯的,绸带是软的,如果用通常那样穿针引线的方法就办不到。禄东赞在馆驿的院子里踱来踱去,苦思答案。无意中发现一只大蚂蚁叼着一只虫子,钻进了石阶的缝隙。禄东赞受到启发。第二天应试的时候,他拿了一只大蚂蚁,在蚂蚁腰上拴一根细丝线,放在石孔的一端,而另一端则放上带香味的食物。蚂蚁钻进石孔,带着丝线从孑1中穿过。这时禄东赞再把丝线跟绸带连结到一起,轻轻一引,绸带就被丝线牵着顺利地穿过石孔。
文成公主的第二道考题是拿来一段两头一般粗细的木头,让客人判断哪头是根部,哪头是梢部。禄东赞把木头放进流水里,指着对李道宗说:“在前边的一端是根部。因为根部木质比梢部紧密沉重,所以在水流中冲在前面。”
第二道题也答出来了,现在还剩下最后一道考题。这道考题是:在广场上聚集三百名美女,文成公主便在这些人当中,要求禄东赞认出来。
禄东赞来长安已经好多天了,一直住馆驿里面,跟驿丞交上了朋友。他拿出一些金珠,托驿丞向文成公主的侍女打听到了公主的面貌和特征。到了答题这天,广场上三百名美女一排排站着,个个花枝招展。她们中有的人眉开眼笑,有的人装模作样,还有些则“嘁嘁喳喳”似乎很开心。禄东赞想,这些少妇可能都是皇宫的宫女。她们平时深居宫中,难得外出,今天有机会参加这种猜谜似的游戏,一定觉得很好玩。而人丛中独有一位漂亮的姑娘,面容庄严.神情严肃,目光深沉,举止大方。她的体态容貌也跟从侍女那儿打听到的一样。于是禄东赞便走到这位姑娘跟前,把彩箭插在她的衣领上,轻轻牵着她的袖子,走出人丛。这时吐蕃使团的所有人员都走过来,围着这姑娘,拍手顿足唱起歌来。这歌儿的作者便是禄东赞。他们唱道:
小臣有话禀,公主请细听:
欣欣我藏疆,到处结祥云。
巍巍藏王室,诸宝所建成。
松赞干布王,菩萨所化身。
英俊又庄严,种姓其高尊……
这是在向文成公主介绍他们的藏王。接着他们又唱起赞美吐蕃的歌:
山中树木郁葱葱,大地满种五谷盈。
无边无界地殖生,遍地欣欣俱向荣。
五金宝藏齐繁兴,牛羊马匹曰益增。
如此快乐和繁荣,藏疆全备可欢庆。
那姑娘(当然读者已猜出她便是文成公主)听着这悦耳的歌声,嫣然笑了。她觉得吐蕃人民不但毫不粗俗,而且聪慧强健,和善热情,于是她把衣领上的彩箭拿下,交给身边的父亲李道宗。这表示文成公主终于“肯”远嫁到吐蕃去啦!